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杂志社恐怖袭击后 法国穆斯林遭多起爆炸枪击报复
关键字: 巴黎杂志社查理周刊巴黎杂志社袭击恐怖袭击穆斯林伊斯兰报复法国巴黎杂志社袭击事件后,欧洲人最大的危机不是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威胁,而是内部的右翼思想回归是否会彻底撕裂多元社会。据英国卫报报道,《查理周刊》遇袭后的一天内,法国发生了多起针对穆斯林的爆炸和枪击事件,全国600万穆斯林担心遭到报复。
报道称,昨天法国勒芒的一座清真寺遭到3枚手榴弹袭击,而南部城市奥德一处穆斯林祈祷室也遭到枪击,所幸无人在内。
在法国东南部的沃克吕兹省,一个穆斯林家庭驾车外出时遭到枪击,无人受伤。普瓦提埃市的一座清真寺被人涂抹了“阿拉伯人去死”的标语,索恩河畔自由城(Villefranche-sur-Saône)的清真寺旁则发生一起爆炸,震碎了附近商店的玻璃。
法国穆斯林走上街头悼念遇难者,但难以改变被敌视的现实
二战后的几十年来,穆斯林群体大量涌入欧洲,法国因为比政策更加开放,而成为欧洲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目前共有超过600万穆斯林居民。
然而如今法国失业率高达24%,这不仅使得原本教育水平就不高的穆斯林移民生存就业困难,也让不少当地民众将对经济环境的不满转嫁到了穆斯林移民身上。根据2012年《费加罗报》委托IFOP调查公司进行的民意调查,43%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社区对法国的国家身份是种威胁,67%的受访者认为穆斯林完全没有或者没有很好融入法国社会。
近年来,法国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街区发生的大规模骚乱、越来越致命的反犹太主义以及恐怖主义,都反映出法国部分穆斯林人群与主流社会渐行渐远的现实。
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带来的是法国右翼势力的兴起。201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以超过25%的得票率迅速崛起,该党领导人勒庞可能在下届法国总统选举中掀起更大风浪。
这不是法国一家的现象。就在《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前一天,德国爆发了3万人的反“伊斯兰化”抗议游行,打出“欧洲爱国主义者反对西方伊斯兰化”的标语。2014年8月,德国一场新纳粹分子游行也曾引起关注,示威者要求废除对纳粹服饰的法律限制。
在英国,2013年5月的士兵被割喉案仍然让人记忆犹新,穆斯林凶手称此举是为英国军队在海外杀害的穆斯林复仇。此后英国出台新的反恐法,对穆斯林实行严格的管控,激起270万穆斯林的不满。
此外,在东欧和北欧,新纳粹的崛起也在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在乌克兰这样曾经遭受纳粹压迫的国家,纳粹分子却成为了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之一。
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法国和欧洲的穆斯林领袖都迅速表达哀悼,将恐怖分子与穆斯林社区切割,但普通的穆斯林民众仍然无法忽视来自白人的敌意。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广凯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87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