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俄罗斯研制C929并非唯一方案,最好的证据在这里
关键字: C929中国商飞俄罗斯联合航空【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日前,中国商飞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合资,成立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项目的运行工作。
中国商飞公司介绍称,根据研制经验,C929从项目启动到实现首飞,预计需要7年左右时间,到实现产品交付预计需要总共10年左右时间。对于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项目,有网友就认为应当充分吸取之前的经验和教训。
虽然中俄联合有不少好处,但从过去一些事件中看,一些网友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
联合研制C929未必是看重俄罗斯的技术
中国联合俄罗斯研制C929未必是看重苏联时期研发伊尔96的经验,或者俄罗斯掌握的相关技术。
有媒体认为,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合作,是因为中国此前从未涉及宽体客机研制,而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就研制过伊尔96,因而有丰富的宽体客机研制经验。加上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是包括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伊尔库特科学生产集团、伊留申设计局、雅克夫列夫实验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等著名设计局的超级军工企业。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能够获得一定技术支持。
然而,真实情况未必如此。虽然苏联时代确实研发过伊尔96,但伊尔96在1988年首飞,也就是说,伊尔96的研制工作在苏联解体前就大致完成了。而且由于时隔近30年,在伊尔96之后,俄罗斯并没有开发更先进的宽体客机。
因此,“俄罗斯有着丰富的宽体客机研发经验”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先不提苏联解体导致工业体系分崩离析,科研队伍四分五裂,就算俄罗斯能凑齐当年研发伊尔96那批人,30年时间过去了,而且在这期间缺乏大型项目的磨砺,这些苏联时代的老爷爷还能剩下几分功力?
相比之下,中国通过研发运20、ARJ21、C919锻炼了国内科研队伍,积累了大量经验,技术团队更年轻,也更有活力。何况俄罗斯手里的这些技术相对于西方,并没有什么比较优势可言。
联合研制C929也许是基于政治和商业方面的考虑
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商业上和政治上的因素可能要偏多一些。
在政治上,中俄抱团是必然之举。由于乌克兰内战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中俄逼到了一起,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中俄联合研制宽体客机有助于维系共同利益。
中俄联合也有助于C929的商业化。据媒体报道,中俄双方已经确定的远程宽体飞机基本型的航程为12000公里,座级为280座。而从漠河到曾母暗沙的距离约为5500公里。上海到旧金山的距离为8000多公里。从航程上可以看出,C929是服务于跨洲际航班或跨国航班的。
C919最大航程为5000多公里,若要商业化,可以直接依靠国内市场消化吸收。C929要想真正有一定销量,就必须要飞出国门,走国际航线。而一旦飞出国门,必然要试航取证。考虑到西方国家未必会对中国进军宽体客机无动于衷,如果中国独立研发C929,那么很可能因为适航证的问题而影响商业化。
如果中俄联合,那么就可以完全抛开西方,自己玩自己的。在C929飞机交付之后,可以由中俄之间航线去消化,只要中俄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率先示范运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以合适的价格,辅助以中俄两国的国际影响力,独联体国家、东南亚国家、非洲一些国家都有可能采购C929。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下,C929有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腾跃而起。
5月22日,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联合研制有引发主导权之争的风险
联合研制存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中俄之间可能发生的主导权之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