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华清: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关键字: 刘华清诞辰100周年刘华清航母之梦中国航母之父中国海军司令刘华清1986年
航母论证工作启动
“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1982年,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以往从外围观察和思考的”航母在他心头的分量大不相同了。
去年,刘华清的老部下、海军前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曾在《现代舰船》发表长文,回忆老首长。他详细描述了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的细节,再现了刘华清在海军司令员任上“谋划”中国航母的功绩。
在1984年1月6日-11日的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期间,刘华清对航母的表态是“现在国力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
1985年12月,海军第二届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尽快缩短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1986年初,郑明向刘华清汇报海军装备发展15年设想,其中提到了要启动航母论证。刘华清做了很多具体指示。他说:“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终于,航母的论证工作在1986年年中启动,由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直接组织。1986年8月初,刘华清把郑明和时任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的王季县叫去,专门交代了航母论证工作的指导思想。刘华清说:“航母的战役战术、作战需求论证很重要。而且航母造什么样的,怎样造法,也是海军全面建设的事。是直升机航母、护航航母,分步走,还是直接造护航航母,要好好论证一下。”
1986年11月,刘华清主持召开海军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了军内外领导和著名专家,不少与会者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及收复南沙、台湾回归等战略任务的需求出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航母,这和刘华清的想法不谋而合。“航母发展的论证终于正式提到海军建设的议程上来。”郑明说。
1987年1月9日-13日,第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在会上,刘华清又提到,“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无论是攻击性的或垂直短距起降型的,都是为了解决防空和海上攻击问题,都在注意发展。美国、苏联都在大搞,其他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英国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搞,日本因为是战败国,宪法不允许搞,但搞起来也容易。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刘华清接着说,“中国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那一年,刘华清71岁。
1989年6月,刘华清同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基层官兵在一起
1988年
航母被列入可行性研究
“航母从开始论证研究到完成建造,初步形成战斗力,一般总得20-3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现在起,在我这个海军司令任期内不上它,以后按五年一个任期,要到第五任司令看能否用上了!”
1987年3月31日,在向总参谋部汇报贯彻军委常务会议精神的提纲中,刘华清又一次向总部机关陈述,海军装备规划的两大问题中,第一就是航母。
刘华清选择了一个能最大限度降低领导顾虑的切入点:着重说航母的作战费效比。就是说相对于其他保护海权的形式,对航母的单位投入能带来更大的安全效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1980年代,要发展航母,经费始终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问题。
- 原标题:“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