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救供需失衡的中文儿歌吧
除了《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经典,就是《学猫叫》《听我说谢谢你》,国内儿歌歌单似乎几代人没更新了,孩子们直接跳过儿歌的熏陶进入流行音乐世界。另一方面,流行“神曲”也开始“侵入”儿童世界,随着短视频蓬勃发展,网络热歌成为取代儿歌正统地位的存在。[全文]
-
你想删除的黑历史,其实是一部赛博人类史诗
这一代年轻人仿佛天生就知道怎么拍视频。他们用视频记录生活,就像我们当年用密码锁笔记本写日记、用QQ空间记录心情一样,根本算不上是个“事儿”,只能算是一种表达习惯。[全文]
-
别焦虑了,这才是中国各行业的工资真相
鉴于网上常出现类似“应届生年入三十万只是打包白菜价”“金融互联网遍地月薪3万”的内容,给不少人带来年龄焦虑和就业焦虑——我们决定参考国家统计局数据,从宏观方面理性分析,看看各个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全文]
-
40年前“唐山菜刀队”如何引爆一场扫黑风暴
早已养成嚣张习惯的歹徒根本就没把军人放在眼里,反而恼羞成怒挥刀砍向了其中一位解放军战士……这位战士名叫刘福云,他被当场砍成了重伤,躺在了血泊之中。[全文]
-
资本撤离餐饮赛道,不只是因为疫情
疫情之下,作为接触式服务业的餐饮业首当其冲。但过去一些机构将追风口的热钱带到了餐饮赛道,导致市场过热,继而也带来了普遍的流量战、价格战等伤害了一批优质企业。热钱出清,反而有利于餐饮行业健康发展。[全文]
-
“疫”中毕业,职场新人如何抉择
对毕业生影响最大的还是心态上的转变。一份工作是否“稳定”,是如今不少应届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的要素。从去年开始,小谷突然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有了考公务员的想法。“许多之前从没想过考公的人,突然都在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全文]
-
“共存”还是“清零”?全球疫情扩散后的真实图景
只要社会层面能够做到动态清零,那么医疗系统所需要面对的新冠病患数量就会很少,重症的数量就更加稀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医疗资源向新冠患者进行倾斜,对整个医疗系统的影响微乎其微,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全文]
-
饶毅:朱易回国在先,北大清华联系其父在两年之后,大家不要弄反了
当时体育部门根本不知道其父亲的重要性,家庭对朱易回国也有很大的犹豫,最后决定顺其自然、让孩子追求她对花滑运动的那份热爱。[全文]
-
中国是个怪物吗?马来西亚网民写了7000字鼓励中国!
美国已经从二战英雄变成了无赖国家。而中国从一个比孟加拉国人均还穷的国家变成了今天的超级大国,没有在外国投下一颗炸弹。在建设自己的国家后,中国正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那些让中国陷入百年屈辱的国家非但没有说“干得好”,却以反对中国来纪念这一成就。[全文]
-
人在郑州差点出危险,眼看一个大姐掉进塌方
我跨过去下一脚滑了,一下扑倒水里,一只鞋子冲走了,还好鞋子马上浮了起来,赶忙几下抓住了差点冲走!这还是在人行道上,水流就很湍急。[全文]
-
鸿蒙系统有多丝滑?来说说我的体验
P40P本身是90hz刷新率的屏加上这个动效,简直无敌,让我误以为用的是IOS。同事购买了iPhone12proMax,我也就顺手拿来耍耍,60hz的屏幕看的我很抓狂,再没感受到IOS那种丝滑的感觉。[全文]
-
BBC挑事遭中国网友打脸:中共就怕人民?这是最高赞美
“中共只惧怕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人民。他们不怕美国或英国,就怕中国人民。”BBC又来作妖,操弄着其一贯的话术,试图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然而评论区里中国网友的反应,让BBC的鬼蜮伎俩使了个寂寞……[全文]
-
读者留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西方宣传?
1840年以来中国被动与其他文明全面接触。然而除汉唐等时期,中华文明缺乏与西方文明碰撞的经验,因而容易接受其对自我的意识形态化表述,缺乏以自己的眼光批判性地考察西方表述的事实基础是否成立。偏据一隅的中华文明,容易因此对其他文明产生误读。[全文]
-
美国散户公开信:我们整整一代人都会记得你的作为
那些华尔街的家伙做了可怕的非法金融决策,改变了几百万人的生活,带来恶劣后果,却得到救助和奖赏。你可以让所有的主流媒体把我们(散户)丑化成妖魔鬼怪,我不在乎。我要尽一切能力让你痛苦。[全文]
-
BBC,请灯光再调亮点,镜头再转一下
昏暗低沉、有意选取角度光线的镜头,BBC眼中的武汉依旧是一片萧肃之气,带来不易察觉却又真实存在的压抑感。果然没有人比BBC更懂“镜头语言”。[全文]
-
中国式腐败让人愤怒,美国式腐败令人绝望
如果说像中国出现的那种“普通人给公务员塞钱,换取公务员让你办事方便”这种直接的腐败,美国是基本没有的。我刚到美国的时候,以为美国真的是廉洁的国家。但是,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慢慢地接触社会顶层,我才发现,美国的腐败其实是系统性的、无处不在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