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峥嵘、刘昆仑:美国对华战略新定位——清晰与模糊
关键字: 中美关系特朗普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情咨文中美竞争中美合作【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廖峥嵘 刘昆仑】
特朗普执政一年来,努力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政策进行切割,不再提“亚太再平衡”、“转向亚太”战略,抛弃了对朝“战略忍耐”,进而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新概念,但是迄今没有呈现多少具体内容。舆论认为,特朗普的亚太政策、对华政策属于“问题驱动而非战略驱动”,专注于一个个具体关切,缺乏整体性、一贯性,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政策框架。
岁末年初,特朗普政府完成了《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总统国情咨文》以及《核态势评估》等重要报告的发布,较为全面地归纳、勾勒出特朗普的政策立场、取向。对中国来讲,值得关注的是新报告首次正式明确了当前美国安全的首要关切是大国间竞争而非恐怖主义,而中国则与俄国并列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缘、经济和价值观方面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全面竞争对手和主要安全关切,美国战略界早有此类认识,但从未在官方重要文件中集中加以确认,可视为对中国的新定位。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保持了两面性,即接触/交往+遏制/防范,或者竞争+合作。
当它需要中国的合作,或者试图通过接触影响中国政策时,可视中国为利益攸关方、合作方,当它不满中国的政策时,则视中国为需要遏制和防范的对手。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在这两付面孔中间来回摇摆,但是从来没有彻底倒向某一边,而是努力争取实现某种平衡。中美关系得以在波折中保持总体稳定,在波动中发展。
但仔细分析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新定位,真的意味着美国的对华两面性渐渐向对抗性更强一边收敛吗?
竞争对手的含义可以相当宽泛。大国间本来就是竞争对手关系。考虑到新报告出台的背景,它指的显然不是一般的竞争关系,释放出美国对华政策趋强的强烈信号。这意味着,经过近几年内部政策大讨论,美国已经完成了对华政策新共识的凝聚。这个共识首先在于否定美国过去的政策。
美国意识到,过去几十年美国企图通过接触政策将中国拉入国际经济体系促使其自由化的战略设计“失败了”;美国觉得,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帮助中国发展壮大,但没有促使中国朝着美国希望的方向发生政治社会变化,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1]进而,报告将中国明确为战略竞争对手,似乎提高了中国在美国政策中的重要性。
但是对美国来说更为重要的对华战略,这几份报告体现得并不清晰。美国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挑战?如何将中国作为全方位竞争对手来制定和实施政策?美国的中国大战略如何调整?这一类的共识目前还看不到。新的系列报告解决了重新定位中国的问题,这只是一个认识问题,但更重要的策略问题却不太明了,报告远非一份清晰的对华政策路线图。特朗普政府如何根据新定位制定新战略、实施新战略,需要继续观察。
“全面战略竞争对手”当然散发着对抗意味。随着中美相对实力的变化,美国焦虑感上升,为维护其在地区的主导地位,更为频繁地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近年来,中美在南海、钓鱼岛、台湾以及东北亚稳定和战略平衡等问题上出现过尖锐对立,美国对华政策走强是一个大趋势。但是,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种双边关系,特朗普的战略目标和策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协调困难,多重因素制约着美国政府的对华新战略朝着全面对抗的方向发展。
中美经贸关系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全球化造成难以分隔的相互依赖。中美两国加起来,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商品出口占全球的25%,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占全球的30%。在如此大的体量下,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更深,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双方的需求成就了对方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需要,为对方创造了增长和就业。
美国政府正在对中国钢铁铝制品等展开贸易救济调查,加强对中国在美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但是美国政府也在仔细斟酌这些措施的分寸。中国有足够的条件展开报复性措施,比如中国商务部近期宣布对美国出口中国的高粱进行反补贴调查。
同时美国的惩罚性措施也可能误伤自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否决的中国投资项目中,有的项目可能美方才是背后大股东。
中美经贸不但相互交融,而且共同植入全球产业链。中美在同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上开展经贸往来,本质上只能是互利共赢。这与当年美苏之间各自建立和经营两个平行的国际经济和市场体系完全不同。假想中的中美冷战没有任何经济动机支持。在开放的全球市场条件下,美国无法动员和组织起一个将中国隔绝在外的经济体系,进而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一个全面对抗、遏制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当年美苏采取了全面的对抗性政策来应对对方的威胁和挑战。中国是所谓崛起中的新兴大国,面对美国这一守成大国,中国一直努力防止冷战格局重现,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逻辑。
一个办法是积极融入现有体系和秩序,按现有的规则实现和平崛起。当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现有秩序和规则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改变,这是规则所允许的。这些策略合情合理,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对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不但不形成威胁,反而带来了发展机遇,美国无法拒绝。美国即使有遏制中国的政策,其它国家也会保持距离。
中国的政策取向是增进合作,而非对抗,因为这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特朗普的新报告突出大国竞争,不提中美合作,视中美竞争为首要国家安全关切,体现出强烈的冷战思维。但是这更象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定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79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9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2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