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上的中国人:回家的路途曲折,却又心生向往
关键字: 火车火车上的中国读图回家春运临近春节,返乡高峰,旅客列车这流动的小社会里,演绎着一幕幕人间百态。回家的路途曲折,却又心生向往。王福春老师拍摄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已成为经典作品,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可笑的感动的有趣的,无不让人动怀。正在坐火车或将要坐火车或坐过火车的你,不妨重温这些火车上的照片,你能从中看到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列车上的人不断在变,但那些表情仿佛是永恒的,或许也能映照出某一瞬间的你。
“我庆幸自已选对铁路这一行,与铁路结缘。 我对铁路的热爱, 坚持30多年拍摄铁轨上奔腾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高铁。记录绿皮车,蓝皮车,红皮车,白皮车的演变。是中国人的变化,铁路的变化,也是国家的变化。”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1
1977年“文革”一结束,我(王福春)在三棵树车辆段工会当干事,写写画画搞宣传。工会主席让我拍劳模照上光荣榜,当时工会没有相机,我到技术室借了一台海鸥120相机,一拿起相机再沒有放下。我形容自己一台海鸥相机起飞,一直飞到今天。
那时每天坐火车通勤上下班,拍列车员为旅客服务,拍车站服务员扶老携幼,端茶倒水等好人好事,单位开始技术大练兵,大比武,大会小会全拍,有典型的投哈铁前进列车报和人民铁道报发稿。我到今天还珍藏当年发的照片报纸,说心里话,摄影起步,还真的感谢前进列车报和人民铁道报对我的支持。
1984年为了摄影,我从三辆调到哈铁路局科研所,任专职摄影师,享受职工免票,为我拍铁路提供方便,先后跑遍哈局管内的所有火车,后来我跑遍全国铁路线,利用坐火车的机会,发现火车里好多有趣的故事,顺手拍下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当专题拍,我的镜头一直没有离开过铁路线,一拍就30多年。
30多年来,我北上漠河,南下广州,西奔格尔木,东至上海……乘坐列车几千次,行程二十几万公里,拍摄近10万张底片,留下了人生旅途的印记。
火车是一个流动小社会,临时大家庭。中国人出行首选坐火车,1980年代初期民工潮开始涌进车厢,人满为患,乘车难,买票难。就在那时我在火车上拍片,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可以这么说,我的摄影作品是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我这人活得比较简单,头脑也简单,除了摄影以外什么都不想,所以摄影成了我一生的致爱,付出代价也大。我的肋骨曾两次骨折,左腿胫骨骨折,三九天掉进松花江,掉进镜泊湖,坐汽车掉进兴凯湖,几次大难不死。
1986年,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18次特快列车上第一次出现电视机,全车厢的人都抬头聚精会神地看电视。1980年代中期,电视机在百姓家中还很少见。
1987年,双峰-长汀。
1989年,从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上,旅客自带收录机在车厢里收听邓丽君的歌曲。1980年代,邓丽君风靡全国,她是20世纪歌坛中一颗璀璨的巨星,赢得了“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美誉,她甜美的声音打动了整整一个时代。
1989年,双峰-长汀。
1990年,哈尔滨-上海。
1990年,哈尔滨-上海,他们的梦也许不是很甜,他的梦也许很苦……
1991年,从上海开往重庆的列车上,挤在过道的一个狭小空间里的一家四口。
1991年,从绥芬河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在拥挤的车厢内,一位抱孩子的父亲脸上显露出困倦的神情,但依然紧抱孩子。
1991年,哈尔滨-上海。
1992年,成都-上海。其实旅途并不都是温馨惬意的,劳顿和艰辛也会相伴左右,那直立的梦,那拥挤的车,都印证着人生的曲折。
1992年,从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开往古莲的列车上,各自占了一张长椅睡觉的男女青年。
1992年,从南宁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由于车厢太拥挤,这位年轻的妈妈想出了用八宝粥的铁罐来当作“临时厕所”,以解决儿子的内急。
- 责任编辑:朱八八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评论 13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评论 129“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评论 180“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评论 144最新闻 Hot
-
以军总长被曝与内塔尼亚胡激烈争吵:这么干局势会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体爆料:马斯克吸毒”
-
哈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苏: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
“家庭主义者”卢特尼克,把欧盟鸽了
-
通话通了个寂寞?特朗普不满,克宫回应
-
“盯上”西非矿产,特朗普将会晤非洲五国
-
英前防相挑衅:台湾问题上,西方对中国简直怂包…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
“特朗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
“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给日本背后捅刀,逼得台积电没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
朱时茂自曝被骗钱,“我还是反诈大使”
-
英F-35“趴窝”印度机场20天,快被“玩坏”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