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纯:二里头文化是不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的“临门一脚”?
上世纪70至80年代,经碳十四检测技术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被定为公元前1900—1500年,积年400年与传统文献所载的夏朝471年相差不大。于是,上文提到的邹衡先生在登封夏文化研讨会上提出“郑亳说”,认为1950年发现的郑州商城是汤亳,二里头四期均为夏文化。这种说法因为有当时最新技术的支持,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二里头夏都说”的影响力逐渐变广,甚至被人认作是“共识”。
但在2005年,张雪莲、仇士华等学者在偃师召开的“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新的测年数据:二里头文化一期的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二里头文化的下限为公元前1520年,由于上限被推迟,积年被压缩,且“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商的分期暂定于公元前1600年,进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二里头文化在时间上是否跨越了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还能是夏文化吗?”于是,从新的测年数据出发,以许宏为代表的学者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二里头商都说”或“兼跨夏商说”的论证。
二里头遗址房屋模型 图自视觉中国
1945年,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弗兰克·利比发明了碳十四测年法,这对考古学来说,可谓是跨时代的发明。但是单纯的碳十四检测显示的年代并没有任何具体意义,必须经校正曲线转化为日历年份后才可用于考古学研究。
这因为在上世60年代,人们发现已知的树木年轮与碳十四检定的年份并不相符,进而发现地球大气中的碳十四元素含量并不稳定,每一个碳十四都需要经过校正,因此校正曲线的精确度变得至关重要。
校正曲线是一系列有确定年代的信息和碳十四元素(浓度)的样品经过特定的统计算法拟合而成,通常会被标注为“拟合后日历年代”“拟合年代”“拟合结果”等等,通过严格的样品筛选、实验分析和校正曲线的进一步完善,甚至建模分析等方式,碳十四测定的精确度可以达到二十至三十年,甚至某个具体年份。
事实上,目前关于二里头遗址的具体时代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其碳十四检测存在多个“拟合结果”。碳十四测年专家曾拟合过两次二里头第一期的样本测年数据,但这两次拟合的结果是不同的。一次是把它与二里头遗址2005—2006年测定的属于二里头第一、二期之交及二里头第二期的一些数据,同把二里头遗址本身的第一至五期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的拟合,其拟合的结果是二里头第一期的年代为公元前1885—公元前1840年。
另一次是把新砦遗址的龙山晚期和新砦期的数据与二里头遗址第一至五期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的拟合,其结果是二里头第一期的样本测年数据被拟合为公元前1735—公元前1705年。如果接受第一种拟合结果,再将夏商分期推前至公元前1532年,那二里头四期可全部纳入夏文化范围;而如果采纳第二种拟合结果,仍以公元前1600年为夏商的分界点,那二里头的三、四期就应属商文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除了考古学上时代的测定外,历史纪年的推定又成了一个不确定的障碍。
当然,二里头遗址的归属问题的矛盾之处也绝不止年代测定一端。从测年来看,我们很难说二里头完全属于夏代,但二里头四期墓葬中出现的青铜器和玉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第三期,且此时宫殿区仍在使用中,仍然有大型的建筑破土动工,服务于贵族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仍被启用且处于发展之中,这显然与王朝更替的大背景不符,该如何解释进入商代后,二里头依旧兴盛呢?
如果接受二里头完全是“夏都”的说法,又该如何解释在二里头四期的铸铜作坊中已经出现了二里岗商文化风格的青铜容器;以及在二里头文化四期时,近旁的偃师商都已然崛起,但二里头却没有丝毫遭受兵祸的痕迹,这也与我们传统上改朝换代的印象也完全不符。
当然,这些疑问并不是要否定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的关系。我们还在期待新的考古资料和更精确的测定方法的出现,对二里头遗址的探索还远未到可以画上句号的时刻。
另外,换个思路,也许会有另一番天地——有学者指出,二里头文化二期那座出土了著名的“绿松石龙形器”墓葬,其主人可能是倗氏族长,那二里头会不会是夏朝一支重要势力所在之地?二里头地处伊洛之地,它与传说中的“洛伯”和“有洛氏”会不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最终的谜底被揭晓前,这些可能性也都不能轻易地排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突破16万公里!中国铁路塑造世界铁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观出行 洞察/视频 -
美国人借口拍照偷偷带走我国文物,重要物证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
首次!秦始皇帝陵考古发现集中亮相
2024-09-08 17:33 考古 -
海外旅行使用它,或将面临重罚
2024-08-26 14:28 观出行 出行·纪录 -
朝鲜三池渊将向外国旅行者重新开放
2024-08-15 12:45 观出行 出行热点 -
79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
2024-08-15 08:28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逝世,系施一公院士祖父
2024-06-29 23:14 -
宁夏一村民驾驶铲车取土损毁宋代古城遗址被判刑
2024-05-25 08:28 考古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相关推荐 -
又威胁上了!“最高70%,12国等着收信吧” 评论 88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评论 154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评论 136“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又威胁上了!“最高70%,12国等着收信吧”
-
特朗普:这方面,普京很“专业”
-
特朗普玩爽了,美国人傻眼了…
-
以军总长被曝与内塔尼亚胡激烈争吵:这么干局势会失控
-
“是特朗普向媒体爆料:马斯克吸毒”
-
哈马斯接受停火框架,特朗普:好事
-
江苏:县级以下禁止开发政务服务APP
-
“家庭主义者”卢特尼克,把欧盟鸽了
-
通话通了个寂寞?特朗普不满,克宫回应
-
“盯上”西非矿产,特朗普将会晤非洲五国
-
英前防相挑衅:台湾问题上,西方对中国简直怂包…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
“特朗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
“对以色列感到愤怒和警惕,沙特将与伊朗保持和解”
-
特朗普又给日本背后捅刀,逼得台积电没法了…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