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博宁:藏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另一个是……
关键字: 西藏西藏旅游藏区文成公主毛泽东藏族婚姻天葬达赖喇嘛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
一来二去,也谈到婚俗。藏人可以“一夫多妻”,也可以“一妻多夫”。那用不用领结婚证?要的。不过不论是“一妻多夫“,还是‘一夫多妻’,都是从家庭财产保全、家族和睦的角度出发,与“三妻四妾”就是有钱有势不同。
如果是一妻多夫,迎娶新娘的一定是长兄,领证的也是长兄,其他兄弟可以共享卓玛(藏语对女子的称呼)。怎么行房?一般平均分配,不过实际上卓玛可以选择, “所以平时要对卓玛好一点。”生出来的小孩,不管是谁的,都管长兄叫父亲,剩下的是叔叔,也不去深究是谁的,反正是一家人。
“我回来的时候,阿妈就想给我找三个先生,一个在牧区放牛,一个上山采药,还有一个在家里陪我。”雪儿说,“受汉文化影响4年,不想接受这样的安排,找一个合得来的就好了。”不过大概是条件太好,她现在还在寻觅。用她自己的话说,刚回到西藏的时候,是村里的“正能量”,现在成了“负能量”。
相应的,“一夫多妻”大多是长女及其姐妹共招一夫,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雪儿说,藏族人对“倒插门”并不歧视,她的姐夫就是上门到家。同样,藏人对汉藏婚姻也不抵触,文成公主是汉藏婚姻的典范。她们村里,有一户装饰不那么藏式的住家,就是招了汉族女婿。
雪儿说,在她看来,藏人最尊敬两个汉人。一个是文成公主,一个是毛泽东。她把毛泽东称“毛主席”,感谢共产党解放了西藏的农奴。她说,很多藏族民众家里,除了供佛,也自愿供有毛泽东的挂像。她们村儿里有两个90多岁的老人不能说话,因为旧时代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东西,被土司割了舌头,后来就再没这种事了。
大型音乐历史剧文成公主
多种殡葬制度的结合
藏人的丧葬形式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和塔葬。塔葬是最高形式,只有班禅喇嘛、达赖喇嘛及少数高僧大德可以享用。拉萨的布达拉宫,供奉着8位(五、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位于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供奉着7位班禅(四至十世)大师的灵塔。不够资格塔葬的活佛、大喇嘛、贵族、官员过世,实行火葬。
雪儿介绍,天葬是一般藏人能采用的最高丧葬礼节。她自己也把天葬视为最终归宿。天葬时,天葬师用特制的刀,把骨肉按照次序和刀法分离切成块,砸成粉状拌上青稞炒面,喂食天上的秃鹫。秃鹫除了吃尸肉,不吃其他小动物,所以称神鸟。秃鹫吃的越干净,意味着升天越顺利。藏人认为,把肉体献给有形无形的生灵,是此生最后一件功德。
有两种人不能天葬。第一是中毒、暴病或传染病死亡的人。藏人认为,这些人的血肉受到了污染,会“拖累”其他生灵。第二是小偷,或有其他犯罪记录的人。藏人强调来世,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藏区少有小偷。不能天葬的人,采用土葬。
天葬与佛教的含义密不可分。佛教认为,人死后的灵魂有一定形态,即“中阴身”。肉身的存在会阻碍亡灵的超度,需要尽快处理。虽然火葬可能更快,但碍于高原地理材薪匮乏等限制,难以施行。而天葬仪式又与佛教慈悲、爱心、利众、施舍等观念高度契合,因此流行。
珠穆朗玛峰
珠峰营地帐篷
闯世界的汉人
西藏旅游业的从业者大多是汉人。如出租车司机多是河南人,餐馆老板多是四川人......知情人介绍,西藏本地的导游大概2000多人,内地导游流动性大无法统计,西南各省如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甘肃居多。
我们遇上一位90后的司机,已经是俩孩子他爹,军龄10年,转业回老家当公务员。为了给两个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一狠心辞了职,来到西藏当司机兼导游。带队一天,开车10个小时兼讲解,月收入3、4万起。不过一人在藏甚为寂寞,一路撩妹不断。一个月最多10天能在拉萨睡上一觉,租的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仓库。11月藏区入冬,旅游季结束就回家休息,调养身体,来年再战。
有位布达拉宫的讲解来自湖南,85后,大学主修摄影,朋友圈都是西藏的点点滴滴,数不完的寺院庙宇,给西藏小朋友捐衣服,参加联谊活动......她说,心情不错,身体不行,一来五年,当时哥哥姐姐都在,现在有人回去了,所以也不知道,自己今后怎么弄。
纳木错
纳木错日落
另外一位导游,70后,说到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相当激动。2010年,西藏旅游大开放他来淘金,每年三月桃花开进藏,十一黄金周过后择机离开。他说,收入高是诱因,时间长了会喜欢上纯洁的环境,不过身体是很大的隐患,也许还会再干上两三年。
在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我们请了一位讲解,穿着卡其色藏袍,高跟鞋,苹果手机,妆容素雅精致。本来以为她是汉人,谁想到一开口说藏语,着实惊艳了大家一把。她说,自己是80后,土生土长的拉萨人,从小汉藏双语教学。我们赞她讲解专业,人亲切美丽,她自豪地说,现在拉萨的学校都是三语教学,很多孩子三种语言掌握的一样好。
羊卓雍错
藏区山景
汉人来西藏,或多或少和信仰有关,有的寻找信仰,有的喜欢或赞赏这里的环境,有的想陶冶身心。如果单凭物质条件,来藏是不折不扣的“受罪”。正是雪山、神湖、经幡、寺庙组合出的“颜值”,以及在藏传佛教浇灌下无与伦比的“气质”,令一批又一批游客来来往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