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蹲点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南方日报推出微纪录片《呼吸》
最后更新: 2020-03-18 15:12:40呼吸,在2020年的冬春之交,成为世界性难题。
新冠病毒,攻击的是肺泡细胞,导致肺部丧失换气功能,患者无法呼吸。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扩散至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北京时间3月17日9时,国内累计确诊81116例;国外累计确诊98867例。
为了让新冠肺炎患者重新自由呼吸,医护人员们把自己置身于病毒包围的危险之中。重重防护之下,同样呼吸困难。
一个月来,南方日报记者蹲守在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驻当地的多家医院重症病房,身处隔离病房,我们在被防护服保护的密闭空间里,隔着起雾的护目镜和面屏,目睹一幕幕生死抢救、千钧一发的场景,记录一个个为自由呼吸咬牙坚持的故事。
晚班的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医疗队队员们正在照料病人。
抢救 |通宵转运生死救援
来自荆州市监利县的62岁病人胡放(化名)在一次家庭聚会后被感染,2月19日,病情进展为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当天23时30分,广东医疗队深夜赶到监利县中医院,为他装上“人工肺” (体外膜肺氧合,即 ECMO );并与荆州医护人员合力,连夜将他安全转入荆州市中心医院。
20日凌晨,监利县气温只有3摄氏度,寒意阵阵;但医护人员火速穿戴防护服、装上并运转 ECMO、转送病人上救护车,累得满头大汗,汗珠模糊了他们的护目镜。这一场通宵救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危重新冠肺炎 ECMO长距离转运。
“你看我们离得那么远跑过来,就是为了让你不要放弃自己!我们现在需要你的配合,加油!”抢救胡放的广东医疗队队员麦聪趴在他耳边说。
在此后的日子里,转院救治陆续展开,截至3月16日,共43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从荆州各县市区医院转运至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与荆州市中心医院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的两个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为了更好的治疗条件,广东医疗队队员们对一位病人进行火速转运。
治疗 |克服万难绝不放弃
广东医疗队与荆州市中心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共建了2家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这是集中当地最危重症病人的地方。
在广东省医疗队荆州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胡放的对面,是同样使用 ECMO的1床病人刘湖(化名)。
“这个病人不要放弃。”钟南山院士与广东援荆医疗队进行远程会诊时,就曾专门叮嘱医护人员。
“我们一定会坚持。”广东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蒋文新回应。
ECMO可以暂时代替人体心肺,为器官修复赢得宝贵时间。但众多设备和层层防护,让平常普通的 CT检查,也变得困难重重。加上当地 ECMO设备不足,多属医疗队从各处临时调集,出现突发状况的风险增加。难,也得做。两地医护人员对各种情况进行过多次预演。
但,这次,回程路上,机器电池真出现了问题。
“ECMO断电了!”
“赶紧接手摇泵!”
“大家不要慌!”
“快摇!快推回去!”
心肺没有氧气存量,一旦脱离机器,她只有20秒生命。每秒千钧。
几秒钟之内,护送患者做 CT检查的12位医护人员迅速明确了最优方案:麻利地接上手摇泵,轮换着用手摇泵驱动膜肺给患者供血,终于将她安全运回 ICU病房。随着仪器上频繁闪烁的红灯变绿,数据逐渐远离警报范围,所有人长吁了一口气。
CT结果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完善对患者的救治方案,更有效地开展治疗。目前,广东医疗队和荆州医护人员合力,已在全国率先完成3例 ECMO病人 CT检查。
广东医疗队队员们准备进行一场 ECMO手术。
好转 |要走出去自由呼吸
刘湖的隔壁,是来自荆州松滋市的3床病人梅风(化名)。这一天,他迎来了一个消息——可以从 ICU转出去了。
“不管怎样,我一定要走出去,要有信心。春天来了,我也想出去自由地呼吸。”梅风紧紧握住连日照顾他的护士、广东医疗队队员王夏恋的手说。
“我们和病人其实也是相互扶持、相互安慰的,他们也给我们力量。记得我第一次给他打针,都还没松止血带,他就给我竖大拇指。那时候我刚来,也有点紧张,是他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王夏恋说。
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握紧病人的手,给予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救护 |拯救生命挑战极限
为了让新冠肺炎患者重新自由呼吸,医护人员们在重重防护之下,同样呼吸困难,这是他们拯救生命的代价。
2月24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里,被全身包裹的广东医疗队队员张艳红晕倒了。
