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峥嵘:数据告诉我们的美国大选与想象的不一样
关键字: 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任美国总统美国大选特朗普希拉里美国总统川普美国大选出口民调美国媒体民调【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廖峥嵘】
特朗普当选会带来一场革命性变化吗?它会颠覆美国的政治生态吗?出乎大多数人,包括作者本人的意料,初步的统计分析显示,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特朗普赢得总共538张选举人票中的290张,超过半数,成功当选;希拉里的选举人票为228张,虽远少于预期,但考虑到选举人票中的赢家通吃规则,实际直选票差距不会很大。据最新数据希拉里比特朗普还多出130万张。这一统计仍不是最终结果,有一定偏差,但至少能反映出两人支持率不相伯仲,更不是一边倒。
特朗普胜选,主要靠的是美国特有的选举人票机制。直接选票少而选举人票反超,如果算上这一次,本世纪以来,美国选举史上仅发生过三例,偶然性极大。这意味着,民主党及其施政纲领并没有遭到美国选民一边倒抛弃。与总统选举同时,美国还举行了国会参众两院改选。共和党虽然成功保住了在两院的过半席次,仍然主掌两院,但领先优势缩小了。特别是在参议院,共和党丢了两席给民主党,差距缩小到52席对48席。大选并没有改变两党当前的力量格局。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
展望未来,民主党更不必悲观。据FOX News针对全国各选区约2万5千个样本所做出口民调显示,年轻人支持希拉里的比例高于特朗普。18~29岁年龄段中,55%支持希拉里,37%支持特朗普;30~44岁年龄段中,50%支持希拉里,42%支持川普;45~64岁年龄段中,44%支持希拉里,53%支持特朗普;65岁以上选民中,45%支持希拉里,53%支持川普。就是说,45岁以下的投票者多数投给了希拉里,而且,年龄越小,支持民主党的比例越大。
此外,非白人投票更是大比例支持代表民主党的希拉里。白人投票者中,有37%支持希拉里,58%支持特朗普;黑人投票者中,有88%支持希拉里,仅8%投给特朗普;讲西班牙语的人群(拉美裔)中,有65%支持希拉里,29%支持特朗普;亚裔投票者中,有65%投给希拉里,29%投给川普;其它非白人族裔,有56%支持希拉里,37%支持特朗普。
这次选举中,非白人群体的选民人数已经上升到31%,根据美国人口发展趋势,非白人群体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白人,非白人选民数在不远的将来将超过白人,发生美国人种“变色”,即非白人超过50%。如果两党的国内政策基调基本不变,民主党未来的政治版图仍然高度可期,直接选票的领先优势甚至可能继续放大。
特朗普在两党精英、特别是上层一致反对的情况下当选,显然是基层选民对他提供了强大支持,这是否意味美国政治生态将就此翻天覆地,草根阶层可能打破顶层精英阶层的垄断?
