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薄欲出的中国航天经济
-
李泽西欢迎一切建议和意见 [email protected]
最后更新: 2024-05-08 17:30:59【观察者网 文/李泽西 编辑/周远方】
2022年,是一个航天大年。
这一年里,中国总共进行了64次航天发射,其中62次成功,创下年发射数量新纪录,占全球发射数量的35%。其中,中国还完成了神舟14号、神舟15号两次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将6名中国航天员送入空间站,进行了在轨乘组交换。
纪录背后,是我国火箭技术取得不断突破,成本不断下降,应用不断拓宽。
这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航天正在涌现一批“国家队”之外的民营企业。中国的“航天经济”正喷薄欲出。
基石:“国家队”技术突破
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近年迅猛发展的核心原因在于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SpaceX曾称,单凭猎鹰九号一级火箭的回收,就可将航天发射成本降低80%。
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中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的新纪录。据国家航天局介绍,长征八号是中国首个国家立项的面向商业市场的运载火箭,也是中国第一枚以完全可回收为目标的现役火箭,预计其改进型将在2030年代前实现芯一级与助推器整体垂直回收与重复使用。
2022年8月2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在重复利用火箭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这是“火箭动力部分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第一级;与SpaceX不一样的是,一级火箭采用了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模式,将二级火箭送至预定轨道,实际上是个火箭飞机。
火箭动力部分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射剖面(图源:航天科技)
观察者网航天专栏撰稿人,英文电子杂志“Go Taikonauts”创办人之一陈蓝表示,这一试验的另一大意义是首次实现了液体发动机的重复使用。相较运载能力有限的固体火箭,液态火箭尽管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但是一旦能够证明其可靠性和成熟性,市场就会有较大的改观。
民营航天:年增长3%的行业,何时突破?
诸如蓝箭的火箭公司,代表着中国航天的变革。
2014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第60号文第24条有一句话: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除了蓝箭公司,九天微星等卫星制造企业,零壹空间等火箭制造企业也在同年相继成立,此后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参与航天。
无论是哪个商业行业,都需要找到稳定且在增长的收入的来源。陈蓝表示,只有把需求扩大了,才能建立起来整个航天经济的基础,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政府应该牵头投资一些大规模的航天项目。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是“星网”计划。2021年4月28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星网”)在雄安正式挂牌成立。国际电信联盟(ITU)频谱分配档案显示,“中国星网”似乎计划发射12992颗卫星。
星网概念图
如若建成,这将是中国自己的巨型太空互联网星座,与SpaceX的“星链”媲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曾表示,中国星网公司将“专门负责统筹空间互联网建设的规划与运营”。
陈蓝表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由新成立的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投建,而该公司的投资方包括中国星网。据他的判断,这一发射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承接星网计划的巨大发射需求量。不过,一个商业发射场并不足够;据悉,浙江象山也在计划建设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预计总投资200亿元。
对于其商业意义,陈蓝告诉观察者网,中国星网“既创造了卫星制造的需求,也创造了发射的需求,将来还完全可能开放给民营航天企业使用”。不过,鉴于中国星网计划目前公开信息量不足,“星网的卫星到底有多少是能够给民营企业去发射、研发、制造”,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其对于推动市场的具体商业价值还无法确定。
前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综合专题专家组组长、921载人飞船工程论证组办公室主任黄志澄认为,诸如星网的低轨通信卫星,是航天当前盈利前景最佳的应用,SpaceX的星链已经佐证了这一点。
SpaceX公司在2022年间进行了61次航天发射,全部成功,且平均有效荷载也比中国的卫星要大,因此发射的卫星总数还是超过中国。SpaceX 2022年发射数量最多的猎鹰9号近地轨道最大荷载22.8吨,而中国同期发射量最多的长征2号近地轨道荷载则是2吨。截至2023年初,SpaceX光是星链卫星就已有至少3337颗在轨运行。
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SpaceX?观察者网对话了多名航天专家,大多认为中国航天技术上距离国际领先的SpaceX只有大约十年的差距。
未来,太空经济的发展前景可能更为可观。
黄志澄认为,中国最早5年内就可能看到国内开拓太空旅游的实际动向。陈蓝认为,鉴于人类的好奇心,太空旅游的商业逻辑是通的,哪怕全球1%人口也是个极为可观的市场。
目前的民营企业中,最为亮眼的火箭企业是星河动力,2022年间两次发射谷神星一号均获成功,将8颗卫星送至太阳同步轨道,2023年1月9日又再次发射成功。目前,星河动力已获得“五发五中”的战绩,计划2023年发射8~10次火箭,并推进“智神星”系列液体可复用运载火箭的首飞。
2015年才成立的蓝箭公司,在2022年12月就尝试使用更适合于复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将朱雀二号发射至太阳同步轨道,如若成功就甚至抢在了SpaceX的星舰之前实现全球首发。不幸的是,二级飞行异常,未能达到入轨速度(比轨道速度低2公里/秒),最终遗憾再入大气层,发射任务未能取得成功。
朱雀二号发射(图源:蓝箭官方微博)
2022年中国航天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但是即便是失利也不过因为“步子太大扯着蛋”,体现出了中国航天的雄心。
伴随地球上的碳中和转型,下一个商业机遇可能是太阳能电站。目前,中国的空间太阳能电站项目已开展到第二阶段,计划2050年建成全球首个千吨级太空太阳能电站。
此外,许多企业和组织还提到火箭替代飞机,实现地球点到点之间的运输,太空采矿,甚至移居太空的经济潜力。
不过,此时此刻,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还是比较有限,且发展速度并不显著。SI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规模为27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近年商业航天的发展速度,较GDP整体增速并没有明显更快。
近年全球卫星产业并未呈现迅速增长趋势(图源:SIA)
如何解锁太空的巨大经济潜力?
观察者网对话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些机遇的前提条件,需要发射成本大幅降低。
早在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已经对外透露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射的能力目标:每公斤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的价格约5000美元,发射准备周期一周;太阳同步轨道每公斤发射价格5000~6000美元,发射准备周期10天。美国SpaceX的猎鹰9号,在不复用的情况下,每公斤有效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的最低报价为2940美元,至太阳同步轨道最低价为8070美元。
陈蓝认为,国内商业航天目前使用固体小火箭缺乏足够运载能力,对市场影响很小,而民营企业还要与长征 11 号和快舟 1 号竞争,后者主要应用是军用卫星,基本上轮不到民企。真正要立足市场开始赚钱,至少需要中型的液体火箭,SpaceX佐证了这一点。因此,蓝箭的尝试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意义非凡。
黄志澄则认为,中国其实已经突破了主要的技术问题,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资金。
标签 航天- 责任编辑: 李泽西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
“超级充电宝”来了!全球最大,并网发电
2024-05-01 08:14 产业万象
相关推荐 -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4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8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8“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