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炒作G20外长会上俄外长遭抵制,却发现这座乌东城市期盼俄军到来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如今俄乌冲突已然走过近140天,就在支持乌克兰的美西方渐感疲惫之际,俄罗斯依旧竭力推进。俄军7月初“解放卢甘斯克”后,开始向邻近顿涅茨克地区集中火力。
一场大战即将来临前,“忠诚发生分裂”,《纽约时报》7月8日如此形容顿涅茨克北部重镇斯拉维扬斯克(Slavyansk)。原来,该报记者走访当地数日,却发现这座城市“愤怒又反叛”(angry and defiant),并未展现出预想中的“团结一心”。虽然许多人已逃离,但仍有约2.3万名居民没有离开,约有一半的人甚至“热切期盼”(eager to welcome)俄军的到来,他们指责乌军朝平民开火,而市长则反称民众受俄媒“蛊惑”。
由于斯拉维扬斯克从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上和俄罗斯关系颇深,甚至一度成为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中被亲俄组织控制的首个乌克兰城镇。因此,相当一部分当地人并不排斥俄军的到来,他们觉得俄罗斯治理当地谈不上“更好或更坏”,但起码能创造一种“稳定局面”。同时,还有人盼望着谈判与和平的到来。
与此同时,在印尼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充斥着责备声和争吵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外长们用“缺席晚宴”、“拒拍全家福”、“不举行双边会谈”等方式抵制俄外长拉夫罗夫,而拉夫罗夫等俄外交官则直指西方国家“一开口就偏题”,毫无会谈的诚意。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社交媒体嘲讽,西方媒体忙着找出“谁抵制了谁”;然而,事实却是,除了G7国家外,拉夫罗夫与多国外长会晤,拉夫罗夫的“被孤立”变成了西方的“自我孤立”。
拉夫罗夫 图自澎湃影像
当地人指责乌军开火,市长“反咬”:这是俄媒蛊惑
“他们(乌军)是故意袭击的。”62岁的谢尔盖(Serhii)在帮助一位朋友从受损的商店里取回货物对《纽约时报》说道。和大多数受访者一样,为避免此时受到指责,谢尔盖只愿意透露自己的名字。
另一名当地妇女则斥责来访记者,指责他们发表了虚假报道;还有一些人转过身去,不愿意受访。
本周早些时候,一波火箭弹袭击造成了7人死亡,当地部分市场、商店和房屋被毁,斯拉维扬斯克的局势骤然紧张。许多当地人指责称,是乌克兰军队发动了炮击,目的是为了吓唬人们赶快撤离,甚至还试图用此伎俩获得更多国际支持。
《纽约时报》找补称,没有证据支持当地居民的这类说法,这已经成为了俄罗斯宣传攻势下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让乌克兰人反对基辅当局。目前,俄军正集中兵力夺取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当地时间7月5日,顿巴斯地区斯拉维扬斯克,当地遭炮击,53岁的男子Yurii Sherbakov受伤。图自澎湃影像
斯拉维扬斯克市长瓦迪姆·利亚克(Vadym Lyakh),曾被视为“亲俄派政治家”,是追随乌克兰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所属的政党而步入政坛的。然而,在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任命为该地区军民政府负责人后,他坚称自己“对乌克兰的忠诚毫无疑问”。
利亚克说,在上周末完全控制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以及整个卢甘斯克地区之后,俄军正重新集结,准备发动新一波进行。虽然炮火还不如针对利西昌斯克那般密集,但俄军已开始每天对斯拉维扬斯克等顿涅茨克州管辖的城市发动袭击。
与当地居民的说法不同,市长利亚克指责俄军向斯拉维扬斯克和平民开火,频次越来越高,这完全是在“恐吓民众”。他还说,尽管自己已敦促居民撤离危险地带,但仍有一部分人拒绝听从,他们受到了俄罗斯电视频道和新闻媒体在该地区传播的“反乌克兰宣传影响”。
“显然,他们看电视,和亲戚聊天,亲戚让他们相信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利亚克说,当地乌克兰人中亲俄的仍是少数,这部分人显然在等待俄军和顿涅茨克武装的到来。
资料图:斯拉维扬斯克市长瓦迪姆·利亚克
有人希望俄方带来“稳定治理”,有人期盼谈判与和平
《纽约时报》称,斯拉维扬斯克自17世纪作为俄罗斯帝国的前哨地带而建立以来,一直历经动荡。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这里成为了亲俄武装人士夺取的首个乌克兰城镇,而在两个半月后,乌军重新控制了该城市,此后也一直在乌克兰人的手中。
然而,这段历史,以及这座城市同俄罗斯毗邻和持续密切的关系,已经影响了该城市及其居民看待事件的方式与观点。
在和当地留守居民的交谈中,《纽约时报》就发现其中许多人在经历了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表示可以接受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另一名也自称谢尔盖的男子表示,俄罗斯的治理不会比乌克兰更好或更差,但“至少是稳定的”,“他们会把酒鬼和吸毒的人都抓起来”。
特蒂安娜(Tetiana)是一名舞蹈老师,她的丈夫在乌克兰军队中服役,她自己经营着一个为军队收集捐赠物资的中心。她表示,看到如今俄罗斯控制地区的居民抱怨,他们在俄军到来之前就已经挨饿,感觉十分伤心。“我非常爱这座城市,但有些人不值得我们的士兵牺牲。”
当地时间7月5日,顿巴斯地区斯拉维扬斯克,当地遭炮击。图自澎湃影像
