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一周军情:大黑鸟试飞遇上习近平访美,是巧合吗?
关键字: 中国黑鸟中国超级黑鸟SR-71高超音速高超音速验证机超燃冲压安保法案日本安保法案,日本本周末,一条在官方网站上仅存在了短短两个小时的新闻引发了国内军迷和媒体的巨大兴趣,有意思的是,在这则消息发布前几天,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所发布的一张卫星照片成了这则“疑似泄密”消息真实性的主要佐证材料。这则消息就是中国的高超音速飞机首飞成功。与2011年歼-20首飞一样,又是在中美最高层会晤前夕,官方消息源看似不经意的“爆料”时机如此“巧合”,说两者之间没有关系恐怕让人难以置信。
另一方面,一则我们预期已久的消息却似乎并未引起轩然大波,这就是日本终于抛弃“和平宪法”。日本这个国家似乎至今还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以为自己仍是东北亚政治军事棋局的“棋手”。那么“集体自卫权”解禁后真的会让日本军国主义挣脱牢笼再次肆虐吗?我们也来聊聊这个话题。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高超音速试飞
本周五,《中国航空新闻网》发出一则消息,称自我国一架“飞行任务剖面特殊、飞行方式独特、飞行速度和高度更是远超试飞中心成立其他试飞机型”的“跨代式飞行器”完成了试飞,而且这次试飞实现了“试飞中心在高超音速试飞领域的突破”。
虽然这一新闻只在《中国航空新闻网》上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就被删除,但消息不胫而走。套用西方国家评论中国2011年歼-20试飞时有“卧草党”发出现场照片时的评论,“这似乎是中国官方发布信息的一种特殊方式。”,甚至有说这一消息是为习主席访美做准备。不过这可能是想多了,事实上中国的“秘密武器”在美国媒体上要引起广泛关注,这个“反射弧”的时间长度大概是数个星期,如果中国的发布方式比较“特殊”,那可能在美国引起关注的时间还要更晚一些。也就是说,差不多要到习主席访美行程结束了,美国媒体才开始热炒中国的高超声速飞机——这样看来,或许这次“泄密事件”和习主席访美的关系还是用“时间巧合”来形容比较恰当。
试飞消息出现后,有人联想到9·3阅兵后美《华盛顿自由灯塔报》文章中提到的“DF-ZF”飞行器,当时该报还配发图片以说明“DF-ZF”和之前已经广为报道的“WU-14”的区别,从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一架神秘的十字架型飞行器,它与歼-20、歼-10战斗机以及两架大型高空无人机一起,停在兰州附近的“鼎新”试验基地机场上。图片非常模糊,让人联想起80年代美国最早拍摄到苏联机场上米格-29和苏-27飞机的照片,当时他们也给予了这两种飞机不同的代号,如苏-27叫做“拉明K”,米格-29则被叫做“拉明L”。
鼎新基地机场的若干试验机型
这个神秘的“黑十字架”,采用的动力系统在此前《中国航空报》发布的另一篇文章中也有提及,就是“涡轮冲压串联式发动机”,或者用更为航空迷们熟悉的名词就是“变循环发动机”。——当然,作为首次试飞,目前的这架原型机或许采用的仍是火箭冲压结合式的发动机。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架飞行器的技术水平就相当于美国的X-51A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
清华大学的“知名网友”KKTT在自己的博客里结合《中国航空新闻网》的报道和此前相关的各种报道、可能与试飞有关的禁航通告等信息,对DF-ZF飞行器及首次试飞的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的几个推测结论包括:1,该飞行器是高速无人机;2,该飞行器的试飞过程应该是由大型飞机携带到高空并发射,在高空完成高速飞行试验后自行着陆;3,试验地点可能是鼎新基地。
这次试飞对于大部分普通军迷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因为此前关于国内进行这种飞行器飞行试验的消息极少有报道。不过,如果从一些“边角”新闻里去搜索,依然能看到蛛丝马迹。例如,今年我国“冯如奖”提名名单中,就有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领域专家王振国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的主要成果中就提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及其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研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跨越”。不久前《中国航空报》表彰中航工业庆安公司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我国为某飞机配套的首次新研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项目”等。着说明我国在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DF-ZF”飞行器的首飞成功其实应该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过,在具体项目飞行器的试飞具体时间上,恐怕还是会让人略感意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靖恒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