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现役主力深潜器,“要输给中国了”
最后更新: 2025-03-11 15:53:28【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孕育着各种珍贵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载人潜水器不断突破深度极限。
据《日经亚洲》(Nikkei Asia)11日报道,日本现役主力深潜器预计最早将于21世纪30年代退役,而新一代深潜装备遥遥无期,这意味着日本有可能进一步落后于拥有前沿技术的中国。
“深海6500”号潜水器是日本唯一一艘载人潜水器,由日本海洋开发研究机构(JAMSTEC)研发,被用于勘探海底资源,包括稀有金属和其他矿物,以及地球科学、海洋地质学和地震活动测量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该潜水器建于1989年,它的下潜深度为6500米,曾下潜至6527米深的海底。迄今为止,它已进行了约1800次深海探索。
尽管作业记录优异,但“深海6500”的机械寿命已接近服役极限。JAMSTEC船舶维护和工程部主任河间之(Itaru Kawama)坦言,让该潜水器运作如同让年迈的躯体挑战极限。
“深海6500”将在21世纪40年代达到其设计寿命,但其唯一的支援母船“横须贺”号(Yokosuka)的老化问题更为严重,可能会在21世纪30年代被迫退役。在这种情况下,“深海6500”号将在其设计寿命到期前停止运营。
报道称,建造一艘新的潜水器面临多重挑战。深海“压力山大”,在深度6500米的深海,每一平方厘米面积的物体承受着680公斤的水压。该船驾驶舱设置在由轻量且坚固的钛合金制作呈球形的耐压壳中,保证乘员不会受到水压伤害。
然而,制造7厘米厚的钛合金船体技术未得到传承,且包括救援设备在内的许多部件都已停产。此外,打造压力舱的三菱重工已经没有制造压力舱的设备,当时负责的工程师也已退休。
《日经亚洲》指出,“深海6500”的建造成本约为125亿日元(按现在的汇率折合人民币约为6.16亿元)。再次建造同样大小的载人潜水器将花费数倍的成本。
“深海6500”号潜水器 JAMSTEC
2015年,日本曾提出新型载人潜水调查艇“深海12000”的构想方案,包括驾驶席周围将使用强化玻璃等,新型潜水调查艇将采用多种最新技术。
相较于“深海6500”艇上极小的窥视窗,“深海12000”计划使用直径约2米、厚约5至10厘米的强化玻璃,以改善观察范围。
不过,最终由于预算限制等原因不了了之。
据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讨论深海探索的未来。该委员会在去年8月的一份报告中承认,从开发时间和成本来看,在日本建造一艘与“深海6500”相同规格的新潜水器是很困难的。
为了继续进行深海研究,报告建议优先采取措施解决“深海6500”号和“横须贺”号的老化问题,同时加速研发无人潜水器、提升远程操控技术,以便能够在650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进行勘探和样本采集。值得一提的是,相较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的能见度更低,可操作性更差。
一直以来,日本都希望通过寻找海洋矿藏来摆脱对进口稀有金属资源的依赖。2016年,日本研究人员在距离日本最东端的南鸟岛约300公里的5500米海底发现大面积锰结核矿,分布范围至少有4.4万平方公里,比九州岛面积还大。研究人员利用深海探测器“深海6500”采集了部分锰结核矿石样本,发现其富含稀有金属钴和镍等,仅钴的量就够日本使用约1600年。
报道指出,当日本别无选择,只能依靠老旧的“深海6500”号潜水器时,其他国家却在不断取得突破。
美国标志性深海载人潜水器“阿尔文”号在经历一项耗资5000万美元的升级工程后,将其4500米的下潜上限提高至6500米。
而中国则遥遥领先,拥有下潜深度超1万米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和多艘下潜深度达7000米的潜水器。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进入深海科考第一梯队。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视频截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近日在谈及中国深潜事业时表示,潜水器单打独斗的时代将迎来新的变化,从小编队,到大编队,再到网络化,未来载人潜水器将向全海深谱系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为深海科考、水下工程、深海考古等提供支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张菁娟 
-
美国“断供”,澳大利亚反华智库急了,外交部回应
2025-03-11 15: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中美领导人下月在中国会晤?外交部回应
2025-03-11 15:50 中美关系 -
外交部:如果美方执意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2025-03-11 15:4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果然,美乌“各占鳌头”
2025-03-11 15:37 -
韩国造船业“都想要”:可美国要是卡中国厚钢咋办…
2025-03-11 15:3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谢锋:“外资撤离中国论”宣告破产
2025-03-11 15:03 -
“被中国吓到,特朗普憋了一招”
2025-03-11 15:03 中美关系 -
特朗普施压下,欧盟决定对美企“浅罚一下”
2025-03-11 14:38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突发,杜特尔特被拘
2025-03-11 12:34 -
“夹在中美两头大象中间”,加拿大农民“喊疼”
2025-03-11 11:58 观察者头条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近万亿元,马斯克:好难啊
2025-03-11 11:54 -
急赴美“求放过”,日本谈了个寂寞…
2025-03-11 11:4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鲁比奥直说了:乌克兰必须割让领土
2025-03-11 11:42 乌克兰之殇 -
美方今日将举行听证会,炒作中国“成熟”芯片
2025-03-11 11:30 中美关系 -
马斯克:这事儿,乌克兰干的
2025-03-11 11:20 -
“对喽,每个科技领域都输给中国,就照着特朗普来”
2025-03-11 10:3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
杜特尔特回应:接受命运,但我无罪
2025-03-11 10:03 -
又一位!核物理学家从美回国
2025-03-11 09:53 -
“泽连斯基向特朗普道歉了,这是重要一步”
2025-03-11 09:4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