据Fox News的出口民调统计,按受教育程度统计,学历越高,支持希拉里的比例越高(观察者网注:根据盖洛普调查机构的选后统计数据,在大学以上学历这一白人精英群体中,特朗普也是以49%对45%的最终投票率领先的,盖洛普数据详情可参见吴旭教授文章《特朗普逆袭,是不流血的“政变”与“造反”》。虽然统计来源不同,但或许也可从侧面证明在大学以上的高学历人群中,立场也明显受到种族的影响)。
但是按收入论,则情况恰好相反。在年收入30,000~49,999美元的人群中,51%投给希拉里,42%投给特朗普;年收入50,000~99,999美元的人群,46%支持希拉里,50%支特朗普;年收入100,000-199,999美元的人群,47%投给希拉里,48%投给特朗普;年收入200,000~249,999的人群,48%支持希拉里,49%支持特朗普;而年收入250,000以上的人群,则有46%投给希拉里,48%投给了特朗普。
显然,与某些预料相反,尽管极为接近,但年收入5万美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支持了希拉里,年收入5万以上,以及更高收入人群,更多支持了特朗普。特朗普的选票主要来自白人选民,而非单纯低收入选民。这次大选反映出的阶层间冲突不如想象的那样突出。
福克斯新闻出口民调
以上数据来自Fox News的出口民调,而ABC News的出口民调支持同样的结论。此外,与最初的感觉相反,这次美国大选的投票率不如2008年。特朗普胜选很难说是激活了大量基层选民所致。有分析认为,白人中产的态度值得玩味。面对大众媒体,他们必须保持“政治正确”,不能公开指责“讨厌”的非白人和新移民邻居,会表示支持希拉里,即民主党的主张。但投票时身体却很诚实,坚决反对向“不劳而获”的新移民和有色族群让利。这恐怕也是民调严重失真的一个原因。
ABC News出口民调
更准确的结论还要等待更多的可靠数据分析。但是,根据媒体初步统计发布的这些数据,似乎可以认为,这次大选结果,阶层间的冲突并没有压倒种族矛盾。特朗普与希拉里之争,主要体现了传统的白人、老移民,与黑人、拉美裔和新移民之间的斗争,绝不仅仅是美国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的斗争。这次大选的确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化和撕裂,但种族间的撕裂依然要大于阶层间的撕裂。
特朗普有可能颠覆美国政坛的“建制”吗?特朗普当选靠的仍然是既有政治选举制度的帮助,他的选举人票多于希拉里,而非真正反映民意的直选票。特郎普本人毫无疑问属于精英中的精英,这一点与希拉里并无二致,或者过之。这次美国大选,本质上仍然是精英间的对决。所不同是的,特朗普是体制外精英,对国事一知半解。他所提内政外交纲领,属于“外行”而非内行所为。他更需要既有体制内的人才和专业帮助,所以不可能真正“出圈”。
特朗普给美国政治和政策带来的最大改变,很可能是其执政风格。从最初的反映看,他现在的态度与选举时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而重大的变化,如不再坚持将希拉里打入牢狱,反而称赞其聪明、坚韧,不再坚持废除奥巴马的医改法案,而是希望对其进行修正。等等。他恐怕会将更多商人的那种善于变通、贯于讨价还价的思维和做法带入白宫。未来,他在内政,特别是在对外政策方面,做出与选举时所宣示的完全不同的决策,我们不应感到意外。
这样看来,对于特朗普就位后的内外施政,对于其会否带来美国政坛巨变,需要给一个较长的观察期。对中国而言,这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纵观世界几大国、几个力量极,对美国大选的反应,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与美国直接对抗,一直承受着美国的经济制裁,加上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石油价格走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受美国影响较大。俄恐怕是少数希望抓住美国政府换届机会缓解压力,重启双边关系的大国之一。不意外,普京总统对特朗普当选表示了欢迎。
而美国的亚太盟友日韩等,近年来刻意逢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在安全政策上日益向美国倾斜。特朗普来自美国政治体制之外,竞选期间一再声称将废除TPP,分摊军事同盟的经费成本,这对于日韩以及地区其它美国伙伴的政策是一个不详的警告。它们对特朗普上台表示出担忧也不奇怪。
安倍晋三和奥巴马
中国则完全有理由保持淡定。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崛起进程提速,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它导致了一个重要结果的产生,即中美关系逐步脱离以美国为中心的辐轴式框架。
中国经济增速迈入换档期,总体走势放缓,美国经济增速却在复苏中慢慢加快。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其中大部分来自对美国贸易顺差)从占GDP的10%以上降低到现在的2%左右,对两国经济的再平衡作用大大降低。人民币汇率从固定盯定美元,到现在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美元走强,人民币却在走弱。
这些因素表明,中美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咬合度大为下降,一些联动机制正在脱钩。双方的经贸交往水平在不断提升,贸易额不断攀上新高,但相互依赖程度却在削弱,经贸关系的弹性增大了。与此同时,中国正开展全放位的开放外交。美国固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但这个重点的“唯一性”在削弱。无论谁当选美国总统,无论其政策朝哪个方向倾斜,中国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加以应对,并按既定的发展轨道前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廖峥嵘:数据告诉我们的美国大选与想象的不一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