因为防护需要,头戴护目镜、面罩,身穿3层防护服,是医生救治的前提。“穿上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工作时就像在蒸桑拿,不仅仅是流汗,呼出的雾气甚至会形成水滴滴在自己脸上。”广东医疗队队员黎芳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准备进入 ICU病房前,医疗队队员帮助同伴调整护目镜。
很多医护人员“全副武装”进入病房后,缺氧、大汗,快的10分钟就会有反应。但更大的挑战是,他们要在这种状态下,对病人的情况作出敏锐反应、细致应对。这其实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
医疗队的队员们相互调整彼此的防护用具。
“这里空气稍微冷一点,我可以喘口气。”广东医疗队队员刘姚长时间在隔离病房有点头晕,她急忙找到一个窗口。医疗队队员张兴钦由于值班太久出现呕吐不适,还惦记着安慰情绪低落的病人,重新回到病房后在自己胸前写上象棋的标签,逗乐病人。
连夜阴雨后,荆州终于迎来灿烂天气,阳光洒进空荡荡的重症二区。
医疗队的队员们与当地医生一同询问病人病情。
截至3月16日24时,荆州全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人数已达1492人,治愈率显著提升至94.8%;确诊重症、危重症人数从180人下降至9人,在院确诊病人仅剩32人,而全市已连续15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
这座城市正迎来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陪伴相守,医患双方都在为呼吸自由顽强斗争、咬牙坚持。
而这一天,就要到来。
【制片人】谢思佳 罗彦军
【监制】赵杨 曾强
【采写】肖文舸 黄锦辉 曹嫒嫒 赵杨
【摄影】董天健 肖文舸 黄锦辉
【剪辑】石磊
【旁白】肖文舸
【设计】刘子葵
【校对】罗文峰
【整理】杨刘镏 (实习生)
【撰文】荆州特派记者 肖文舸 赵杨 黄锦辉 曹嫒嫒
标签 新冠肺炎- 原标题:蹲点新冠肺炎重症病房,南方日报推出微纪录片《呼吸》
- 责任编辑: 于文凯 
-
“战友”情谊最深厚,“逆行”援鄂永铭记
2020-03-18 15: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京新国展入境人员转运集散地见闻
2020-03-18 15:06 -
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阳台里的武汉》暖心上线
2020-03-18 15:0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风暴眼中的金银潭医院院长:最多一天50多个卫生员辞职
2020-03-18 15: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32张海报,32句:感谢有你!
2020-03-18 15:0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时政微记录丨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会谈
2020-03-18 14:56 中国外交 -
上海嘉定向日本太田市捐赠13万只口罩,寄语“绯樱同春”
2020-03-18 13:53 -
平安归来!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首批返沪人员开始陆续抵沪
2020-03-18 13:19 -
什么时候可以不戴口罩?国家卫健委指引来了
2020-03-18 12: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归国留学生称采集咽拭子不适,拒不配合检测
2020-03-18 11: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治疗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钱? 这位患者的医药费为112.9万!
2020-03-18 11:4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战“疫”说理】大国担当背后是中华民族正确义利观
2020-03-18 11: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在求新求变中化危为机
2020-03-18 11:2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经济运行必将回归常态(锐财经·一手抓防疫 一手促发展(28))
2020-03-18 11: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国提高超千项产品出口退税率
2020-03-18 11:22 -
“点对点”服务保障贫困劳动力返岗
2020-03-18 11:21 -
全球疫情蔓延,回国还是不回国?一文看懂
2020-03-18 11:20 -
中医药抗疫经验走出国门,三院士这样说
2020-03-18 11:20 -
战胜疫情,科技是“撒手锏”
2020-03-18 11:2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加班加点生产的器械都捐了,这位老板却说“赚大了”
2020-03-18 11:19 新冠肺炎抗疫战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87“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8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5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