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天味业冲刺港股IPO,添加剂“双标门”后业绩持续承压
(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曾被誉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603288.SH),赴港上市有了新进展。
2月23日晚间,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发布了关于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中国证监会接收的公告。公告显示,海天味业于2025年1月1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关于公司本次发行的备案申请材料,近日已获中国证监会接收。
今年以来,“A+H”上市模式持续活跃,已有多家A股上市企业传出筹划发行H股股票事宜,包括食品饮料行的安井食品、东鹏饮料等。
对于海天味业来说,成功登陆港交所的意义,不仅在于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首家实现A+H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双标门余波未散、食安质疑接踵而来、经销商不断流失等负面因素叠加,让这家巅峰市值突破7000亿的调味品巨头,如今只余2000亿,并在去年第三季度才首次止住下滑势头。
本次冲击港股IPO,无疑还饱含着海天味业对重新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加强综合竞争力、在全球市场找到新增量的期待。
近年来国内增长受阻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佛山古酱园”,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
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业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并取得迅速发展,市值一度突破过7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的明星企业,并被冠以“酱油茅”的美誉。
招股书披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的收入计,海天味业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也是全球前五的调味品企业。按销量计,海天味业已连续27年成为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产品方面,海天味业拥有全面的品类布局,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食醋、料酒、鸡精、鸡粉、番茄沙司、辣椒酱等其他特色调味品,其累计推出1300余产品SKU。招股书显示,海天味业拥有7个年收入10亿元级以上的大单品系列,拥有25个年收入1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以2023年的收入计,公司亿元级以上产品系列合计产品销售收入贡献75.1%。
然而,自2021年起海天味业便遭遇了增长放缓的挑战。当年,其营收增速首次滑落至个位数,实现约250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仅为9.71%。
2022年,“双标门”事件爆发,消费端对品牌的信任值出现降低。这也导致海天味业的形势更为严峻,当年其营收微增至256.10亿元,增速降至2.42%,净利润更是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减少至61.98亿元,同比下降7.09%。
2023年,困境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全年营收进一步下滑4.1%至245.59亿元,净利润则缩减至56.27亿元,同比跌幅达9.21%,标志着公司十年来首次遭遇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营收203.99亿,同比增长9.38%;净利润48.15亿,同比增长11.23%,营收和净利润顺利实现双增,尤其净利润是公司过去几年连续下滑后的首次回正。
但客观来说,海天味业能够重返增长通道,和2023年同期营收及净利润的显著下滑有很大关系,毕竟业绩标准相对较低。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近年来,海天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核心产品酱油的营收出现下滑,这反映出其“护城河”已遭遇挑战。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领军者,海天拥有品牌与规模优势,但在行业变革与新生代品牌崛起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宣布赴港上市前不久,海天味业才刚刚完成掌门人更迭。2024年9月,70后程雪接替50后的庞康,成为海天味业新任董事长。据公开资料,程雪于1992年加入海天味业,历任公司企业策划总监、副总裁、董事等职位。此次赴港上市,或是程雪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当然同时也是首场大考。
截至2025年2月23日,海天味业最新股价报收41.46元/股,总市值为2305亿元,最新PE(TTM)为37.16,股东总户数达20.34万户。
经销商流失叠加信任滑坡
2022年“双标门”事件,或是海天味业的业绩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至今也仍是其阿克琉斯之踵。
当年9月,有网友在社媒平台晒图表示,海天味业在国内售卖的酱油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包括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苯甲酸钠;但国外售卖的外销产品确是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从而质疑其产品存在双标。
当时,添加剂和双标门问题让海天酱油在热搜上霸榜多日。面对质疑,海天味业曾于2022年9月30日发布紧急声明进行回应,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表示会最近在事件中对企业恶意造谣中伤的行为进行取证,追究其法律责任。
10月4日深夜,海天味业再次发文强调,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法规标准不尽相同,对应的产品标识也有不同。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都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同一品质的产品,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10月5日凌晨,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声:“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
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单。有人提出,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告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此外,支持海天维权的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其酱油专业委员会构架名单中,主任委员一职由时任海天味业董事长的庞康担任,秘书长同样也来自海天。
双标风波刚刚平息,2023年6月,海天味业又因蚝油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关注。这都导致海天味业直接陷入上市以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
再看渠道方面,庞大的经销商体系是海天味业攻城略地的利器。
据招股书披露,在中国,海天味业已通过经销商触达近100%的市级覆盖和90%县级覆盖,并逐步向县级市、再向镇、村下沉,其产品已触达多达300万个销售终端。
经销商带来的收入,也构成了海天营收来源的绝对主体。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个月,海天味业通过经销网络销售的产品收入分别为233.8亿元、223.7亿元以及18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3%、98%以及97.5%。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海天味业与6722家经销商伙合作,其中合作时间超过五年的经销商数量超过3000家。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经销商数量近年来已有下滑趋势。
