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纯:从百年前的一桩“中国留法学生间谍事件”说起……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郭纯】
1908年6月22日,清政府陆军部委派15名陆军速成武备学堂二期学生前往法国留学深造。这一行人由驻德参赞冯祥光率领,从哈尔滨出发,经俄国西伯利亚前往德国首都柏林。7月7日,这15名学生安然抵达柏林,再由前来迎接他们的驻法使馆留学生监督唐在复带往巴黎。两周后的7月25日,他们最终来到法国西部城市拉弗莱什,入读一所军事类预科学校——法国陆军子弟学校。
短短一个月,这15名中国留学生就完成了从启程到在法注册入学的一系列手续,各方效率不可谓不高,颇令今人艳羡。
与日本、德国一样,法国也是晚清学生留洋的热门候选地之一。驻法公使刘式训就曾向江苏巡抚陆元鼎介绍留法的好处:“法国专门校学费,岁不逾千佛郎,房饭零用约需三千,普通及预备科房膳学共不逾三千,暑假月在外另咨表。”同类学校的学费,法国比英国要便宜近一倍多,再加上生活费,两者数目相距颇为可观。且20世纪初,正值法国政府大举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之际,各种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工程师乃至军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之还配备了较多的学制和学位种类可供选择。
刘式训/资料图
低廉的费用,多样的学科,快捷的时间,法兰西堪称是培养人才的经济之选。于是各省大员均有以官费送生员入法求学,学的还多是路矿、海防、化工这类“实学”,他们甚至还愿意赞助自费留学生转官费,负担留学生的实习开支等,只为其能“学成后回国效命”。
1907年6月,巴黎市面上出现了《新世纪报》和《自由杂志》这两种宣传无政府主义的中文刊物,在留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学生“寄稿暗助”。清政府本就担忧留学生易受外部的新思想的影响,于是马上要求驻法使馆“严敕停办,并查系何省官私费学生……即请撤回”,奈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把出版自由写入宪法的,法国官方坚称“该报未犯报律,无从禁阻”。所以即便之后查明了《新世纪报》的主笔是之前“苏报案”相关人物吴稚晖,也因“既无证据,莫由追究”。
虽然法国政府可能并不太在乎留学生对本国政治的非议,但一定会警惕留学生以这种“反抗精神”指向自身,进而形成潜在的政治威胁。在清末,一场中国学生的“窃图案”就曾给中法外交带来不小的风波。1909年3月,在法国校历春假期间,就读于法国海军士官学校的湖北籍学生向国华、石瑛两人,偷走学校的保密图纸,从学校所在的法国西部海港城市布雷斯特逃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当地的照相馆对资料进行翻拍。后向国华回法被学校派人抓获,石瑛在逃。
一时间,法国报界各种阴谋论调甚嚣尘上,有的报纸将“保密图纸”夸大为涉嫌军事机密的文件,且一口咬定必有法方军职人员涉及,竭力将这件事渲染成所谓的“中国留学生间谍事件”;有的报纸评论认为法国政府不该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招收外国军事留学生进入军校:“我们转变思想,对他们比自己的同胞还好,我们舰队档案室也向他们大开方便之门。”
但后经查明,所谓的“保密资料”不过是中国学生无法研修的课程课本,根本“无关国防”,自然也没有什么被收买的法国军官充作“中间人”。向、石两人出于对校方针对留学生的“技术管制”的不忿,才出了“窃图”这一下策。海军学校发现两人窃图出逃后,坚决表示要严惩嫌犯。但在中国官方的努力下,两人很快就洗清了“间谍”嫌疑,当然这很大程度在于向、石两人均为鄂省官费生。
自两人在逃的消息一经公开,当时的湖广总督陈夔龙就立刻发电报恳请驻法公使刘式训“公就近与法廷长官相熟,祈设法保全为盼”,于是刘使尽浑身解数,通过法国外交部竭力周全,使得这宗所谓的“间谍案”最后以两人“退学出境”结案,并深念其“志在求学,情有可原”,另安排向、石两人进入英国学校继续学业。
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倒台,中国迎来一个混乱而动荡的过渡时期。军阀的混战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新的北洋政府无力向青年学生提供大规模的,类似过去那种资金充裕、体系完备的官费留学制度。于是,曾经的留法官费生李石曾开始提倡“俭学”,1912年4月,他与吴稚晖等人组织了留法俭学会。
该学会在其宗旨中,既肯定了前往西方留学对一个新生国家的重要性——“改良社会首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又点明其困难所在——“惟西国学费宿称耗大,其事至难普及”,并提出解决办法——“曾经同志筹思,拟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至于为什么选择法国,不得不提到李师曾也与前文提及的《新世纪》报这段公案渊源颇深,与吴稚晖一样,他也是该报的创始人之一。法国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让两人都深以为其是“民智民气先进之国”,故“兹由同志组织‘留法俭学会’,以兴尚俭乐学之风,而助其事之实行也。”
留法俭学会还得到了时任北洋教育部长蔡元培的支持,他授意教育部拨出房屋供学会在北京开办预科学校,校址就设在安定门附近的方家胡同。学生只要缴纳少量的注册费用就可以就读,他们在预科学校内进行为期6个月的法语和文化背景培训,然后经俭学会安排,前往法国蒙塔日、巴黎和枫丹白露的初高级中就读。
留法俭学会提倡的留学与以往的留学有很大不同。首先,这些预备留法的学生并没有在国内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且大部分人出身并不富裕;其次,这些学生留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换言之,他们留学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通过自身劳动过上一种简朴的生活,逐渐接受法国共和主义的进步思想和价值体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0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04“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95“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82“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