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隆跨年夜犯罪激增至500例 抗议者举第二帝国旗帜
关键字: 科隆性侵案德国难民默克尔德国极右翼科隆跨年夜案件持续在德国发酵。据英国媒体报道,当晚发生的犯罪事件已陡然升至516起,且近四成与性侵有关。目前,德国警方将主要精力花在对北非裔展开盘查。虽然德国总理默克尔多次表示降低驱逐难民出境的“门槛”,但境内右翼势力趁此崛起,9日在科隆举行示威,并与警方发生冲突。
案件骤生
德国警方称袭击早有预谋
据英国广播公司11日报道,科隆警方表示,跨年夜当晚发生的犯罪事件已然升至516起,其中四成与性侵相关。上周六,科隆警方通报犯罪事件为379起。警方强调,来自北非的避难者和非法移民为犯罪事件主要嫌犯。
如此密集的违法行径直指默克尔开放移民入境的政策。据统计,2015年,共有110万名避难者进入德国。
科隆性侵和盗窃案件发生后,民众敦促德国官方进行彻查:科隆案是否与其他城市的类似案件有关联?
德国司法部长上周日对媒体表示,他确信,科隆案早有预谋。
“这么多人聚集起来,从事犯罪活动,应该提前有所策划,”他说,“没人告诉我他们没有进行合作或者准备。”
目前,德国警方将主要精力花在对北非裔展开盘查。
会议呼吁
若在德难民被判刑,将被驱逐出境
据新华社1月11日报道,为了平息国内怒火,1月9日,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召开高层会议,默克尔在会上表示,科隆发生的犯罪事件必须得到“坚决的回应”,修改相关法律严格处罚犯罪者,不仅有利于德国居民,也符合难民群体中大部分人的利益。此前一天,默克尔也曾表态称,支持修改法律以降低驱逐难民出境的“门槛”。这意味着,科隆大规模性侵案后,德国总理已两次明确表态赞成修改相关法律。
默克尔(资料图)
在基民盟召开的高层会议上,科隆大规模性侵案成为主导议题。会议发表一份声明,要求对德国现行法律进行更为严格的修订,以应对类似科隆案的发生。
会议声明呼吁,降低驱逐有犯罪行为外国人的法律门槛,若在德难民和避难申请者犯罪并被判刑,将失去在德居留权利并被驱逐出境。按德国现行规定,避难申请者只有在被判3年以上刑期的情况下,才能被驱逐出境。此外,基民盟高层还呼吁通过加强公共场所的录像监控、引入更广泛的身份检查机制等措施,加强国家的公共安全治理。
默克尔会上表示,支持修订相关法律,对在德国犯罪的难民和避难申请者实行更严格的处罚。针对科隆案,默克尔再次警告“不能有任何隐瞒”。她强调,针对妇女和警察的袭击“在德国是违法的,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严厉惩治”。
8日,默克尔曾表示,是时候问问难民,“你们在什么时间点将失去与我们待在一起的权利?……我们扪心自问,是否有必要把这个时间点提前一些?我认为,应该把它提前一些。”这是默克尔首次对是否降低驱逐难民出境门槛进行表态。
警方进展
32名嫌疑人中有22人是避难申请者
据德新社1月8日报道,德国内政部称,警方已确定32名与科隆跨年夜袭击妇女案有关的嫌疑人,其中22人是避难申请者。内政部发言人说,有证据显示这些避难申请者犯有盗窃罪和蓄意伤害他人罪,但据信没有性侵行为。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月8日报道,新年夜发生袭击事件后,科隆警察局长沃尔夫冈·阿尔贝斯被勒令临时退休。北威州内政部长耶格尔表示,为了“重塑公众对科隆警方的信任”,这一步是必要的。科隆火车站广场新年夜发生多起针对女性的性骚扰和偷窃事件,但警方最初却称新年夜一切平静。批评者还指责说,阿尔贝斯的说法与后来被公开的警方内部文件内容相矛盾。
右翼抬头
排外组织支持者9日在科隆举行示威
目前,科隆案与难民问题交织使事态呈现复杂化趋势。在科隆案背景下,排外组织支持者9日在科隆举行示威,示威随后演变成暴力骚乱,当地警方以高压水枪驱离示威者,并逮捕数人。
抗议示威者举起第二帝国旗帜。1871年普法战争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其国旗沿用了北德意志联邦的黑白红三色旗。纳粹德国早期也曾使用过这种旗帜。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1月8日报道称,行业数据显示,自从科隆发生性骚扰事件后,胡椒喷雾和其他防身用品的需求猛增。“新年以来,防身用品专卖店再次感受到需求量大幅增加。”德国枪械工业和武器专业零售商联合会负责人英戈·迈因哈德说。 科隆一家户外用品商场的发言人说,胡椒喷雾在元旦后的最初几天一度售罄。商场不得不追加订货。在科隆一些射击和狩猎用品商店,也出现了相似情况。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冯雪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