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如泽:细品龙女士的一千天“部长”生涯
关键字: 龙应台台湾龙应台辞职文化部长香港大陆国债马英九龙应台备询2013年1月17日,在“水泥地里种花”的龙女士所领导的“文化部”总预算被“立法院”在10分钟删7.6亿元(观察者网注:新台币)。一下子被砍得着急慌神的龙“部长”批评“立法院”这种审预算的方式是“香蕉共和国”做派,落后且毫无章法。没多久与媒体沟通,改口称“我们不是香蕉共和国”,但预算被砍很心疼。对于那句“香蕉共和国”的言论,有些失措的龙“部长”喃喃自语式回应:“我闯祸了吗?”
一时口误的“闯祸”或许还能改口弥补,白纸黑字的事儿可就不一定了。台湾早在1993年就制定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2012年11月,台当局“监察院”27日公布的财产申报中,“文化部长”龙应台向深圳某银行购买的大陆“凭证式国债”,总价额为1046.73万元新台币,此举一度被大陆网友盛赞为投资理财明智之道。
“文化部长”龙应台向深圳某银行购买的大陆“凭证式国债”,总价额为1046.73万元新台币
买大陆国债的事儿,据龙女士回应,自己是依法办理财产申报及信托,是身为作家历年累积的版税。不过,对于公布财产,龙“部长”多少是有些不悦的,一直要求“请用民主说服我”的龙女士怎会轻易罢休。今年7月,台湾“监察院”公布最新一期《廉政专刊》后,龙应台表示她赞成阳光法案,但财产向大众公布,“感觉自己的人权被侵犯。”
果然还是龙“部长”老辣,文坛温情脉脉,官场恣意风云,转过身来,手里不动声色地捏着大把大陆国债。相对于台湾似在“水泥地里种花”,哪儿的花好种,哪儿的花能开,横跨政界文坛的龙女士心里可明白着呢。隔着海峡,大陆网友也毫不吝啬地用“暗度陈仓”对龙“部长”政治判断力给予褒奖,人家虽是“文化部长”,对于大陆政经发展早已了如指掌、运筹帷幄。
毕竟买国债是一回事,当“部长”是另一回事
龙“部长”虽然在投资理财上对大陆青睐有加,不过到底是文化人出身,对名词称呼一向有自己的坚持。毕竟买国债是一回事,当“部长”是另一回事嘛。2013年1月7日,龙应台在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用内地这个词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不能够怪罪于这些演艺的艺术家,因为他怎么会知道哪些词是所谓正确或不正确的……台湾以前是日本的一部分,所以是内地(自然的)延长,完全符合他是一体(的含义)。”对演艺界人士用“内地”称呼大陆甚为不满的龙应台说:“我们要厘清,内地跟我们称中国大陆的差别在哪里,比如说,台湾在日本殖民的时候,称日本为内地,现在的香港称大陆为内地,以我们现在是‘中华民国’的立场上,我们称大陆为内地,是不妥当的”。
想不到感性的龙作家还有这么理性的一面,这逻辑脉络清晰得有点不忍直视。
“千日部长”龙应台的离开
可惜的是,龙女士过人的逻辑思维大多数时候是选择性使用。她认可韩寒的时候,欣赏胡兰成的时候,面对有着德国混血儿子的时候,龙女士的理性思维、逻辑判断大都没入了大江大海的汹涌波涛里。“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恐怕没少让为官千日的龙“部长”感到困惑焦虑,但这一切都没能阻止她给自己饱含深情地点一个赞。
“部长”龙应台在辞职报告开头已经把自己的做过的事儿都列了清单,在此不必赘述。不过一千个昼夜里,难免有些遗漏的。比如,龙“部长”对“文化部”成立两周年施政成果书面报告非常不满意。因为完全没有两岸政策的结果,在两岸交流方面毫无进展,龙“部长”说“这是很荒唐的事情”。荒不荒唐其实倒也没那么绝对,毕竟同向大陆开条件,要求以“文化部长”身份进行访问比起来,两岸交流无进展只能算是情理之中的事。
转眼龙“部长”上任已是三载春秋,当年许是因为两周心理治疗的缘故,“文建会”改制为“文化部”后,出任首位“文化部长”的龙应台一扫上任前的痛苦伤感,甚至信心满满地宣称,“部长”按惯例一任4年,盼望以后“文化部长”可一任8年。可是这四年还没到龙“部长”就选择在“内阁”集体辞职前递交辞呈,“千日部长”甩一甩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龙“部长”为官三载,自信不减当年
“在一个被‘不信任’紧紧笼罩的时代氛围中”(龙应台语),纵有百般争议,写到这于情于理都该给为官千日的龙女士来点正面评价。可是,读到龙“部长”给自己写下的评语——“为自己的人民低头流汗服务,是人生最光荣的付出”后,涌起一股“她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一定是我醉得太深。都说文学修身养性,看来此言不虚,龙“部长”为官三载,自信不减当年,恍惚间,还能看见那个盼望着当8年“部长”的龙应台一手托腮,一手拨弄着自己燃起的一团野火。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