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接受美媒专访:大陆不要误判 以为台湾人会对压力屈服
关键字: 蔡英文蔡英文接受美媒专访蔡英文华尔街日报华尔街日报:您在四个多月前的就职演说中承诺尊重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既有历史事实与政治基础。然而,北京方面将此称之为不完整的答案,并在政治、外交及经济等方面开始对台湾施压。是您的政府错误解读大陆?或是北京误解您?
蔡英文:我想,在520的演讲里面,所有的演讲内容其实都是做了很好的分析与研判之后,再以我们本身台湾最大的共识,所做出来最大善意、最有弹性的表达,我相信我们在520所讲的这个立场,已经大幅度拉近我们与北京方面在立场上的差距。所以,对我们来讲,520的演讲是一个最大的善意,也是一个最大的弹性。在520之后,我们看到中国大陆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静与理性,所以之后我到巴拿马访问的时候,我们面对大陆的阻碍是相对比较小的,在后面的一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来自中国大陆的善意。
但是,我们又看到近来的一些发展,大陆方面好像又开始走回头路的感觉,不仅反应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这件事情上,同时,我们也发现他们对台湾内部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做了不同的处理,这在我们传统的想法里,就是所谓的分化,如果我们用传统的语言来讲,大陆在这一段时间以来,好像又回到一条老的路子上面去,也就是打压和分化。这种做法,老实讲,对台湾人而言,因为台湾是一个很民主的社会,即便大家对很多事情有不同的想法,但基本上都希望我们的民主,或者因为民主机制而产生的立场或判断,中国大陆必须要尊重。
所以总结这段时间以来的发展,我想还是一样,我们曾经承诺过要维持现状,这个承诺不变,善意也不变,但是我们不会在压力之下屈服,我们不想、不愿意、也不会走到对抗的老路上去,但是我也希望我们双方尽快坐下来谈,让双方之间的沟通可以更好,让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可以排除,对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许多问题,可以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解决的办法。
华尔街日报:下周将是“中华民国”的双十“国庆”,大陆的台湾观察家认为,这是您和北京改善关系的另一契机。您打算说什么?您是否会改变信息,向大陆传达另一种讯号?上周您发给民进党党员一封公开信,呼吁党员“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大陆媒体称这是“赤裸裸的对抗表态”。您是要提升对大陆的对抗或是造成两岸关系的冲突?
蔡英文:就像我刚才讲的,北京在520之后,有一段时间我们觉得他们是相对的理性及冷静,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他们不同的机构或个人对台湾的讲话或是做一些事情,感觉上不像520之后那段时间的理性和冷静,所以我刚才也讲了,我们应该要回到520之后那段时间,双方尽力维持理性及冷静的立场。
同时,我们在520演讲所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最大的善意,也是最大的弹性。我也希望中国大陆方面不要误解,也不要误判这整个情势,以为用压力就可以让台湾人屈服。我相信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这种压力是所有的人民一起承担,不是政府就可以直接做决定,必须探求及探知民意之后才能做出决定,台湾政府不可能做出违反民意的事情。
所以,我倒是要呼吁中国大陆,去了解台湾民主社会里面人民思考的方式,如果过度的加压,也不能正确地解读台湾政府代表人民所释放出的善意及弹性的话,我也有点担心双方的关系会愈来愈僵化。所以我刚才也讲了,我们520的承诺与善意不变,但是我们不会屈服在压力底下,我们不想也不愿意回到对抗的老路子。
蔡英文4日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华尔街日报:“力抗中国的压力”这个词,您不担心遭北京错误解读吗?当您吁请您的党员及台湾社会这样做时,对台湾人民的意义是什么?
蔡英文:我写这封信给我们党员的时候,我是以主席的身分来写信,在这封信里面,我必须回应民进党党员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大陆的压力他们的深刻感受,所以我在这封信里面表达出我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要维持住立场,不应该在压力底下屈服,这是我写这封信给党员时最原始的用意,因为我们的党员很担心政府在中国的压力下会屈服,而放弃我们对自由民主的坚持。
华尔街日报:对台湾整体人民呢?
蔡英文:其实对全台湾的人民来讲,也是对他们的一个回应,因为在我们台湾人民里面,事实上有非常多、应该是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大陆的压力是很敏感的。
华尔街日报:由于地理及历史关系,大陆对台湾是无所不在。您有很远大的计划要重振台湾经济,并试着降低对大陆的依赖度。但北京似乎不断增加对台施压:来台的陆客人数下滑,引发相关业者抗议;据台湾官方预测,本年贵国经济成长将略高于1%,而本年外销迄今已下滑。您如何以长期经济振兴计划平衡对中国的依赖度?您需要中国来促进近期成长时,又该如何将对大陆的投资,转向与本区域其他国家贸易?
