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之行 习近平关注着这些大事
最后更新: 2020-06-12 12:48:08【学习进行时】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他先后来到吴忠、银川等地,深入农村、社区、防洪工程、农业产业园区等地方。宁夏之行,有何深意?哪些问题让习近平牵挂于心?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的首次国内考察活动,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二次来到宁夏。
6月8日至10日,三天时间,习近平考察了移民新村、民族社区、城市滨河大道、乡村生态观光园和葡萄种植园……一个个小小的细节,折射出总书记的所思所虑。
算收入、看牛棚:高度重视产业扶贫
这些年,脱贫攻坚是习近平心里最牵挂的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现在已经是6月份,必须快马加鞭。
宁夏考察第一站,习近平来到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红寺堡。
搬来新村后,村民能稳得住、能致富吗?在红寺堡镇弘德村,习近平考察的两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与村民一起“算算账”。在弘德村里的扶贫车间,习近平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唠收入账:“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二是在村民刘克瑞家的牛棚,一张新华社播发的照片这样记录着:一头牛闭上双眼,把头伸向总书记,憨态可掬,总书记也伸出手,像是要摸摸它的头。画面生动有趣。
两个细节,反映的都是同一个主题:产业扶贫。习近平多次强调,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今年以来的考察调研中,习近平多次察看特色扶贫产业。从柞水木耳到云州黄花,背后反映了他对产业扶贫的高度重视。
找对找准当地特色产业,就能拔掉穷根。正如习近平在弘德村对乡亲们所说,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母亲河、父亲山:反复强调生态红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习近平关心的大事。
此次宁夏之行,习近平选择的两个环境保护调研点颇有深意。一个是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另一个则是贺兰山东麓。
“黄河宁,天下平。”从去年7月至今,近一年内,习近平已经考察了黄河流域9省区中的6个。对于黄河生态保护,他一直念兹在兹。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去年9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定下的重大原则。这次总书记来黄河宁夏段考察,是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这条红线的再强调,也是对此前一系列要求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
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反复叮嘱,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对贺兰山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十分关心。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
习近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在考察贺兰山东麓下的葡萄种植园时,习近平强调,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谈节水、放鱼苗:重农固本民生为要
“农业要节水化”。
9日下午,习近平沿着田埂,走进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的稻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
在这里,他还亲自舀起鱼苗、蟹苗,放进田边水渠。
……
一言一行彰显出习近平对“三农”工作的关切。
在田间地头,习近平重点提到两件事:
一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是要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采用节水技术,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保护好黄河水资源。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汇报后,习近平强调,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小康路、幸福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习近平在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说的这句话,朴实而坚定,温暖直抵人心。
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的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到民族地区调研,始终心系民族地区发展,牵挂着各族群众的小康路、幸福路。
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习近平深情对大家说,各民族团结携手,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当前,脱贫攻坚正值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手挽手齐奋斗,肩并肩奔小康,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各族人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正如习近平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党和政府持续努力,有各族群众不懈奋斗,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 原标题:宁夏之行 习近平关注着这些大事
- 责任编辑: 陈洁 
-
第一观察 |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深情中有深意
2020-06-12 12:46 扶贫攻坚战 -
那事、那河、那群人……读懂习近平宁夏之行念兹在兹的牵挂
2020-06-12 12:45 扶贫攻坚战 -
“台独”鼓噪“修宪”,国台办:胆敢以身试法,必遭严惩
2020-06-12 12:00 两岸关系 -
中联办:这个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
2020-06-12 11:52 香港 -
松江一集中医学观察点配合警方抓获三名犯罪嫌疑人
2020-06-12 11:4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深圳福田:“跪求学位”者中无人今年申请学位
2020-06-12 11:12 -
港澳办:必须让一切煽动“港独”、暴力的言论在学校绝迹
2020-06-12 11:07 香港 -
李文亮妻子今日在武汉生下男婴
2020-06-12 10: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港教师未禁学生奏乱港歌曲不获续约 校方:我们是爱国学校
2020-06-12 09:36 香港 -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巍巍贺兰换新颜
2020-06-12 09:2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时政微纪录丨山水关情人民至上
2020-06-12 09:2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央视快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2020-06-12 09:1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7例,其中本土1例
2020-06-12 08: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记者摆拍救灾、皮卡过河被冲走……南方洪灾这些说法都是谣言
2020-06-12 08:26 网络谣言 -
上海新增境外输入5例,来自巴基斯坦
2020-06-12 08: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林郑月娥签署《国歌条例》,今日刊宪生效
2020-06-12 07:54 香港 -
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通电话
2020-06-11 23:1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通电话
2020-06-11 23:12 中国外交 -
“这些美国政客支持镇压抗议,‘港独’分子不敢割席”
2020-06-11 22:28 香港 -
爆料“司机直播性侵”网友致歉
2020-06-11 22:27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61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8“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2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0“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