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世锦:反转再反转,中国经济如何实现转型再平衡
关键字: 中国经济经济触底经济反转转型再平衡高投资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过剩产能创业【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经济数据,2015年二季度GDP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很快就有西方媒体对此表示怀疑:中国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增长率完全一样,“这太巧了”,他们甚至质疑中国经济数据造假。
外媒的这种指责与他们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密不可分。近年来,中国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形势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之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也在改变以往高投资的发展模式,开始朝着稳中有好的方向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
7月5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举办《经济开始反转?》论坛,刚刚离任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也在受邀之列。会上,他对中国经济形势做了回顾,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触底,7%的增长速度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增长阶段的转换期。在谈到中国经济的经济的“底”到底在什么地方时,刘世锦给出了三个条件:第一,高投资要触底;第二,严重过剩的产能要调整到位;第三,新的增长动力要逐步起来。这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再平衡”的三条道路。
本文根据刘世锦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由主办方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授权观察者网发布,以飨读者。】
原国务院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底”还没有触到(资料图)
刘世锦: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纠正一下,我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但几天前我已经听党的话离任了,所以这个副主任已经是过去时了。
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经济开始反转了吗”?其实我也希望如此。但我个人感觉,好像经济反转不是现在时,还是将来时。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来看目前的经济形势?首先,我稍微对中国经济做一点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的经济是在下滑,而且目前看来这个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当然关于这一点还有不同的看法,这只是我个人观点。2010年,我所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了一项研究,我们观察了二战以后几十个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大部分国家应该说都不是很成功,落入了中等收入陷井,只有13个经济体成功转型,进入高收入社会行列,这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了其中的另一个规律:这些经济体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当人均收入平均达到1.1万国际元时,几乎无一例外出现了增长速度回落一半的情况。这里我说的国际元不是指现价美元而是购买力指标,我们用的是英国一位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方法。用这个国际美元指标来计算,各个国家在达到11000国际元这个点时,几乎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
当时我们注意到这个现象以后就观察中国发展,因为中国和这些经济体的增长轨迹还是蛮相似的。当时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做了一个核算,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31个省市自治区发展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我们把这些省市自治区分成六组进行分析。另外我们还分析了一些重要的人均实物量,包括人均汽车、人均钢铁、人均发电量这些指标,最后得出的结论令我们很意外。
当时我们的研究认为,从2013年到2015年期间,中国也会进入经济转换期,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这是我们五年前提出的判断,我本人也曾经在不同场合讲过这个观点。但当时大多数人是不同意的,特别是一些同志讲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我们中国是一枝独秀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发展很快,怎么会降速呢?但在过去五年,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大家的共识是在增加的,不是因为我们辩论或者讨论赢了,而是因为事实如此,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增长阶段的转换期。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的情况。最近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应该说还是一个回升态势,但今年1到5月份的指标显示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这里我要使用一个经济学概念叫“转型再平衡”,过去我们保持10%左右的增长,这是一个平衡点,以后会慢慢回落,达到中高速或者中速的均衡点。过去是一个平衡,下一步会达到另外一个平衡,这就是所谓的“转型再平衡”。
那么,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底”到底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有三个条件:
第一,高投资要触底。
第二,严重过剩的产能要调整到位。
第三,新的增长动力要逐步起来。
高投资要触底
第一个条件,中国经济高增长这么多年,主要是靠高投资拉动。我们过去做过一些分析,高投资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大概占整个投资20%-25%,房地产占25%左右,制造业投资大概占30%以上,这三项合起来大概占到了中国投资的80%-85%,而制造业投资又直接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和出口增长。所以我本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说我们的高增长要触底,高投资要触底,高出口要触底,这三只靴子都要落地。现在出口已经触底,去年仅增长了2%多一点,今年上半年基本是零增长,原定目标在6%左右,现在看来比较难了。基础设施占整个投资比重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最近几年作为政府稳增长的工具,基础设施投资波动比较大,但现在基本也已经触底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一个是能力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必要性的问题了。将来我们估计很可能会降到15%左右,制造业投资实际上已经降到10%左右。这样从需求角度来看,投资最后可能会降到10%及以下。
剩下就是房地产了。房地产从去年开始回调,应该说现在是有一定幅度回调,但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最近做了一个预算,原来感觉如果高投资要能够触底,房地产投资的合理比重会是11%左右,去年房地产投资的占比是12%,我们原来估计今年会降到7%左右,但今年1到5月份实际上降到5%左右,5月份是零左右,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而不是周期性的波动。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城镇居民住宅历史需求峰值大概是1200到1300万套住房,占到了房地产的70%左右,这个峰值去年达到了。这之后,整个房地产投资量应该说还是有的,但基本上是持平,甚至将来会逐步下降。所以从今年情况来看,房地产投资到底增长有多少呢?我觉得今年能保持一个正增长就相当不错,下一步很可能会出现负增长。这是第一点,从投资角度讲的。
严重过剩的产能要调整
第二个条件,从供给角度讲,我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转型再平衡”?实际上这是一个供求平衡的问题。刚才我讲高投资的回落,讲的是需求的逐步回落,实际上需求回落的同时供给也应该相应回落。那么供给是什么?供给就是满足刚才讲的基础设施、房地产这些供给方面的一些产业,主要是一些重化工业。但是需求降得相对比较快,供给降得比较慢,所以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77“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37“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4“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2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