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人民日报这篇文章透露的选人用人新动向很重要
关键字: 党报文章习近平选人用人新动向当然,老中青结合的传统,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中央会一如既往,只是明确要求,“要坚持必要的台阶、递进式培养,加强实践历练和作风养成”。看来,让年轻干部“墩墩苗”,多在基层、艰苦、复杂一线磨炼,会成为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选干部、配班子也要合理。“既要考虑熟悉党政综合管理、善于驾驭全局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又要考虑综合素质好、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
坦白讲,有些地方的干部“不会干”,甚至“容易干歪”。比如,搞城市管理的不懂下水道,不懂公共交通,管金融的班子不懂股市楼市汇市,管宣传的班子不懂微信,不懂移动网络传播规律,肯定不行。班子里有个专家型人才,绝对好事。
换句话说,专家型的“技术官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的时代,尤其如此。那些一味用粗放的方式管理的旧官僚,会愈来愈显出不适应的原形。陈希就明确指出,“层级较高的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一定要有熟悉本部门核心业务的专家”。
公道
“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他皆枝叶事耳”。选人用人,最重要的是一碗水端平,做到“公道正派”。
不公道正派的现象很明显。陈希列举道,过去,“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任人唯亲和重才轻德、以才蔽德、以绩掩德等现象”,“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德才兼备、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受到冷落”。
要纠偏,就要“敢于为优秀干部说公道话”,尤其是“在其招致非议、受到委屈时和重要时刻、使用关头,要敢于给他们撑腰壮胆”。
这句话信息量极大。我们知道,有些干部有担当,难免会得罪一些不好好干的;使用干部,尤其关键岗位的,总有其他人不爽,非议一个人,举报一个人太简单了,过去五毛钱买个邮票,现在是5分钟发个微博。一有举报,一有非议,不管真假呢,就不敢用干部,不敢为干部说话,这是不行的。只要他德才兼备,用他符合事业需要,就要给他撑腰,不能当好好先生。
选用干部,谁领导,谁把关?党委(党组)。过去一段时间,“偏”的体现是,“有的简单以票取人、以分取人,有的少数人或个人说了算,使得党管干部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把关者,一是班子成员,二是主要领导,都有责任。是否公道,看这些人。不公道,也就要追究这些人。
非结语
纵观历代之改革,用人得当则成,用人失察则衰。庸人当道,劣币就必然驱逐良币;同样,政治生态又会对社会、国家的整体风气和生态产生显著影响,形成或良或弊的影响。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能否持续地、成建制、成制度地“选贤任能”,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怎么用?9个大字: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文/久已隐身的东方秋白大侠
编辑/一心想黑秋白却无从下手的公子无忌
- 原标题:【解局】这篇党报文章透露的选人用人新动向,很重要
- 责任编辑:唐艳飞
-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188“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1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6“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6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