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阅兵三军仪仗队惊艳亮相“中国第一男团”史话
关键字: 红场阅兵俄罗斯红场阅兵三军仪仗队中国第一男团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俄罗斯阅兵解放军反法西斯胜利70年随后,三军仪仗队又先后接受意大利、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的邀请,多次走出国门,在国外的土地上大放异彩,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仪仗队是中国军队的杰出代表,以英勇、有秩序、讲纪律而著名。”
登台委内瑞拉
仪仗兵的特殊选拔
三军仪仗队队员是一群特殊却又普通的军人。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一言一行代表着民族的尊严,一举一动代表着三军的形象。说他们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过着正常的军人生活。但普通中又蕴藏着特殊,长期以来,一代代仪仗队官兵,经过特殊的教育、特殊的训练和管理,培育了以献身仪仗、为国增光的精神,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品格和特有的形象气质。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
仪仗队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如今的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间;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
在发型要求上,女队员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执行任务时,女队员统一在脑后挽起统一样式、统一大小的发髻。仪仗队女兵们的发髻均由专业设计师设计,保持了女军人发型的简洁与端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男团”不是吹出来,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在仪仗队员每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背后,都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每一名新入营的战士都要经过5到6个月脱胎换骨般的磨练,这种训练被他们定义为的“整容式”训练,目的就是使新兵从内到外重新锻造。
人的步幅有大有小,仪仗兵不管个头大小,都要求步幅固定,并且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人正常的眨眼频率5至10秒1次,仪仗兵却要保持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1.65公斤重的指挥刀,要在8秒内连续完成拔刀至刀入鞘7个动作,难度超乎想象……
为练出挺拔军姿,在仪仗队,无论老兵还是新兵,都要腰上别着木质的T型架子,贴着墙根联系站立,对着镜子练仪表,3个多小时才休息一下。
踢正步,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无论是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三九,他们都要在水泥板操场上一步一步地练、一厘米一厘米地扣。就是在寒风呼啸的冬天,内衣也会被汗水湿透。
加压训练为了步伐坚定
据三军仪仗队教导员透露,每位战士每年流的汗水将近1吨重;每人每年要穿破七双皮鞋;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每名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个仪仗兵的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的站立三个小时以上。
苦练军姿
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训练眼神,4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除了军姿和表情训练,他们还要进行军刀训练。
军刀礼最难的动作就是刀入鞘,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李强称,国外的仪仗队完成这个动作通常是低着头看,两手配合完成。而我们的要求必须保持正常的军姿仪态。指挥刀重1.65公斤,长1.15米,要准确的插入只有3毫米宽的刀鞘里,这就需要一个艰苦训练的过程。李强说:“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练习动作,刚开始练的时候倒剪经常扎进左手背,在这一年中我的左手手背旧疤连新伤,有时候还没好就又被扎开了,光被血染红的手套就有200多双。”
三军仪仗队在背后付出的艰辛普通人无法想象,但相信他们并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们的形象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其使命,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林西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