-
共同的牵挂
最后更新: 2020-06-21 09:42:51“爱子,教之以义方。”
习近平在革命家庭中长大,父亲习仲勋既有慈父的一面,同时也特别重视以身垂范、从严教子,对习近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一封拜寿信中,有这样一句深情的话:“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
1978年8月,习仲勋(左三)在广东惠阳农村调研。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习近平(左一)利用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随同父亲一起下乡。(图片来源:《习仲勋画传》)
习近平发自内心地崇敬父亲“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他誓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跨越时空,定格历史瞬间,习近平与父亲有过这样一些父子同心的动人故事。故事背后,是父爱深沉,也是责任传承。
合力保护林则徐遗迹
福建省福州市是林则徐的故乡,这里留存着包括林则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纪念馆在内的一系列珍贵遗迹。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遗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房舍被侵占等突出问题。
1990年5月,《人民日报》反映了保护林则徐遗迹存在的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同志对此作出了重要指示。
1991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有关汇报材料上批示:抓紧修复林则徐故居及做好墓地开放。此后,他又数次研究林则徐遗迹修复等事宜,包括议定收回林则徐出生地。
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福州南大门——白湖亭竖立。在揭幕仪式上,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故乡的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保护文物是为了留下历史,留下共同的民族记忆。
习仲勋三护西安古城墙的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他曾说:“城市的历史要延续下去,应该留下一些历史符号,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空的。”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从古城正定到榕城福州,再到首都北京……从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再到谋划整个国,习近平与父亲一样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身体力行推动建设和保护的协调统一。
两棵榕树中的精神传承
在深圳迎宾馆的“兰园”别墅,一棵榕树巍然挺立,绿意盎然。这棵榕树,是习仲勋2000年亲手种下的。习仲勋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这棵榕树也成为他扎根南粤大地的一个象征。
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从“一花独放”到“百花盛开”,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们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破冰开局。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种下一棵高山榕树的情景。
10余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时,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也亲手种下了一棵胸径约15厘米的直干高山榕。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的改革动员令:“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总结榕树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多么贫瘠的土地,乃至乱石破崖,它都能破土而出,盘根错节,傲首云天”。
一片热土,两棵榕树,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昭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不变初心。这初心跨越时空,一脉相承。
共同守护一条大河
夏日炎炎,塞上江南天高云淡,草木葱茏。驻足黄河岸边,习近平总书记极目远眺。这条大河,在他心中分量很重。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一次次不辞辛苦,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河上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步履所至,心之所向。
大河汤汤,大坝巍峨。著名的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上世纪50年代,大坝建设过程中,习仲勋曾多次亲临现场考察。在三门峡期间,他求真务实,认真调查研究,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出了科学的、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习仲勋曾说:“科学这个东西要老老实实,没弄清楚,没有一定的根据,没有试验,确切地知道,不要随便去说,要是我们这一辈子把事情做不完,还有好多事要留给子孙后代来做。”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从2019年8月到2020年6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4次考察黄河,倾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
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与人民在一起 父子的“默契瞬间”
习仲勋曾对习近平说过一句肺腑之言:“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
“当好西北人民的勤务员”,这是习仲勋的诺言。“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习近平始终奉行不渝的执政理念。
“卷起裤脚”,习仲勋是那个走在泥土地里,见人就打招呼,说话很随和的老大哥。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考虑着为群众办实事,习仲勋经常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碰到问题就当面指出,要求解决。
“卷起裤脚”,习近平踏着积水考察港口,雨水打湿了衬衫还继续前行……行走在民众中间,一路轻车简从,一路亲民务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一次次基层调研中,习近平访困问需、奔波不停。
“牵起贫困老乡的手”,习仲勋深情感慨:“要加快老区建设的步伐,不抓紧改变老区的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对不起老百姓啊!”
“牵起贫困老乡的手”,习近平爱与困难群众“话家常”,说的都是最朴实的大白话,也都是最真切的大实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脱贫攻坚为亿万人民铺就了一条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
一把镰刀显本色。习仲勋始终保持着关中农民善良、勤劳、俭朴、耿直的个性。他深知稼穑艰难,也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爱得深沉。
一把锄头印初心。从陕北高原建淤地坝,到福建宁德清淤修渠,习近平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眷恋,深深地融入了他的人生追求中。
…………
习仲勋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终生践行群众路线;习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
相同的目标,相似的行动,看似巧合的背后,是一脉相承、矢志不渝的人民情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标签 习近平- 原标题:共同的牵挂
- 责任编辑: 张仲杰 
-
河北新增3例,均有北京人员接触史
2020-06-21 09: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增22例,10天累计227例
2020-06-21 08:3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不要任何组织领导,就能实现当家作主?我说太天真了
2020-06-21 08:17 这就是中国 -
中国新冠疫苗多久能投用?院士解答
2020-06-21 07: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又传“三峡大坝变形”?专家驳斥:纯属恶意炒作
2020-06-21 07:15 网络谣言 -
保定银行出问题?官方回应
2020-06-20 23:00 -
-
美联社记者去新发地附近拍照,被大数据确定后做核酸检测
2020-06-20 22:0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问题14年没解决,市长“喊话”局长:再干不成,你免职我辞职!
2020-06-20 21:32 基层治理 -
武汉派医疗队员驰援北京
2020-06-20 20:3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香港教育局一主任男扮女装闯游泳池女更衣室,被捕
2020-06-20 20:04 香港 -
【每日一习话】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2020-06-20 19:54 -
非洲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020-06-20 19:23 -
外交习语| “一带一路”内涵上新了,习主席对这一方案有过哪些重要论述?
2020-06-20 19:21 -
新疆军区文工团为高原驻训官兵进行巡回战地文化服务
2020-06-20 18:48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港区国安法”草案:中央在港设维护国家安全公署
2020-06-20 18:08 香港 -
“战狼画手”又出新作
2020-06-20 17:3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西藏军区在高海拔地区进行实战化演练
2020-06-20 17:26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北大国际医院护士确诊,全院两千多医护人员核酸检测为阴性
2020-06-20 16: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