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攻愚:侯逸凡在直布罗陀公开赛故意输棋孰是孰非?
关键字: 国际象棋侯逸凡棋后天才少女棋界性别女权主义故意输棋国际棋联有趣的事情还不仅仅在此,侯逸凡在youtube上道歉的视频一放出,瞬间的点击量就有了20多万,评论中很多指向了她所谓的“棋界女权主义者”的身份。侯逸凡被冠以“女权主义者”,在笔者看来这是有点荒谬的。刚刚在头发上摘掉发卡,还在痴迷魏晨音乐的22岁的侯逸凡,心理年龄上看起来仍然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女。她的女权身份,可能因为3年前的一次采访,回击了女棋手先天比男棋手弱的言论。
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悖论,侯逸凡以不参加女子比赛相要挟,逼宫FIDE改变女子比赛赛制,增加比赛奖金,向男子赛事靠拢,的确是可以推动整个女子国际象棋运动再上台阶。但她逻辑的核心点还是女子比赛水平太低了,她不愿被FIDE一直“压榨”浪费精力,相当于承认女子棋界本身就是低人一等(虽然这是事实)。如果侯逸凡真的为姐妹们发声,那在直布罗陀公开赛上,就不会因为女子对手过多而面露愠色,直至故意输棋,令舆论大哗。而她是唯一一个世界级女棋手的现实,恰恰可以反证女权主义者的言论在国际象棋赛场上是多么的无力。
至于组委会到底有没有故意整她,这就无可稽考了。理论上,概率哪怕再低,依然有转换成现实的可能,“疑罪从无”,组委会把“脏水”泼到冷冰冰的安排对阵的机器身上,侯也只能暂时咽下这口苦水。
余论
个人来讲,看到侯逸凡在镜头面前一边道歉,一边辩解,还不得不旁敲侧击赛事主办者应该有更周全的考虑,作为她的忠实棋迷,不免有些心疼。这件事的发散效应,或许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越来越看得更清楚。和国际上主流媒体对此事的意见,认为她不负责、不成熟不同的是,我反而觉得她有一种不愿被人宰割的“豪气”,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宣告“我不是好欺负的”也未必是最坏的一种表达,因为前文已述,侯逸凡通过正常渠道向FIDE发声,迎来的却只有冷漠的沉默。
棋类赛场的“性别”与“实力”的平衡本身一直是个大难题。为何FIDE不回应侯的诉求?因为他们也有难言之隐。和去年爆出大丑闻的FIFA(国际足联)相比,FIDE也并不是一个在资金流向、人事安排很透明的组织,伊柳姆日诺夫长期霸占棋联主席的职位,选举时的承诺之一就是向一流精英棋手倾斜,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拉来赞助,养肥FIDE各大小官员。
现任国际棋联主席伊柳姆日诺夫,有着成功的经商背景。不过他因为棋联赞助资金问题饱受外界诟病
对女子比赛,FIDE只能口惠而实不至,如果真的按照侯的意见改革,那就必须要求FIDE在超一流男子大赛中割除一大片肉补贴“女擂主”赛制,这无疑是他们不愿做到的。而且他们不敢回应,因为一旦开了谈论女赛制改革的口子,就承认了几十年他们管理落后,颟顸愚钝的现实:等待回应的信件犹如雪片一般,何止小侯一家?所以,沉默反而是最佳选择。
目前她本人正在紧张地参加男子棋王后选赛,似乎并未受到上诉风波的影响。笔者判断,侯逸凡此次大闹直布罗陀可以起到投石问路的效应。一方面试探其他各家赛事主办者的反应,一方面“重塑”了中国棋手在国际赛场上腼腆温吞水的形象。
她的这个姿态更是在向FIDE宣告:没有了我,整个女子棋界无非就是菜鸡互啄。侯逸凡表面上得罪了直布罗陀组委会,较深层次上她得罪了FIDE性别歧视的体制,最深层次上,她指向的是全球女子国际象棋棋手的培养力度和教育系统,她得罪了回答不出这样问题的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一个侯逸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评论 32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评论 103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 评论 133“上演发癫闹剧的美国,正给中国让路” 评论 89“美国想‘打下’中国无人机?不可能” 评论 53最新闻 Hot
-
“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
法国直呼“整个行业有救了”,还想要更多…
-
印度慌了:正与中国接触,“问题比目前显现出的更严重”
-
“澳总理下周访华,有个重要任务”
-
“课上中国学生反问:没有信任,为何还要续约?”
-
“谁敢和金砖国家‘反美’,关税再加10%”
-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
巴西:中国拟解除进口限制
-
被特朗普长文炮轰后,马斯克用《沙丘》名句回怼
-
马斯克回怼贝森特:索罗斯的傀儡,连数学都不会
-
“阵风”不好卖了,法国竟赖上中国
-
日铁飘了,还叫板中企
-
特朗普破大防:荒唐!马斯克玩玩得了
-
马斯克花了12年在得州赢了,这次“美国党”能吗?
-
“日本将首次向菲律宾出口二手护卫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