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但“关税壁垒救不了欧美光伏”
-
周毅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
最后更新: 2024-05-09 07:28:48考虑到供给和需求的“全球化”,产能问题,也将有不同维度的思考。
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贤东所说,对于产能问题,我们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普遍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方面把产能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认为出口商品多了就是产能过剩了,这是站不住脚的。中国每年大量进口芯片、飞机、大豆、原油等商品,那么这些商品的出口国难道都产能过剩了吗?”
双反之下的欧美光伏,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中国光伏供给全球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光伏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问世,补贴推动欧洲逐渐成为光伏最大需求地。2008年,在经济危机、美欧“双反”下,我国光伏出口,遭受严重打击。次年,在政策驱动和补贴扶持中,中国光伏市场加快自力更生、逆势生长。到2018年“531新政”(全面停止所有新增电站的国家级光伏度电补贴政策)推出时,中国光伏产业已经从补贴推动转向平价推动。2019-2021年,中国仅对户用光伏给予少量度电补贴以鼓励居民安装光伏,到2021年也停止了。上述补贴政策,相对欧美目前的补贴政策反倒算是比较温和的。
近十几年来,光伏行业波动明显,西方舆论近年频繁炒作的所谓补贴驱动、低价倾销,其实并站不住脚。
从产量来看,截止2021年,中国四大环节的全球市占率均达到78%以上,全球生产规模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厂商占据绝大多数。在从业多年的金鑫看来,现在在几乎所有环节上,中国产能实际市占率可能都已经超过了90%——像硅料、硅片甚至可能到95%以上。
金鑫认为,理解光伏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整个市场现在已经完全商业化,“补贴”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成为过去时。正常商业因素,例如商品价格、技术革新、欧美双反、海外市场环境,才是光伏行业波动背后的原因。“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有能力‘双反’中国光伏——欧洲和美国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做制造业了。”欧美国家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同样是行业补贴,他们补得还更狠,为啥他们的产业补贴了个寂寞,而我们孵化出了一个强大的没补贴也有强大竞争力的行业?
欧美制造业滑坡,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制造群体的大衰退。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就业和工资统计(OEWS)显示的资料,2007年至2020年,美国就业人数增加了470万个,即3.5%。但同期其制造业总就业人数减少了190万个,降幅13%。其中“生产岗位”成为削减岗位的重灾区,同期减少了减少了130万个就业岗位,即17%。
图源美国劳工部网站
美国、欧洲制造业的成本高企且不可控,再加上电价高等原因,让其厂商无法与中国企业展开竞争,所谓的双反实际上也并不能“制裁”中国企业。“双反的结果就是变成短期的产能过剩,以及欧美通胀。”在金鑫看来,欧美即使现在要双反,结果也将和当年一样——考虑到现在的欧美通胀问题,双反甚至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单方面死伤。
政客和媒体的炒作,最终还是普通民众“买单”。
在金鑫看来,从市场商业的角度来看,欧美的内在问题在于他们自己没有办法建立有效产能。“中国产能过剩论调”的一个内在逻辑冲突是:既然中国产能都“过剩”了,那么在欧美新建过剩甚至落后产能将毫无意义。在西欧地区,企业建厂生产的成本比国内要高一倍甚至两倍。欧美高价保护的企业,在公平开放的市场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养出来的巨婴最终还是没法生存,除非永远通过关税“闭关锁国”。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在金鑫看来,相比于炒作中国产能的概念,在光伏领域,欧美更应该关注自身内部的竞争力问题,例如政府效率低下、消费虚火、制造人才萎缩和创新能力滑坡等等。
警惕产能过剩,产业和地方都需理性
不过整体而言,“过剩”依然是中国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值得警惕的问题。
有市场观点认为,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正在“补贴”全球绿色转型。但是全球需求,正开始显示出跟不上中国步伐的迹象。据报道,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拥有超过1TW的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这一数据超过了2032年的全球当年装机需求预测。
媒体报道截图
在金鑫看来,现在对“产能过剩”的警惕并非杞人忧天。“我们自己有问题还是要面对。”
以价格作为参考供需的镜子。据金鑫观察,过去两年组件价格高企,主要是硅料结构性暂缺导致的,现在硅料也全面过剩的情况下,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中,仅硅料优质企业的毛利仍然在20%以上——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毛利基本上都已经非常低了。
金鑫认为,硅料产业格局目前逐渐清晰,既不会形成之前的结构性不足或寡头垄断,也不至于过度竞争,整体是比较健康的,还有降价空间,能为后续各环节让出一定利润空间;硅片随着各厂尺寸之争逐渐趋于理性妥协和稳定,有望通过硅料降价、以及自身产品线统一和继续减薄来降本,恢复一定毛利空间。
电池环节,金鑫认为,随着电池topcon产能逐渐内部扩张和良率提升、稳定,以及各类BC电池成本逐渐降低,后续毛利有望稳住;但是也应该留意,组件环节估计短期内恢复利润较难,主要是各主要玩家都在垂直整合,长期上,单纯组件厂将很难生存了……由是放眼未来,产业政策等方面,有诸多地方值得留意。
例如地方产业政策,应该更加理性、审慎地引入投资。
在当前的经济和消费环境下,光伏行业上游过剩导致价格内卷,传导至下游成为市场过热,吸引大量“热钱”涌入,行业的质量开始下降——但是,光伏并非手机这样的消费品,寿命动辄二三十年起步,不可轻视。发电量不及预期、收益率不及预期,甚至背后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些问题都值得重视。
如果新产能要面临过剩等问题,那么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就更应该警惕“盲目引入”。
此外,对市场、行业和从业者而言,新的供需局面,也必然呼唤更为理性、审慎的态度。
金鑫表示,在技术并没出现又一个肉眼可见的革新之前,光伏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终端价格很难再涨上去,制造端承压,可能就会有一些企业要出局。下游电站,受益于上游价格降低并趋于稳定,装机容量和收益将有所发展。但对应的,由于制造端承压和资本大量涌入下游电站端,下游电站端的公司,已经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受到质量管控和恶性竞争加剧的压力——考虑到这些情况,对资产持有和建设者来说,未来也将有巨大的考验。
- 责任编辑: 周毅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2“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89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2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9“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