2021年末-2023年末,海天味业经销商数量分别为7430家、7172家、6591家。而且2023年海天味业新加入的经销商数量为672家,退出的经销商数量为1253家。这意味着,2023年海天味业每新增1家经销商,就有2家退出。
不过,也有说法称,海天味业正在主动优化效率较低的经销商,力求提升公司经营效率。2023年开始到今年三季度,海天味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从56.3天下降到了47.4天。
值得关注的是,海天味业也逐渐意识到了线上渠道布局的重要性。2024年三季度海天味业线上同比增速达45.4%,虽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仍然较低。
其酱油业务的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2022年和2023年的线上渠道营收占比则分别为25.87%和19.68%。且凭借“0添加”酱油,千禾味业营收异军突起,2022-2023年分别同比大幅增加26.6%、31.6%,净利润也分别激增55.4%、54.2%。
向海外寻增量
登陆A股10年后,海天味业赴港二次上市的新动作,将目标明确放在了全球化上。
对此,朱丹蓬认为:“A+H双重上市,对于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目前国内市场已经非常卷了,所以提前布局海外市场是每个企业捅破天花板,或是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契机,所以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都在谋划港股上市。从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大战略角度来说,也是很正常的。”
目前,国内整个调味品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已成为行业共识。数据显示,2020~2023年间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已经下滑到了1.3%,2024年半年报中,海天味业也表示企业在存量市场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
相对比下,全球调味品市场还呈现着庞大的规模与可观的增长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收入为衡量标准,2023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高达2.1万亿元,2018至2023年间保持着3.5%的复合年增长率。并预计到2028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将攀升至2.9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6.7%。
招股书中,海天味业也披露了募集资金的计划用途:一是用于产品开发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工艺升级;二是用于产能扩张、采纳新技术及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三是用于通过建立公司的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以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四是用于增强公司的销售网络及提升其渗透能力;五是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024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在中国内地销售收入为189.7亿元,占公司93%收入,也就是说,其他地区包括境外收入合计仅占约7%。且据中国调味品协会2022年调味品企业百强报告,海天味业尽管产量和销售额名列行业第一,但其出口额及占比均远低于同行。行业有11家企业的出口额占比已超过10%,而海天味业仅有1%。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官宣出海之前,海天味业早先已有所动作。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海天(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新设了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万美元,主要运营地设于中国香港。此外,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又进一步设立了天麒国际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同样在中国香港开展业务,专注于食品研发。
2024年,海天味业还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调味食品的生产,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逐步落地。
不过,海外的攻城略地是否能一帆风顺也暂为未知数。就如朱丹蓬提醒,“国外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内相比有一定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食品安全质量内控体系。企业出海要把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饮食风格、文化、消费的特征等方面研究透彻。”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海天味业要面对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而且很多国内的老对手在出海策略上都更加“激进”,如何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上实现突破又是一大挑战。
- 责任编辑: 朱道义 
-
海信和XREAL牵手,首款合作AR眼镜下半年发布
2025-02-26 13:59 观网财经-科创 -
算法升级,宇树机器人展示中国功夫
2025-02-26 13:56 观网财经-科创 -
支持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阿里旗下大模型万相2.1宣布开源
2025-02-26 11:46 观网财经-科创 -
微信更新,可以在电脑上收红包了
2025-02-26 11:2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传DeepSeek正在加速推出R2人工智能模型
2025-02-26 09:5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欧洲手机出货反弹,三星苹果小米前三
2025-02-25 20:58 观网财经-科创 -
百度21亿美元收购YY直播,4年撕扯终迎结局?
2025-02-25 20:23 -
拥抱DeepSeek最彻底的,为什么是腾讯?
2025-02-25 20:0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传豆包正小范围测试自研深度思考模型
2025-02-25 19:1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半导体企业天岳先进拟赴港上市,科创板上市后曾“业绩变脸”
2025-02-25 17:50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一幕!长江存储向三星授权关键技术专利
2025-02-25 17:14 观网财经-科创 -
“雪王”开到非洲卖30元一杯?蜜雪冰城回应:山寨的!
2025-02-25 16:58 观网财经-消费 -
上海加速智慧养老院建设,数字化管理盘活存量物业
2025-02-25 14:24 -
阿里发布QwQ-Max推理模型:会展示完整思维链,擅长数学理解和编程
2025-02-25 13:48 观网财经-科创 -
2024胡润中国500强发布:华为重返前十,台积电第一
2025-02-25 13:21 今日财经 -
波士顿动力创始人:已购买宇树机器人,中国AI创新热潮只是个开始
2025-02-25 11:48 观网财经-科创 -
DeepSeek“开源周”,连续掏出两大核心武器
2025-02-25 11:47 -
DeepSeek带动英伟达在华订单大增?
2025-02-25 11:11 观网财经-科创 -
经济数据引发美国科技股再跳水,热门中概股大幅回落
2025-02-25 11: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国产GPU厂商被曝考虑赴港IPO,拟募资3亿美元
2025-02-25 10:12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61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8“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2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0“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