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对重塑国家道德的作用
关键字:日前见到雕塑家吴为山谈起他的新作,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雕像隔长安街与天安门城楼遥遥相对,因为坐落位置的特殊,引发了海内外媒体和民众的广泛热议。笔者浏览媒体发现,支持者多称孔子作为闻名于世界的中国古代先哲,其思想中蕴含的“和平、和谐”的理念,将成为中国最好的“文化大使”,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理念;反对者谈到,在天安门广场这样具有政治意义的场所,放进一座孔子像显得不伦不类。90多年前同样爆发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五四运动,口号之一就是“打倒孔家店”,那么这尊孔子像无疑是对五四青年“救国图强”精神的嘲讽。同时,高9.5米,亦可理解为“九五之尊”,“九五之尊”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孔帝”的回归是对中国民主政治的亵渎。
对于为山先生的大作之艺术价值,我虽然是外行,也绝不怀疑。毕竟立在这样重要的国家地标之所在,我肯定他对作品一定是倾注了心血的,而官方也应是审慎考量而非随意的决定。至于雕像本身,依笔者所见,不应过分强调和诠释落成的政治含义,而应更多地去追寻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正如为山先生所言,孔子像更多地在于它的文化意义,也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就是说,孔子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代表,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这一显赫的地方注视引导着中国的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中国奇迹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人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发展,以及追求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却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造成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生活之间的严重脱节,以及社会道德伦理的沦丧。没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必将是一个扭曲、畸形的社会,从长远来看,它无法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生活的稳定,长远来看也会损害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重塑国家道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重塑国家道德应该有多元化的路径。一是要有效汲取世界其他国家文明发展中的可取之处,为己所用;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发掘,使其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能够用来促进国民的道德建设。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抑或墨家,都不妨辩证地看待,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更有利和有力的作用。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思想遗毒,如儒家思想中“三纲”秩序观,便与现代社会自由、民主、科学、法治等思想不相谋,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必须意识到,回归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必然回归保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和创建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并不是冲突的。我们应像对待西方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一样,在正视其保守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蕴含的积极的道德精神。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应看到它作为一个完整伦理体系的系统性。如其思想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道德体系中最为本质和朴素的元素,构成了中国价值观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这些思想,强调“以德化人”,对于时下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同时,“仁义礼智信”也可以成为健康运行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
孔子像代表文化符号
比如说“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是孔孟思想中第一位的要素,是其整个道德体系的核心。“仁”是一个人德行的根本,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纽带。“仁”要求人们爱自己,爱他人,爱家庭,爱社会,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仁”不仅是一颗博爱、慈悲的心,更是一种人性的善,具有强大的教化和感召力量。但中国社会目前的现状却是“仁”的衰落,权钱二字似乎成了准则,而仁义变成了虚伪说辞,甚至于成为追求权钱的借口。恢复真正的“仁”,修“仁”之德已经成为社会的需要。但是“仁”并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个体的“反思”和“躬行”,需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良好道德的塑造,是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省,才能修得“仁”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应弘扬以“仁”为基础的学说,来引导大众的向德之心。
在当代意义上,孔子像并不仅仅只代表儒教一种学说,更不是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教上升为国教的高度,而应看到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符号含义,以及其所涵盖的包容色彩。“君子和而不同”,大可以把孔子看成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流派和所有文化财富的代表,给予其符号化意义,以体现着各种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和谐团结。
同理,一个完整的国家道德体系,也应该由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体系、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体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体系三部分组成。儒家的道德观主要侧重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相对来说,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较少。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层面的巨大进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产生了相应的自然伦理和道德问题。而老庄学说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也可以借来为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传统道德理论支撑。总之,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都可以在中国道德体系的重建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其实,一切皆是阐旧邦以辅新命。
作者是非官方智库察哈尔学会的主席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