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派记者调查灾区浑水泡面:浑水系群众情急之下烧的
关键字: 云南地震最新消息浑水浑水泡面浑水煮面鲁甸地震云南地震最新消息:云南鲁甸地震后这几日,一锅浑水搅浑了舆论。在媒体报道鲁甸地震救援人员因缺乏净水不得不以浑水泡方便面之后,另有媒体认为“浑水泡面”不实,更有人直指“宣传造假”。新华社为此特派记者赴现场再次调查,发现,“浑水泡面”属实,为当地群众在给养难以进入震中的救灾初期给救灾人员送上的热食。而随着道路逐步打通,救援人员和当地群众目前生活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这是志愿者杨云翠当时拍摄的照片,由于掺杂泥沙,自来水颜色浑黄
灾区群众:“看官兵太辛苦,我们自发给他们烧水泡面”
引发质疑的“浑水泡面”图片拍摄于8月4日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地震发生后,这里聚集了来自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特警等多方救灾人员,龙泉中学老师和部分村民也留在这里当志愿者。那一锅带着泥沙的水,正是志愿者们为救灾人员烧的。
“学校正在放暑假,但很多老师自发回来了。从4号早上起,我带着大家给部队煮点热的东西。”中学校长李明响告诉正在这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
教师熊金华的女友杨云翠是当天的煮饭者之一。“看官兵们太辛苦了,我们着急,只能烧开水泡面,就用学校食堂的锅搭了两个临时灶台。方便面有官兵自带的,也有我们学校的。担心水不干净,我还特意往锅里加了很多生姜。学校里有些白菜,本来我切了要炒,看到大家太饿了,顾不上,也直接放水里煮了。”
这些从自来水管接出的水因为掺杂大量泥沙而颜色浑黄。所幸,这种状况在龙泉中学救灾点并未持续太久。志愿者蒋虹秀说:“4号早饭和午饭的水都是浑的,到了晚饭就有从外面拉进来的干净水了。”
由于持续使用,龙泉中学在救灾初期“立功”的两口大锅中的一口已经烧坏。
救灾部队:“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奉命轻装强行军”
对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救援人员来说,“浑水泡面”是难得的热食。
震后10分钟,云南省武警总队官兵即携带各类物资装备向震中进发。随先遣队第一批进入震中的昭通支队政治处副主任胡河说:“山体滑坡,道路严重堵塞,距离龙头山镇还有十几公里,车没法开了。全体官兵奉命轻装徒步前进,随身只带了一点矿泉水和干粮。到达后忙着救人,没来得及、也没有条件吃饭。”
陆续抵达重灾区的救援人员们经历了相似的强行军。武警云南省总队宣传处副处长罗祥富回忆说:“3日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只能半路上扔下车、扔下给养,只求早一点到达灾区。”
这些早期赶到龙头山镇的救援人员见证了“浑水泡面”一幕:当地群众架锅烧水,各方救援人员排队泡面。
“我们部队去吃的人不多,不是嫌脏,而是担心我们都去吃的话,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鲁甸县中队中队长康伟辉补充说。
今天使用的水已经是外面运进来的净水
后勤部门:“我们具备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
4日晚上起,后勤物资陆续进入,各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武警救灾官兵5日开始吃上了热食,住进了帐篷。6日凌晨官兵们人力扛运进来的净水设备,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武警云南省总队后勤部部长杨波介绍说,随着道路打通,部队还将派来食品冷藏冷冻车、野战淋浴车和运水车,争取让救灾官兵三天内洗上热水澡。
“目前,救灾官兵的生活需求基本已得到满足。”杨波说,尽管大宗物资一度滞后于人员抵达灾区,部队仍以较强的自我保障能力全力投入救灾任务。
截至6日6时,作为先遣队的昭通支队220名官兵共搜救受伤群众300余人,转移受灾群众866人,挖运遇难者遗体67具,救治伤员321人。
疾控专家:“浑水烧开是不得已的选择”
“把水烧开本身可以消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是一种选择。”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传染病控制中心主任宋洪彬说。
宋洪彬介绍,震后灾区的水质可能发生两类改变:一是微生物污染,如粪便等排泄物、肠道细菌的污染等;二是理化因素污染,如重金属因为地质结构的变化渗入水源。把水烧开可以对微生物污染进行消毒,但不能降低重金属对水源的污染。
宋洪彬提醒说,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应尽量食用袋装、瓶装而且是完整包装的食物和水,有关部门须及时使用便携式洁治装备对灾区水源进行清洁净化,同时加强水质监测。
这是6日凌晨官兵们人力扛进龙头山镇的净水设备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夏雪妮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86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4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