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鹏:虽然只是一家复印店,我却看到了一种精神
关键字: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华为任正非市场经济市场竞争西方经济学四、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与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来源
我们对企业家精神或者说企业家才能做一个归纳:企业家精神,就是克服各种实际困难(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克服交易成本)、改进企业所面对的需求(扩大市场)和生产成本的创造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将企业家精神归纳为5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改变需求的行为和改变生产成本的行为:
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前者是创造新的需求,后者则通过降低产品的可替代性使现有的需求变得更加刚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改变成本);
3.开辟一个新市场(使需求扩张);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改变成本,扩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差距);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提高生产效率、改变生产成本)。
熊彼特说“我们所叫做的企业家,不仅包括在交换经济中通常所称的‘独立的’生意人,而且也包括所有的实际上完成我们用来给这个概念下定义的那种职能的人,尽管他们是(现在逐渐变成通例)一家公司的‘依附的’雇佣人员”。
也即企业家精神不仅企业的管理者可以有,企业的所有人员——只要他们发挥创造力改变了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都可以说他们有企业家才能,而且也可以分享“企业家利润”而不是劳动力工资。企业的老板的收入也有一部分作为无创造力的劳动投入的工资,而大部分企业的员工除了固定工资以外还会有奖金或某种“提成”,如销售提成和绩效工资,这是对他们企业家才能的回报。
但是,我们又不能同意熊彼特关于“创新就是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观点。这句话并不全面。企业并不仅是一个生产函数,它还要负责把它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企业家的职责是组合生产要素和开拓市场。创新除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变供给曲线以外,还包括了改变需求的行为。
市场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稳定是偶然的,变化才是必然的。企业家精神必须时刻保持。一旦企业家精神丧失,企业的需求就会失去刚性或者大幅度萎缩,利润就会减少和消失。
经济资源的组合,不仅是数学上数量之组合,不是“30%的资金购买土地+30%的资金购买机器+40%的资金支付劳动力工资”这样简单。资源的组合,是企业家运用其创造力,克服各种交易成本而建立起来的。每一个企业,其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方式都不完全相同。在每一个现存的点,都可能存在规模经济消失、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但是,企业家才能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使资源组合的规模经济边界扩大。而这种边界能否扩大、能够扩大到多大,无法在数学上定义,也无法被经济理论提前预知。
资源组合的规模经济边际,是企业家创造的。
以汽车产业为例。一般认为,汽车产业规模效应的下限是30万辆左右,但上限则无法确定。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三大汽车集团,丰田汽车年产量950万辆,通用汽车年产量930万辆,而国内年产量最大的上海通用年产销量约40万辆,最小的就更少。
这样巨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造成的?丰田汽车公司并非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年产量900万辆,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则汽车生产的规模边界,即与过去几十年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关,更和丰田汽车公司不断变革自身生产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田模式”。对一家汽车企业来说,它的产量在30万辆到900万辆这样一个巨大的区间内,规模经济的边界在哪里?它的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在哪里?这主要不是现在人类的技术水平决定的,主要也不是可获得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决定的,而是这家企业的管理者的企业家才能所决定的。
生产汽车的利润很高,但是现在拥有一笔巨大的资金,就可以买地建厂、购置生产线、招工生产,然后去“摊薄”丰田、通用这样的汽车巨头的“超额利润”,最终和它们共享“平均利润”吗?答案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大部分人不行,也即只有具有极强的企业家才能的人才有可能。
因为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决定了:那些不能扩大规模经济边界的企业,其利润空间将会被竞争者逐渐蚕食,直至破产或者被兼并,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不断扩大规模经济边界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如果一个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技术上限已经达到,企业家就会转而投资于别的产业。
则在宏观经济制度较为稳定的前提下,经济增长在微观层面可以描述为:由企业家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通过创造性的开拓市场和优化资源组合,推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不断外移所带来的服务或产品的产量增加。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就是企业家在利润动机的趋势下、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推动了经济增长。
至于企业家到底是如何改变微观需求和供给的,并不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而应该是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范围。如果这种学问可以被标准化,它立即就会被模仿或复制,从而使创造者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企业家必须继续创造出一些非标准化的东西出来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经济学家永远只能对已经被创造出来的问题加以研究,而永远无法将创造力本身变成数学模型加以研究——除非企业家的创造力彻底枯竭。
在一个存在交易成本的、更为真实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家通过创新来克服交易成本来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优化劳动力与资本的组合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生产的规模经济边界。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做得最好的企业家将获得最大的企业家利润,而做得不好的企业家就很难获得超额利润,甚至可能倒闭破产。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整个经济体系不断挑选出最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物来控制生产要素的组合以组织生产,并通过创新推动经济不断增长和结构优化。
从长期来看,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得大部分中国的企业家都能够努力经营企业,踏踏实实地从为社会创造财富中获利。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做过游走在制度和法律边缘的事情,这是整个制度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现象。但他们能够为自己赢得财富和名声,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发挥了自己的企业家才能,创造出能够符合市场需求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样一大批的人物,也就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中流砥柱。如果没有这样一大批人物的成长,任何资金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技术的投入,都必然是低效的。对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的解读,应该成为解读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一环。
(节选自李晓鹏《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注] 之所以说左右,是因为每次交易的具体价格都会根据复印量和双方谈判才能的不同而不同,在现实世界里的竞争几乎不存在使价格完全一致的情况。
作者简介:李晓鹏,经济学博士,国研智库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前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这个国家会好吗》和《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16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0“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8“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2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