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攻愚: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内在理路
关键字: 中国教育部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汪精卫国民政府然而日本毕竟是沐浴过朱子阳明学的所谓“唐宋遗脉”,它对昔日恩师的征服策略并不像俄国人对波兰那样陷于“技术”上的粗暴,而是有一套精巧的“民族发明”理论:既然倡导共和的革命主义者们在清末曾打出“驱除鞑虏”的口号,那么当满清皇帝退位,共和规模已具备雏形的时候,也就是日本政治理论家跳上前台,将“腐朽反动的满清统治者”和“满族同胞”做一个隐秘代换的时候,这一点在打着“泛亚主义”的日本黑龙会和中华革命党的来往中也能见微知著。
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侵占东北后,将沫猴而冠的溥仪推向前台的理论支撑。涂在满洲国合法性上的厚厚脂粉,洒满了白山黑水间的膏腴之地。
另一例也颇能说明这个问题。1933年日本侵华“理论家”们曾秘密来到香港,和当时正准备掀起新一轮反蒋运动的国民党另一大佬胡汉民接触,许以“反蒋总统”的头衔诱使胡汉民投日,胡汉民当场拍案而起:“先来谈谈你们在东北对我们三千万同胞的罪行!”日本人则讪讪狡辩:“满洲国乃是应满洲人民族自决而立,和我们日本人没有关系。”
是这样吗?正所谓反者道之动,数倍于日本本土面积的东三省沦陷之后,随后华北被划为“非军事区”也濒于沦陷的边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却真正被点燃了起来,从上海的一二八到北平的一二九,抵御外侮团结抗战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九一八的屈辱是一个崭新的民族精神淬火再生的起点。
一度退到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某教导旅
笔者在敬观抗战史料时,最不忍卒读的就是东北抗联的御寇事迹,在几乎丧失外援,无法建立有效规模的根据地的情况下,抗联的英雄们斗争条件之艰苦,战况之惨烈,落于笔上,字字泣血,纸纸镇魂。赵一曼宁死不屈,杨靖宇孤身战死,八烈女投江殉国……在时间序列上,他们先于佟麟阁、赵登禹们开始了抗日救亡图存之壮举,在空间序列上,他们也和左权、张自忠们一同祭奠于民族精神的祠堂中。
“抗战十四年概念”的提出,不仅能在学术界从“局部抗战”与“全国性抗战”的争论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启蒙救亡这两大主题做重新梳理。如果改编一下史学家陈寅恪论魏晋隋唐史的著名史论,在此问题上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崛兴,盖取九一八全民抗战之血,注入民国政府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民族复兴之世局。
君不见,高卢雄鸡没有把他们现代民族主义成型的里程碑放在二战之沦陷,而是上溯到1871年对普鲁士之丧师失地;君不见,德意志论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之开端,并不始于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小德意志”创制,而是上溯到哲学家费希特论德意志民族复兴的系列讲演;君不见,波兰国歌《波兰决不灭亡》的创作时间并不在20世纪后被瓜分之后,而是在浸满血与火的18世纪末;君不见,《义勇军进行曲》在卢沟桥事变前,就在不愿做奴隶的国人中争相传唱……
同样,“抗战十四年”的概念并不完全是对原有历史文本叙事的诠释重构。如果说在九一八抗战之前,中华民族奋进不屈之精神尚还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还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那么在之后,朝日已经烈焰中天可以燎原,婴儿也呱呱坠地蹒跚起步。从卢沟桥回望柳条湖的壮怀激烈中,让杨靖宇将军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对日寇招降的回话来结束本文吧: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275“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1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2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2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