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右翼组织领导人扮成希特勒 遭舆论批评而辞职
关键字: 德国战后德国右翼极右翼右翼组织佩吉达爱国欧洲人反对伊斯兰化巴赫曼德累斯顿反伊斯兰化反伊斯兰化游行观察者网试图登陆巴赫曼在社交媒体上的主页,却发现所有的留言都已经被删除。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巴赫曼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了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在《大独裁者》的扮相。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为了讽刺希特勒,其造型也留着那显眼的牙刷式小胡子。巴赫曼在头像上留下的两句话,也耐人寻味:“他(卓别林)可以尽情讽刺……而卢茨(巴赫曼全名为卢茨·巴赫曼)却不行!”
巴赫曼将自己社交媒体主页上的头像换成了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造型,以示抗议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查理·卓别林在影片《大独裁者》中的造型
佩吉达于当地时间21日,也在其社交媒体主页上发布了巴赫曼的道歉信和正式的辞职声明。在这份声明中,巴赫曼向所有那些可能因其希特勒扮相的照片而感到不适的人们,表示了歉意。不过最令巴赫曼感到遗憾的还是,他的行为可能会对佩吉达组织的声誉及其进一步的活动造成严重的损害。他暗示,为此承担责任,才是他宣布辞职的真正理由。
佩吉达的另一位创建者及领导人奥尔特尔的留言也一同出现在这份声明里。她感谢长期以来巴赫曼对佩吉达组织的卓越贡献;虽然巴赫曼遭到多方批评,但他扮作希特勒却只是出于讽刺,而这对于每个市民而言都应当是自由的。她还表示,佩吉达也不会因为这一事件而放弃努力,“佩吉达还将继续”。
关于巴赫曼辞职,佩吉达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正式声明
巴赫曼的希特勒扮相虽然引发巨大争议,但二战后整个德国社会对于纳粹德国时期的政治一直都保持着极度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巴赫曼事件”只是这种社会情绪的典型表现之一。
尽管《查理周刊》对宗教出位而大胆的讽刺引发了多方批评,不过法国社会主流仍然坚定地捍卫言论自由的价值。但对于德国社会而言,言论禁忌却远不如法国那样宽松,特别是涉及到与纳粹德国有关的话题。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其70年版权将于2015年年底正式到期;到期后的版权按照现有德国法律,其复制与发行将得以向全社会放开。但鉴于《我的奋斗》及其所涉问题的政治敏感性,这一切让全体德国社会如临大敌。
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14日曾播出了专题节目《出版还是烧掉》(Publish or Burn),专门探讨了这一话题。节目制作人约翰·墨菲认为(John Murphy)这本书依然十分危险。1936年,墨菲的祖父首次将《我的奋斗》完整地翻译成英语。墨菲说:“历史上的希特勒是一个被低估的希特勒。人们低估了他,也低估了这本书的力量。”
1945年,希特勒自杀身亡后,美军占领了纳粹党的埃那出版社(Eher Verlag)。因希特勒最后注册的居住地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其全部财产,包括《我的奋斗》一书的版权归属巴伐利亚州政府所有。该政府表示,只有在特别情况下该书才可以在德国翻印。但2015年12月,此书就要版权期满,这引发了激烈的社会争论。届时,《我得奋斗》出版权将有如脱缰野马,这一局面当如何掌控?
这本书的版权即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届时将在德国引发怎样的舆论风浪?
“为防止纳粹思想的传播,拥有版权的巴伐利亚州政府一直反对该书再版,但现在已经行不通了。下面将会发生什么呢?”墨菲说道,“这仍是一本十分危险的书,新纳粹主义正在一些地区死灰复燃。而且没有时代背景做铺垫,人们可能会对该书进行错误解读。”
(观察者网综合社交媒体、德国之声、法兰克福汇报、英国广播公司等)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晽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