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全国两会 王毅外长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
关键字: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2016全国两会外交部部长王毅答记者问外交部部长答记者问外交部部长王毅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凤凰卫视记者:王外长好。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海军在吉布提修建的后勤保障设施,这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也引发了不少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某些变化?另外,最近几年大家也注意到中国海外利益是不断拓展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谢谢。
王毅:你刚才提到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我认为抓到了问题的关键。同任何成长中的大国一样,中国的利益也在不断地向海外延伸。我们现在已经有3万家企业遍布在世界各地,有几百万中国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个角落。去年一年,中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180亿美元,中国海外资产的积累也已达到了数万亿美元。中国外交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如何来维护不断增长的海外利益。
如何来维护?我愿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绝不走传统大国的扩张老路,也不会搞任何强权政治。我们要探索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得到各方欢迎,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权之路。
首先我们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安全义务。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在索马里海域护航,迄今已经派出了22批舰艇编队,为6000多艘中外船只护航。中国已经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贡献的维和经费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第二,我们愿意根据客观需要,响应当事国的愿望,在涉及中国利益集中的地区,尝试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的建设。我认为这不仅合情合理,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CNN记者 :也想问一个和南海有关的问题,王部长最近谈得比较多的是军事化的问题,还有一个大家很关注的角度是菲律宾在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针对中国提出的一个诉讼案,这个案件据我们了解也会在5月宣判,大多数专家的判断是法院会支持菲律宾的申诉,做出对菲有利的判决。我也知道您在华盛顿谈过这个问题,外交部发言人也多次表明中国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但问题是这是一个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法院,它的判决宣布后不管中国的立场如何,中国如果不调整或改变政策或行为,就会违反国际法。美国白宫高级官员也明确表示,这个判决宣布之后将会对中菲双方同样具有约束力。有人表示如果中国在判决之后还是坚持自己行为的话,会给美国和他的盟友在南海的行为提供更多基于国际法的法理依据。所以我就想问您,您对这种前景是不是感到忧虑?中国又会有什么相应的对策呢?谢谢。
CNN记者提问
王毅:我非常尊重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权利,但是我确实不希望你现在就为这个所谓的法庭判决做出一个预断,难道你现在就知道结果了吗?我要再次告诉大家的是,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做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实际上做出类似声明的在全球还有30多个国家。从法律上讲,这些排除性的声明一并构成了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使。而菲律宾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讲理,不仅违背了中菲在双边协议当中所作的承诺,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款的规定,也违背了提出仲裁应该由当事方协商的国际实践。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
我想在这里再说两句。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管辖南海诸岛,我们的先人在这里世代耕耘、辛勤劳作,我们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热爱这个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稳定、航行自由。在南海这个舞台上,曾经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谢谢。
环球时报记者:我想问中朝关系的问题。近来朝鲜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不好,请问中国认为朝鲜是战略屏障还是战略包袱?是否还把朝鲜作为盟国?您刚才也提到中方不会无视半岛地区的稳定被破坏,是不是意味着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谢谢。
王毅:环球时报一向问题犀利。中国和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关系是有着深厚友好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中国既重情义,也讲原则。我们珍视同朝鲜的传统友好,朝鲜要谋发展、求安全,我们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但同时,我们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毫不含糊,对朝方推进核、导计划,我们不会迁就。应该清楚地看到,无核才能和平,对话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赢。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谢谢主持人。王外长您好,中国领导人过去两年到过中东、非洲、拉美等多个地区访问,并提供大笔援助,中国也带头创建了亚投行,对外输出大型基础设施。有评论认为,中国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修改国际秩序,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与美国抗衡,中国对此有何回应?谢谢。
王毅:《联合早报》提问题也很尖锐啊,不输《环球时报》。中国对外交往更加活跃,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去年,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制度性权力得到显著提升。比如我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投票权上升到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们还成为了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成员,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综合评估已达到第二位。我之所以讲这些事情,就是要回答你的问题。这些事实恰恰表明,中国并没有另起炉灶,没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当然,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我们需要合理的发展空间,也需要获得相应的国际话语权,我认为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和中国参与的金砖银行,我们也讲得很清楚了,都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中国有信心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不同在什么地方?集中体现在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搞恃强凌弱;中国追求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不搞零和博弈。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问一个不算太尖锐的问题,有关中美关系。近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我们也注意到了两国国内实际上都有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在高涨。今年又恰恰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可以说未来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请问王外长,您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前景怎么看?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不是还抱有信心?谢谢。
王毅: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这可能是一个常态。今天早上我刚听到一个消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一个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而且不利己。面对这个常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决问题,扩大和深化合作,同时努力把摩擦、分歧变成合作。比如过去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有分歧,去年中美合作促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再比如前一段网络是摩擦,现在双方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对话和合作的机制。最近海上问题的摩擦又多了起来,但是我相信,等到美国真正冷静下来以后,我们完全可以更多考虑如何来开展海上合作。
摩擦产生的根源还是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中国不是美国,中国绝不会也不可能变成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者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地学习体会一下中国五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习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总结中美关系走过来的风风雨雨,我认为还是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条道路符合中美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希望,不管美国的政府和领导人如何更替,美方都能和中方一起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外长先生您好。目前国际局势是比较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能不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谢谢。
王毅: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牢固基础上,也有着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巨大需求,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去年一年,习主席同普京总统就会晤了五次,为中俄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两国间的大项目合作也在积极有序地向前推进,比如东部的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工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财经等领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的因素不会影响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趋势。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倡导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的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近年来“一带一路”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请问到现在到底取得了哪些进展?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另外有人担心这是中国实力加快对外扩张的象征,请问您怎么看?谢谢。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成绩单。一是参与的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经正式启动。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建设也迈开重要步伐。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埃及七日报记者:今年年初习主席首访中东,而且访问是在伊朗和沙特矛盾加剧的背景之下成行的,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在调整中东政策?
埃及记者提问
王毅:在中东事务上,中国从来都不是“看客”。我们一直在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我们与地区各国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中东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恰恰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中东各国都欢迎和期待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成功进行了历史性访问,开辟了中国和中东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国的中东政策有哪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我们愿意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加积极地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谢谢。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林西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0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18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59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