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丢:互联网时代抹黑一个人成本多低?看看王凯Gay圈名媛事件
关键字: 王凯 名媛王凯 名媛圈王凯深夜与友聚餐曝王凯与gay圈名媛游泰国琅琊榜娱乐圈人红是非多,这句话放在王凯身上真是一点没错了。从《伪装者》和《琅琊榜》接力播出到现在大概三个月,圈中的风向瞬息万变。眼看着王凯在11月就从天涯、豆瓣八卦来了小组的组宠成了组嘲,从“池塘四美炒作”到“天天向上抢话”,再到“房东阿姨信件事件”,杀伤力逐步提升。终于,11月29日晚上,来了个更爆炸性的爆料,“王凯与多名同性好友2014年跨年同游泰国”,终于上升到人格攻击的层面了。
今天这篇文章讨论的重点并不是研究王凯究竟是不是gay,或者他到底混不混名媛圈,除了他本人和了解他的人,其他人无论说什么也不过是猜测。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深知围观路人们的推论和猜测有多么离谱,他们常常根据我写的文字来认定我是什么样的人。例如我之前表达过对国内都市剧“剩女”和“逼婚”主题的不满,就有读者在评论里说我是大龄未婚剩女所以心理扭曲,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肯定相亲了无数次都是失败云云。尽管现实是我28岁结婚,到现在三年了,自由恋爱,无相亲史,双方父母从来没有逼婚和逼生的爱好,但是我知道某些围观群众们并不在意真相。
根据网络文章的只言片语去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本身就是可笑的,除非有例如李代沫前男友发床照、姚笛文章密会接吻被拍这种实据的出现,否则这件事最终只会沦为罗生门事件。
然而爆料者(因无实证,本文中一律以爆料者这样的中性词取代有主观色彩的“黑子”一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深知围观群众们的G点在哪里,面目模糊的围观群众都是道德洁癖、人格卫士,不爱国(尤其是和日本相关)、性取向、私生活混乱这几个关键词远比吸毒、出轨、嫖娼的杀伤力大多了。人言可畏,阮玲玉香消玉殒八十年了,大众没有变得更理性、更宽容。就算没有实证,被这种屎盆子砸中的明星也算是形象全毁了。王凯的遭遇并非孤例。爆料者们操作手法都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每次都差不多。
上学的时候修过大众传媒,稍微说下真料和黑料的区别吧。真料往往是平地一声雷炸得人措手不及,特征是突然袭击,后续各种料一般非常混乱,比如艳照门、文章出轨、董洁王大治激吻……黑料则相反,一般是先有一点风声,用一些杀伤力较低的话题来试探,然后营销号扔个炸弹出来,接着粉黑开始掐,但是缺少旁证,只能看到“我室友的姐姐的同事说”之类的言论来模糊焦点,事件发展从细到粗,条理分明。
下面我来具体演示一下“论爆料者的自我修养”,又名“在互联网时代抹黑一个人的步骤”。王凯此轮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娱乐圈公众号“扒皮王”在27日的爆料贴,手法简单粗暴,用三步就证明了王凯gay圈名媛的身份:
1. 王凯的内裤是大多数gay的选择,直男不穿这个,所以王凯是gay
因为一条镂空的内裤,王凯暴露了自己是gay的事实,扒皮王一定是名侦探柯南转世,一定!但是,我就弱弱地想问一句,世上内裤千千万,凭着一条内裤边“扒皮王”就得到了大数据论证的支持?这个大多数他是怎么得出来的?他自己走访了所有的买家挨个问“你是不是gay”的?还是亲自……?啊,为了得出这个结论,“扒皮王”见过的gay一定比和王凯合影的还要多。等等,那么扒皮王难道也是?呃,我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我想补充一点,作为大多数的反证,我前男友喜欢穿迷彩的镂空短裤,我第一次见到时也被震惊了一下,人家很坦然地说:“凉快啊!”我能证明他是直的可怕的直男一名,从身到心都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