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为国种地?黑龙江连续11年居首,这七省份产粮占全国一半
“东北熟,天下足”,在粮食总产量“十八连丰”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12月6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合计3657.18亿斤,占26.78%;黑龙江省就占了11.5%,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区,2021年粮食总产量为10720.5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78.5%。其中,北方有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河北、内蒙古、辽宁7个粮食主产区,总产量达到6831.18亿斤,占据全国粮食总产量50%,可谓半壁江山。
此外,在2021年增产的267亿斤粮食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合计增产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0.3%。
高产玉米助力东北成“大粮仓”
中国的粮食生产,按品种来分主要有谷物、大豆、薯类三种。其中,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三类。这三个谷物分别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31.17%、20.06%、39.91%。
作为中国三大传统主粮之一的玉米,自从2012年超过稻谷晋升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后,产量持续增加,直接带动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丰产。2021年,在中国粮食产量中占比接近40%、占全国粮食增产量89.1%的玉米,是中国粮食生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2010年前,河南省曾长期占据中国粮食产量第一的位置。2011年,黑龙江省以5.64亿斤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过河南省,跃居首位。从此,被誉为“中华大粮仓”的黑龙江省,掀起了粮食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序幕。
这主要是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大田作物,之前主要是大豆、高粱。由于种植玉米的比较收益可观,从产量、收益方面来看,要优于大豆、高粱。于是,玉米种植面积就开始逐渐增加。
2004—2008年,中国玉米连续 5年增产。同时,国内养殖业增长缓慢,玉米深加工受控,需求增长缓慢。2008年9月,随着新玉米逐步上市,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而同期国际市场玉米价格正处于加速下跌过程中。当时,出于稳定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综合考虑,国家决定对玉米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执行区域正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在东北三省一区,2020年,玉米机械粒收规模种植高产纪录是亩产2469.76斤。对比来看,高粱亩产最高1332.34斤,大豆亩产最高500斤左右。这意味着,玉米每亩地的产量是高粱的1.85倍、大豆的4.94倍。
受益于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且收购价上涨明显,给了农民种植玉米这种高产作物极大的刺激。直至2016年,执行了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才被“价补分离、市场定价”机制所取代。也正是这8年,进一步巩固了东北粮食主产区,更确切地说是玉米主产区的地位。
于是,“东北熟,天下足”。在玉米的加持下,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东北三省一区逐渐成为新时期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以及全国最大的粮食外调区。
中国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水稻、小麦是中国的两大口粮。在农耕文明时代,位于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是粮食主产区。后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粮食产量开始超过北方。于是,出现宋代“苏湖熟,天下足”、明代中后期“湖广熟,天下足”的民间谚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南方省份除了山地丘陵地形,耕地面积小,不利于粮食规模化生产等客观因素以外,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开始下降。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三角和珠三角,开始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民更倾向于种植附加值更高的蔬菜花果以及经济作物。与此同时,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转型成为粮食主产区。
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的调查报告,1990年—2010年,中国粮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冀鲁豫区(河北、河南、山东),长江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区(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新疆)供给平衡略有余,供给不足的主要有东南区(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浙江)、京津区(北京、天津)、青藏区(青海、西藏)和西南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玉米收割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图
这种分化,最终导致“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于是,为了保障本省的粮食安全,南方缺粮的省份纷纷向北方产粮大省合作。早在2000年初,浙江省就提出了向东北“大粮仓”要粮的思路,在全国率先与黑龙江省开展省际粮食产销合作。
再比如,粮食自给率低、产销缺口大、每年近八成粮食需要从省外调入的福建省,为拓宽引粮入闽渠道,自2005年起搭建粮洽会平台。目前,全国已有12个粮食主产省与福建省建立政府间产销协议,先后从协作省份调入粮食近1亿吨,有效保障了福建省粮食供给充足、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
在未来,粮食消费总量依然会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口粮(小麦、水稻)消费出现稳中略降,饲料粮和工业转化用粮消费继续增加,粮食安全仍然任重道远。
标签 粮食产量- 原标题:谁在为国种地?黑龙江连续11年居首,这七省份产粮占全国一半
- 责任编辑: 李丽 
-
银保监会:拟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
2021-12-10 11:27 观网财经-金融 -
高值罕见病药进医保:一针70万变3万,天价怎样砍下来?
2021-12-10 11:25 观网财经-健康 -
看好中国未来,前11月外资增持中国国债逾5000亿元
2021-12-10 10:53 观网财经-宏观 -
央行出手离岸人民币跌400点,中信证券:双向波动仍是大概率
2021-12-10 09:11 观网财经-金融 -
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一粒涨至860元,这款“神药”值么?
2021-12-10 08:50 观网财经-健康 -
操纵股票被罚4.46亿,当事人:没文化不懂法
2021-12-09 19:28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2021-12-09 19:27 观网财经-宏观 -
加拿大鹅被约谈后承诺:遵守中国法律,14天内免费换货
2021-12-09 19:22 观网财经-消费 -
郑爽因片酬纠纷起诉北京文化 讨要1.0825亿
2021-12-09 18:14 观网财经-消费 -
官网停运,文峰这次能挺过去吗?
2021-12-09 17:33 观网财经-消费 -
脑机芯片要来了?马斯克:有望明年植入人体
2021-12-09 17:29 观网财经-科创 -
郑爽起诉北京文化,索赔1.0825亿
2021-12-09 17:18 观网财经-金融 -
买房送面积、送车位、零首付…南宁楼盘大降价
2021-12-09 16:04 观网财经-房产 -
京东又成立一家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注册资本2.5亿
2021-12-09 16:0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易纲回应恒大风险事件
2021-12-09 15:30 观网财经-房产 -
引入法国世界级数学家,华为去年基础研究投入超280亿
2021-12-09 15: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投行也卷!替客户考研被抓,中信证券95后员工遭起诉
2021-12-09 13:25 观网财经-金融 -
香港入境处回应两官员收恒大礼物:已跟进
2021-12-09 11:33 -
11月猪肉价格环比涨12.2%,鲜菜价格涨幅回落
2021-12-09 09:47 观网财经-宏观 -
升破6.35关口,人民币汇率创三年半新高
2021-12-09 08:46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29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7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1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