对于斯拉维扬斯克的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感觉还是“迷茫”。
49岁的奥列克桑德尔·费奥多托夫(Oleksandr Feodotov)表示,他不想离开,因为乌东人受到了其他地区乌克兰人的歧视。“西边的人都瞧不起东边的人,他们对我们很恶劣,都说冲突是因我们而起。”尽管如此,他仍表示,如果有一天俄罗斯人来了,他一天也不愿意再待在此地。
街道另一边,35岁的米哈伊尔(Mikhail)正和他的女朋友在被毁的房屋废墟中捡东西。他说:“不管是谁在开火,都不应该这样,这不人道。战场上可以有战火,某处可以有战斗,但不应该在平民头上,这是不对的。”米哈伊尔还表达了一个在乌克兰其他地方不常听到的想法,即俄乌双方应该谈判,彼此都作出让步,因为当前局势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西方一开口就偏题,不想会谈那就算了”
乌东地区持续发出隆隆炮火声的同时,为期两天的G20外长会也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针对当前乌克兰危机,责备声和争吵声几乎贯穿了每一场会议。
“一张照片的缺失抵得上千言万语。”当地时间7月8日,“政客”新闻网欧洲版在报道G20外长会时称,由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的存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天发起了抵制拍摄全家福的这一传统活动,而七国集团(G7)的外长们则也加入其中。
除此之外,同样是由于拉夫罗夫的到来,G7国家的外长们前一晚(7日)还集体缺席了东道主印尼举办的欢迎晚宴。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截图
7月8日,G20外长会全体会议开始,当天的两场会议,一场涉及加强多边机制,另一场主题是全球粮食与能源安全,但欧美国家的外长们却在俄乌战事上大做文章,脱离了议程。
俄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议上直言,“如果西方不想进行会谈,而是希望乌克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那么也许和西方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发言后,拉夫罗夫提前离场。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拉夫罗夫在离场后对记者们表示,他来参加峰会,不是为了和其他外交官员拍照片的。他指责西方国家外长来参加G20是“借机对俄罗斯发起言语攻击,而不是讨论国际经济面临的挑战。”
“侵略者、占领者……我们今天听到了很多这样的称呼,所有人都敦促我们停止行动,”拉夫罗夫说。他表示,西方国家外长基本上是“一开口就偏题了”,针对乌克兰局势,对俄罗斯发起“疯狂的指责”。
另外,拉夫罗夫提到了前一天受到的冷遇。“如果西方的部长们想跳过东道国提供的某些娱乐活动,以避免和我共同出现,那这就是他们自己关于外交礼仪与礼貌的理解了。”
当地时间7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出席G20外长会议。图自澎湃影像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美方表明,布林肯在会议期间不会与拉夫罗夫交谈。拉夫罗夫对此则回应说,他不会“追着任何人”要求开会,因为放弃接触的是美国,不是俄罗斯。印尼外交部的一名高级官员就曾对路透社表示,预计此次G20外长会议结束后不会发表联合公报。
- 责任编辑: 熊超然 
-
称安倍遇袭是自民党咎由自取,日政坛大佬陷入争议
2022-07-09 21:08 -
李克强就安倍晋三逝世致唁电
2022-07-09 20:30 中日关系 -
国家破产,斯里兰卡示威者冲入总统官邸
2022-07-09 19:58 -
王毅晤德外长,用了孔子一句话
2022-07-09 19:34 中国外交 -
美媒竟给安倍配韩国国旗,网民全傻眼
2022-07-09 19:31 -
王毅同布林肯会晤:中方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
2022-07-09 18:08 中美关系 -
奈良警方承认:对安倍晋三的警备存在问题
2022-07-09 17:42 日本 -
“他怎么能用英语悼念安倍?!”
2022-07-09 17:36 -
美军高官又来:中国造新武器又快又便宜,还知道美国弱点
2022-07-09 17:13 中美关系 -
德外长刚发言,拉夫罗夫提前离场:他们不是来讨论问题的
2022-07-09 16:17 -
王毅会见加拿大外长:望加方相向而行,消除误解
2022-07-09 15:11 中国外交 -
中澳外长三年来首次会晤,澳方:向稳定关系迈出第一步
2022-07-09 14:13 -
链接中欧,哈萨克斯坦要优先发展跨里海运输走廊
2022-07-09 13:30 -
取消对华关税雷声大雨点小,拜登怎么想的?
2022-07-09 13:15 中美关系 -
拜登梅开N度,两边人表情亮了
2022-07-09 13:03 -
“我妈给一个宗教团体捐了很多钱,安倍和那个团体有关”
2022-07-09 12:17 日本 -
习近平就安倍晋三逝世致唁电
2022-07-09 11:56 中日关系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行程照旧
2022-07-09 11:43 日本 -
嫌疑人与自卫队有何关系?曾接受枪械射击和拆解训练
2022-07-09 11:39 日本 -
直击现场:中美外长会晤
2022-07-09 11:09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
蔡澜回应“入ICU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