蔡英文:我想中国大陆的经济也面临到一些挑战,例如他们工资的上涨,还有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于国际经济景气的不振,这些对中国大陆的经济来讲都是挑战。同样的道理,我们与中国大陆方面的投资与贸易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当然在过去,我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与贸易有一些经济上的成果,在这些经济上的成果,我们还是会继续维持与中国大陆经济与贸易上的往来,但是我们也必须找寻我们自己经济成长的动能,以及扩大与其他国家经济贸易的往来,使我们的市场可以扩大,我们的经济规模也可以跟着扩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台湾内部的经济必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把以前我们非常注重在工业生产、制造上面的效率,转向一个更重要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也就是“创新”,藉由“创新”来让台湾所生产的货品或者是服务的价值可以提高,甚至于更有竞争力,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继续地在国际市场上领先与竞争。
中国大陆的市场或者中国大陆的经济与台湾的经济,其实在过去有看到的互补性,现在已经慢慢减少,慢慢地中国大陆的经济与台湾的经济其实愈来愈是一种竞争性的关系。我们也希望以我们创新的能力、工业的基础,以及技术研发的能量,让我们再一次地使台湾的经济能够升级,能够转型,让台湾更有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内部必须要做的结构性调整。
另外一方面,除了中国大陆市场外,其实在亚洲,大家都觉得东南亚以及南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希望于南亚、东南亚能够开拓我们与这些国家在经济、贸易、还有文化的往来,让我们市场的规模可以扩大,我们的经济规模也因此能够扩大。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觉得东南亚及南亚的国家与台湾的经济互补性更高,我们也希望过去台商在东南亚有相当多投资的基础上,再次去强化我们与东南亚国家与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上面的连结,我们觉得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台湾有很多的技术与经验,其实是东南亚许多国家现在所需要的,我们也很乐意与他们一起来分享。
您刚才有特别提到观光客的问题,没有错,我们看到在今年8月与9月份观光客的数字,来自中国大陆的确实是有减少,但是我们也看到,近来是有慢慢回复的趋势,那趋势还不稳定。但在同一时期,以我们今年一整年来看,其他地方观光客的来源其实是有在增加,所以我们整体观光客的减少并不是很多,甚至于在其他地区的观光客在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预期观光业的情况应该是还好。最重要的就是说,在过去依赖中国大陆观光客的这些旅游业者,我们必须要给他们一些协助,让他们进行调整,让他们也可以服务来自其他国家的观光客。
华尔街日报:经济结构重整与创新需要时间,在大陆的经济压力下,您与台湾人民已准备好渡过一段经济成长缓慢、低成长或无成长的时期吗?
蔡英文:就像我刚才讲的,其实我们在过去几年,即便是在前一个政府的时代,已经看到(台湾)经济发展趋势缓慢下来。我觉得这个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对我们来讲已经越来越是一个竞争型的关系,而不是互补型的关系。而我们与中国大陆合作的商品或服务,已经被中国大陆本身的生产制造者所取代。
另一方面,事实上,台湾缺乏在十几年前就必须开始进行结构改变的过程,以致于造成我们今天经济发展上动能不足。所以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快速把这个经济动能找出来。
您讲的也没有错,如果我们只是依赖创新,我们没有办法在短期内经济转型。但我刚才也讲过,台湾经济里面,工业生产的能力非常强,研发能力也很强,我们的人力资源也很丰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以现有的基础,在扩大市场的过程中,找寻现有基础的扩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新南向政策”,我们要去强化在这个阶段,跟我们经济互补性比较高的东南亚或者是南亚国家,让我们现有的这些经济基础可以被充分地在这些国家或在经济里面去利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速在未来产业的创新。比方说IOT产业、绿色能源,我们也希望生物科技是一个重点发展,我们的机械产业,甚至于国防工业产业,都希望能够很快发展出来。
我要告诉您的就是,我们不是从零开始,事实上我们已经在有未来性的产业上有很好的基础。只要政府能够集中“国家”的资源,加快创新的脚步,这些产业很快就能走到下一世代去。
华尔街日报:经济多元化是否也和台湾的国际操作空间息息相关?您认为北京会允许台湾加入多边贸易协定,或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吗?近几个月,中国已与甘比亚复交,政治分析家预期,台湾的二十几个“友邦”中,有些将和台湾断交,北京将限缩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您将如何解决类此外交封锁,特别是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方面?
蔡英文:我可能要把我刚刚回应你的问题再重讲一遍,因为我刚刚讲的答案有点长。您觉得以创新带动经济结构的改变需要时间,确实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希望,短期的方式,比如说象是我们现在有的能量,能够发挥在以现在台湾的基础有更多互补性的地方,也就是东南亚及南亚,以我们现在有的这一些,能够更有效率、更有用的,在东南亚及南亚发展。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所有的基础都在,所以只要我们集中资源、政策明确,这些创新就会很快的把这些基础带领到下一个世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短期中期或长期,台湾的经济只要按部就班,应该都可以稳稳的恢复其动能。
而您刚才也提到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关系,虽然我们现在维持“邦交”的国家只有一些。但是我们在实质的关系上,确实跟很多国家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比如说在520的就职典礼,就有来自于59个国家及700多位来自外国的宾客参加,也有将近10位的“邦交”国家元首与副元首来参加就职典礼。
- 原标题:蔡英文接受美媒专访:大陆不要误判 以为台湾人会对压力屈服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林西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18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