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打理中印关系?
关键字: 印度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中印关系地缘经济中巴关系友好外交帮不帮助印度,这是个问题
地缘政治看重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它倾向于以零和的角度看问题,认为邻国的经济发展有可能对本国构成威胁。必须指出地缘政治的观点是一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看问题的共同角度,唯独中国人似乎不这样看。不仅我们自己不这样看,而且还对其它国家这样看表示非常不理解。实际上,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马上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印度,越南和菲律宾非要跟中国过不去。因为它们认为中国一旦强大了,必然用实力说话,变得更难在平等的意义上打交道,因此是一个威胁。中国人似乎不理解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国际关系讨论中,我好象从来没看到过论述邻国的经济发展将如何威胁中国利益的文章。这可能与历史上中国一直没有深度参与国际事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中国自己太大,无论邻国如何发展都很难构成对中国的巨大威胁。然而,随着中国将不断地深入国际事务,中国必须要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使自己不用它指导外交政策,也要明白其它国家的行为逻辑。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中国如果帮助印度建设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就会引起其它变量的变化,有可能使前边提到的影响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变得更为强烈。目前印度的GDP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两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印度挑战中国的冲动。到目前为止,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一直有限。这不仅是因为印度的官僚主义和工会,也因为印度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一旦中国帮助印度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就部分地为西方资本大举进入印度减少一份障碍。一旦西方投资大举进入,印度对中国资本的依赖减少,印度的大国心态就会进一步膨胀,就更容易有与中国竞争的冲动。同样的道理,中国在印度建设产业园区也会对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形成进一步的冲击。从纯粹的地缘政治角度看问题,中国今天帮印度的忙就是在为自己的明天找麻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对有潜在威胁的邻国建立有效的制衡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国的邻国拉美国回亚洲的重要原因。而中国还是在毛泽东时代,从战略大局出发,确立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在最近这十几年里,总是用所谓的大国外交视角看待印度,认为只有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与南亚的关系才可以维持稳定。为了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外交在很多场合有意控制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感叹瓜达尔港整整被耽误了八年的原因之一。
这种大国外交观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没有看到大国之间的外交经常是通过中小国家来进行的。代理人战争实际上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之间的交锋并不是以两国之间正面冲突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中日,中越,和中菲关系紧张的形式来进行的。同样的道理,目前的美俄之间的交锋,也是通过各自在乌克兰的代理人进行的。中日之间的交锋离开中国与韩国的战略互动也不完整。因此,不敢积极发展与对大国有制约力的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必然削弱中国在所谓的大国外交中博弈的实力。
这次与莫迪谈判,中国已经处于很有利的地位。迈出中巴经济走廊的这一大步,又与俄国发表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联合声明。无论是针对俄国-前苏联势力范围还是伊斯兰世界这两大板块,中国的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陆权战略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局。受其地理条件限制,在现阶段印度参不参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除了宣传以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质性意义。中方在谈判时应该有足够的底气,犯不着让印度发一个空洞的声明支持一带一路就换走真金白银。前边提到,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意义主要是在海上。然而,当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打通了印度洋的出海口以后,印度无论是在家门口还是在南海为中国添乱的能力都会被有效地对冲,因为来自中东的运石油的各国船只必须先经过巴基斯坦家门口才能到印度的家门口和南海。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是中国的古训。
与地缘政治的视角相反,地缘经济看重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交集。它倾向认为合作可以导致双赢。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邻国发展可以为本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在地区中各国越合作,市场就越大。这是中国看问题的独特之处,其它国家想学还真不容易。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如果这两个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正是因为印度现在急需资金和制造业,而中国恰恰需要为大量的外汇储备寻找美元资产以外的投资途径,中国又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过剩的产能,帮助印度也就帮助了中国自己。
同时,如果获得印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造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无论是以当面俄国总理主张的中俄印三大国,还是以金砖国家的形式出来主张什么事情,对西方都会有更大的压力,对其它中小国家都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不用说,还应该加上两国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与地缘经济有直接关系的是中国的另一大外交传统,友好外交。中国文化里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领导人出访一般都带着大礼。当中国想加强与他国关系时,经常以经济合同作为表明友好愿望的重要手段。但是,友好外交在过去却经常被乱用。与其他大国不同的是,当中国试图回避矛盾和减少冲突时也经常以送大礼作为手段。前几年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菲律宾挑起了冲突后总统来访,中国居然还送出了170亿美元的大礼。结果却是人家拿了礼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中国送的礼完全变成肉包子打狗。友好外交这么个搞法不仅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反而使对方变本加厉,因为闹的越凶好处越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