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攻愚:戏曲界的新戏拿什么能让九零后走进剧院?
关键字: 十五贯京剧流派京剧郑和下西洋中产化三岔口锁麟囊霸王别姬笔者在这里以马派和《甘露寺》和麒派的《甘露寺》唱词做一个对比,读者可以自行体会一下不同的感觉,同样是西皮原板(麒派稍微调整了节拍,变成了西皮慢二六版)转西皮流水版,但是韵变了:
马派: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那靖王的后,景帝玄孙一脉留,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转流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充牛斗……
麒派:劝千岁休要出此言,老臣有本奏君前。刘备本是那中山靖王后,汉室宗亲一脉传。他有个忠义二弟关美髯,青龙偃月刀神鬼皆寒。刀劈那文丑又把那颜良斩,保皇嫂斩六将闯过五关。老蔡阳闻此言领兵追赶,拖刀计斩蔡阳就在那古城边。(转流水)他三弟张翼德豹头环眼,丈八蛇矛惯取喉咽。曾破黄巾兵百万,虎牢关三战过吕奉先。在那当阳桥一声喊,喝断了桥梁退曹瞒。他四弟子龙浑身胆,盖世英雄天下传……
很明显,马派的韵是“ou”,麒派的韵是“an”,前者这个流派清亮洒脱,再加上坊间对这个派别有善意的群嘲,唱的时候一定要大舌头,用ou押韵不但更利于气息连贯,而且真假声的转换衔接也更自然;后者沙哑低沧,压在“an”上显得更清脆,沙而不涩。
除此之外,由于历史流变的原因,京剧的唱词还受到尖团字的规范和限制,所谓尖团,是现代汉语中j,q,x声母,古音(至少京剧中保持了这种音,很多方言也有,如河南的中州音)中有些字是读成 z, c, s 的。类似于平翘舌,有些方言不分都读平舌。尖团在普通话不分都读团。因为古代j,q,x声母出现前,那些字以前要么是z,c,s声母,要么是g,k,h声母z,c,s声母变来的叫尖字,g,k,h声母变来的叫团字。
正是有了这些较为原始的规范作为基本创作边界,才能保证京剧的发展的内部统一性和稳定性,虽然同一工种的流派不一,但不至于出现大水浸灌,散漫无章的状况出现,这正如播种插秧时,必须要考虑种子埋土的深度种子间距一样——喜看稻菽千重浪,即将丰收的稻菽背后是上千年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播种方法。
那么,《郑和下西洋》符合这种“播种方法”吗?没了四击头,没了快长锤,没了小锣,大腕儿们亮相起调门儿的时候怎么看怎么不自然,张克老师好像不得不用一种“老生美声”去适应西洋乐器中的管弦类和弹拨类的乐器;至于念白就更不用说了,跟普通话的赛诗会几乎已经没有区别了;这还不算,刘桂娟老师的“幽兰”这个角色过于突兀,在郑和身边活脱儿是个多余角色。
程派演员刘桂娟饰幽兰
但就是这个剧不但斩获国内多项顶级戏曲类大奖,而且成了京剧革新的典范。有了这部剧做开路先锋,之后京津两地的京剧院联合排演的《新三国》就“更上一层楼”了,据说其演出预算是《郑和下西洋》的5.5倍,布景、灯光、音箱绝对可以媲美国内顶级的演唱会标准。
老生诸葛亮于魁智,花脸曹操孟广禄,小生周瑜李宏图……这样的演出大腕儿你还矫情什么?是啊,你没发现舞台“镜头”转换之快是老三国戏的三四倍都不止嘛,大段的流水版加上慷慨激昂的念白,有这么一个嘻哈版京剧又有何不可?
新编京剧赤壁之草船借箭(图片来源:凤凰娱乐)
像《逍遥津》那种二黄导板“父子们在宫苑伤心落泪”短短十个字,高派的李和曾唱了足足110秒,估计要被“新京剧”爱好者们喷成毒瘤糟粕和癌症唱法了。
而且新派“京剧行家”喜欢拿文革样板戏的“创新”激励自己搞新编历史剧,乍一看有些说服力。样板戏的成功确实有非常强的特殊年代下政治推动的因素的加成,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八大样板戏,除了文革后期的某一两个的活有点糙之外,之前的几部无论《红灯记》、《沙家浜》还是《智取威虎山》,从一开始立项到最后登台,剧本台词和谱调的打磨不下数千次,而且底本都是诸如像汪曾祺这样的一流文学家负责把关,而且唱念做打的设置一板一眼,将舞台的内核艺术性和外在表现力革命性做了高度结合。
仅举一例,《沙家浜》智斗这一折,马长礼老师的一句“这个女人不寻常”,这一西皮摇版,将刁德一的多疑和阴损狡黠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很难唱,到今天也是老生进阶的标准考试科目之一。
而今的京剧新戏往往见钱而不见人,而且从根本上有意无意地回避甚至畏惧对一些戏曲舞台基本规范的了解和钻研,这一点上看,60年代的新戏质量,能让当下的新戏跪下来打call三次也不算过分。
观众中产化
不过行文至此,从业者们估计也有一肚子苦水要吐。面对大量观众对新戏的挑剔和吐槽,他们的怨言很多时候也不乏合理性。比如剧团考核KPI,新戏的排演创新的量就是指标之一,而且立新戏是拿到项目资金的重大来源,这就跟大学里的科研院所立山头搞项目是一个道理,时间紧任务重,打磨剧本的心思也就被严重弱化了。拿到了钱,花的要有个交代,最便利的莫过于从舞台布景和演员的行头着手。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很多剧种都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比如受限于方言基准,豫剧很难过长江以南,昆曲很难过长江以北,一个广东人喜欢听二人转或者一个东北人痴迷粤剧,都是很难想象的,不论念白唱腔都很难普遍化地为各地戏迷所接受,所以说地域和方言本身就为戏曲的推广制造了各个门槛。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就是各个曲种都面临着受众的迭代问题。这很现实,当下的娱乐文化模式下,戏曲要和电影、球赛、演唱会、电子竞技等分一杯羹,何其难也。你如何能说服九零后们花钱买票走进剧场,平心静气地去看一场戏?
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1699桃花扇》被圈内外公认为新才子佳人戏的典型代表(图片来源:新浪娱乐)
让年轻人走进戏院是十几年以来圈内人的共识,这种危机意识不仅是在市场化大潮下如何养活自身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娱乐生态食物链的构成,于是大小剧团为了取悦年轻一代的戏迷,不惜使出浑身解数,而且他们发现,有钱有闲进场看戏的非老戏迷,都有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样态,那么与此相应的,戏曲改革也有浓重的“中产化”倾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评论 139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13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112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我想当教皇”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
蔡澜回应“入ICU观察”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套餐十元起,多地宣布五一假期向游客开放机关食堂
-
17万粉放牛网红,竟是10年前的“绝命糖师”
-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旦增,主动投案
-
仝卓公开举报33家公司偷税,相关部门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