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说中国高铁5年等于国际上40年,这是不公正的
关键字: 高铁高铁建设高铁发展高铁历史高铁历程这样,由于意见分歧采取了折中方案,即在上海建设30 km的磁悬浮试验线。至今,该线运行已近15年,技术上可行,效益却不如预期。
这场技术路线争论十分激烈,导致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搁浅多年。
历程四:秦沈客运专线的突破
由于京沪高速铁路未能开工,1999年开始建设的秦沈客运专线(秦皇岛—沈阳)便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开路先锋。
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5 km,线下工程按250 km/h、线上工程按200 km/h设计,并设置了长66 km、速度为300 km/h的综合试验段。
为保证这一工程达到高速铁路标准,原铁道部组织研发了成套新技术,由此创造了中国铁路的众多“率先”和“第一”。
(1)路基率先按全新概念设计和施工,对填料、压实、沉降变形的规定比普通铁路严格。同时开发了新型钢轨、大号码道岔,铺设了超长无缝线路。
(2)桥梁设计施工实现创新,率先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大范围采用双线混凝土箱型梁、混凝土刚构连续梁。研制了具有国际水平的600 t架桥机,其运架能力和效率创造了当时国内新纪录。
(3)接触网第一次在我国采用铜镁合金导线,受流性能明显改善;牵引变电所具有远动控制和自诊断功能,做到了无人值守。
(4)信号系统取得突破。以车载速度显示作为行车凭证,是我国第一条取消地面通过信号机的铁路。
(5)“先锋号”动车组试验速度为292 km/h,“中华之星”达到321.5 km/h,先后刷新我国铁路的最高纪录。
秦沈客运专线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不但开发了新技术,积累了设计、施工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后续高铁建设输送了技术骨干。
历程五:高铁建设高潮
2003年后,轮轨和磁悬浮的技术路线之争结束,“轮轨技术”成为公认的选择。国务院于2004年和2008年相继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为高铁建设创造了空前有利条件。期间适逢国家追加“铁、公、机”投资的时机,高铁建设随之进入高潮,并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合肥—南京、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武汉—广州、郑州—西安、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高速铁路接连开通,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得到社会公众的赞扬。
历程六:调整巩固提高
2011年“7•23”甬温线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社会上关于高铁一片褒扬的舆论出现了如过山车般的跌宕,质疑之声一时间铺天盖地。可是,铁路人却没有停下脚步,仍坚持前行。
原铁道部深入分析之前铁路建设中存在的不科学、不规范、不可持续的问题,调整了发展思路,即:以保证建设质量为前提,不再急忙抢进度;把握需求与可能,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要与所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充分考虑群众多层次需求和对票价的承受能力;按300~350 km/h建设“四纵四横”主通道高速铁路;按200~250 km/h建设高速铁路延伸线、连接线及城际铁路……同时,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
平稳致远。通过调整发展思路,不仅巩固了已取得的成果,还提高了铁路发展水平。几年来,我国高铁在加强管理、降低造价、保证安全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进技术进步、实现装备自主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研制成功,列车控制系统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一个个发展历程表明,我国高铁今日的辉煌,并非一日之功。
几点思考
我国高铁近年来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
(1)中央正确决策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根本前提。如前所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一直在谋划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尤其是2003年后,轮轨和磁悬浮的技术路线之争结束,国务院相继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为高铁建设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换句话说,没有当时良好的“大气候”,缺少有利的“天时”,也就没有随后的大规模高铁建设。
(2)高铁的今日辉煌是我国铁路人多年奋斗积累的结晶。回顾高铁发展历程,必须高度评价广大铁路职工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不能忘记每个建设者当时所作的贡献,同时也不应忽略前人所付出的心血。
前述“5年=40年”的等式是不公正的,即忽略了“5年”以前广大干部职工在发展高速铁路上所做的工作。由此不免使人联想起流传甚广的“最后一个馒头”的故事。故事里的饿汉一口气吃了4个馒头,饱腹后的他却说,“最后1个馒头才使我吃饱,前面那几个都不管用”。显而易见,这种说法有悖常理。我国高速铁路所取得的成就,至少是两代人共同奋斗的结果。
技术引进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我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成就。高速铁路土建技术,主要源于我国铁路建设实践。动车组技术,在充分肯定技术引进不可或缺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机车车辆工业多年的积累。2004年开始大规模引进之前,我国就研制了十几种型号动车组,其中有“神州”“中原之星”“蓝箭”等型号。此外,还有为秦沈客运专线研制的“先锋号”和“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中华之星”在转向架设计、铝合金车体应用、空气动力学试验、牵引与制动及列车网络系统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尽管当时动车组型号偏多,批量不大,有的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可它们毕竟是我国铁路驶入高速的先驱。
(3)铁路人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是高速铁路发展的强劲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铁路人就怀着在中国建设高速铁路的梦想,为此呼吁、奋斗、锲而不舍。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从构思到开工,铁路人坚守了18年。1998年,轮轨与磁悬浮2种技术路线之间发生激烈争论,一时间京沪高速铁路非磁悬浮技术莫属的呼声高企。尽管如此,铁路人却一直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轮轨方案,从未中断有关研究设计工作,没有放弃涉及土木建筑、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等数百个科技攻关项目。正是铁路人长期的守望与坚持,任由“上马”呼声潮起潮落,终于在2008年迎来了京沪高速铁路开工仪式,随后全线建设快速展开,并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雄关漫道真如铁。目前中国已经积累了寒带、热带、大风、沙漠、冻土等不同气候和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建设的丰富经验,掌握了高速铁路工务工程、动车组、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防控技术,形成了先进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提供包括基础设施、移动装备、运营管理等高速铁路成套技术的国家。
中国高铁的成就归功于万千建设者和科技人员,归功于广大铁路职工。正是他们的忘我奉献,才铸就了中国铁路今日之辉煌。
- 原标题: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与相关思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7“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48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73“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0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62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