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建国:我们为什么需要应试教育?
关键字: 中国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利与弊日本中国学生教育中国小鲜肉日本平成废物应试教育软实力硬实力上面谈到小男孩阳刚之气缺失的问题,这实际上属于德育范畴,德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现在连云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项工作主要由教育局承担。我们在年初就提出“四进四培养”工程,即:爱国主义进校园,培养家国情怀;英雄人物进校园,培养高尚情操;传统美德进校园,培养健全人格;文明礼貌进校园,培养“四美”新人。
为什么提家国情怀?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不强,我们下一代再优秀、再有能力,如果对国家、民族没有感情,个人发展的再好,对于国家而言,又有多大意义?为什么提英雄人物进校园?前段时间我做过统计,现在江苏省采用的苏教版教材,语文教材,很多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都被抽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缺憾,如果一个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这个民族何以有希望?这个国家的未来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话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每次读到这句话,我内心都波澜起伏。
春节后,我邀请了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的一些专家,和他们磋商编著“四进四培养”读本问题,我的想法是分两个系列,一个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人物系列,一个是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系列。分两个级段,小学从四年级至六年级、初中从初一至初三,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传统美德和文明礼貌教育,小学可能用漫画的形式,中学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图文并茂。而且,跟出版社专家交流的时候,我说读本里面收录的民族英雄,编写他们的事迹切忌“高、大、全”。我们现在树立的很多典型,一树就是完美的,就是毫无瑕疵的,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世界上有完美无缺的人吗?没有。结果呢,这些典型,一有个小缺点被别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击,这个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这两年,网络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很可怕。譬如说邱少云,大V“作业本”有条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们觉得赖宁的烤肉比较好吃,不喜欢邱少云的半面熟。因为少年赖宁是在火场直接牺牲的,邱少云烈士是趴在火里一动不动被烧死的,所以他说邱少云是被烤成了半面熟。这篇微博引起轩然大波,任何一个对民族英雄怀有感情的人,看到这条微博都会出离愤怒。后来邱少云烈士的弟弟起诉,法院判作业本败诉,责令其公开道歉,恢复英雄名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的确会有人怀疑,一个人在火堆中,到底能不能趴着一动不动?当时我跟出版社编辑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说收录此类英雄事迹,一定要有延伸阅读材料。譬如,1963年,越南僧人释广德,为了抗议南越政府迫害佛教徒政策,带着他的弟子去了一个广场,端坐地上,双手合十,让他的一个弟子一桶汽油浇到身上,然后点火。这个视频我看过,他坐在那儿烧成火人,直至最后歪倒身亡,中间没有任何挣扎动作。通过这种延伸材料,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们,人有坚定信念信仰的时候,意志真的能坚如磐石。
我说,我们的英雄,如果网上有质疑,我们一定要延伸阅读,避免只是简单地介绍英雄事迹,避免他们到社会上读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质疑文章后,内心就动摇了。我们先将网上被质疑的东西提前告诉他,并进行延伸阅读,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些伟大的灵魂,超乎我们常人想象。
学生这块,我们今年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一个留守儿童家访全覆盖工程。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游走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生活在一个相对缺少关爱关心的真空地带,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也很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所以,他们尤其需要我们老师去关心爱护。前段时间,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四川泸县跳楼身亡的的少年赵海,就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婚、复婚又离婚,平时主要是爷爷照看他,爷爷隔辈很难交流沟通,悲剧的造成,和他内心世界的封闭有一定关系。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达,老师和家长之间,校讯通、QQ群等,最多家长会,这些形式很难发现孩子的问题。我一直觉得传统的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交流,是非常好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要求每学年,每个班主任必须去本班级留守儿童家里两次,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家长反馈孩子学校里的表现,家校互动。这个我们是要抽查的,避免流于形式,目的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能被另一种温暖包裹,处在老师的关怀当中,避免被边缘化。
高中段学校,我们搞了一个“中坚力量·赣榆知名校友论坛”,已经搞了两期,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内驱力。教育教学想抓好,不复杂,老师想教会教,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再想教,学生不想学也是没用的,就像小孩子挑食不想吃饭,大人拿着碗追着他转,也没用。我们邀请赣榆在外的知名校友,科技界的、医疗界的、教育界的、企业界的,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影响力的,回来跟他的学弟学妹们面对面座谈交流,用他们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传递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
四月上旬,赣中请了清华大学的梁君健博士,他是赣中2000年的毕业生,在清华读的本科硕士博士,他拍摄了一个纪录片叫《喜马拉雅天梯》,获过各种奖项,喜马拉雅天梯代表着一种攀登向上的精神,和我们论坛的主题很契合,所以赣中请他回来做了场电影分享会,上千学生参与,效果非常好。
最近,我又安排几个高中做方案,准备搞一个高三后服务工程,这也是我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延伸。高三后服务,就是每年高考结束之后,考上大学的孩子们,拿到通知书到大学开学前,还有一两个月时间,基本上是一个自由散漫无人管束的状态,我让高中校长研究一下,可不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集中一个礼拜,请正在读大学的校友和他们讲讲大学生活,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有个心理准备,还可以进行一些安全常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让高三和大学之间,能有一个缓冲和衔接。
去年底,我到区素质教育基地调研,看了一圈后,感觉基地实训项目太多了,军训、拓展训练、书法、篆刻、剪纸、围棋……我给他们提意见,我说你们得做减法,孩子在基地就五天时间,有些项目让他们大致了解下,有个常识就行,五天时间,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个一两样,比如说,让他学个游泳,或者火灾逃生,急救常识,交通安全知识,学一两样终身受益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了,一时不具备条件,可以慢慢创造条件。
现在每年暑假都有学生被淹死,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沟沟河河都能游泳,现在不行了,特别农村小孩,大都不掌握这种技能。前几天看新闻,清华大学不学会游泳不给毕业,我觉得这个事情,清华做的太对了,这是必备的安全技能、求生技能,同时又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我的观点,抓素质教育,不要搞形式,要抓实在一点,不要玩花里胡哨的素质教育。
- 原标题:陆建国:我们为什么需要应试教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49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2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09“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