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两会 外媒关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议题:重点是GDP和债务
关键字: 外媒看中国外媒看中国2017两会外媒看中国2017政府工作报告外媒看中国经济防控债务风险,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但保持底线的财政政策
彭博社、金融时报认为和路透社均认为,去年中国信贷扩张过快。彭博社估计,去年底,中国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GDP的260%。今年一月的最新估计数字为5450亿美元。
彭博社认为,过高的债务使得系统性风险有增大的可能,中国政府今年决定采用更加中性的政策。新加坡AG银行的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的政策走向已经转变成了风险控制和挤泡沫,可以预计中国今年的货币政策将会进一步收紧。
但是中国的高债务并不意味着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行长、前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之前就否认了债务危机。他认为,中国的债务和发达国家不同。家庭债务因为高储蓄率的原因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公司和银行债务总体可控,地方政府违约则需要监视,最大的问题是“影子银行”,绝对不能让“影子银行”发展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要求采用稳健但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总理认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在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的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情况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也回答了纽约时报记者有关中国债务的问题。
纽约时报记者提问
黄守宏说,政府部门的负债率在37%左右,其中,中央政府只有16%左右,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政府部门的负债率是最低的。从住户部门来讲,中国民众的负债率也不高,中国有量入为出的传统,一直有储蓄的习惯。
从金融部门来说,金融部门的整体负债水平在国际上应该说也是不高的,而且这两年金融机构的负债水平已经在稳定,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发生了向好的可喜变化。比如说去年年底,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1.74%,比上个季度末降了0.02个百分点,这是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就是说,它的不良贷款率风险是在降低的。
从非金融企业部门看,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偏高一些。但是,经过努力,去年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下降的,虽然下降得不多,是零点几个点,但也是在下降的。
另外在财政政策上,根据报告,2017年的预算赤字规模为2.38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比去年略微上升2000亿元。目前的财政政策相对于来说比较积极,没有突破3%的警戒线。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指出,此前扩大赤字的率的呼声非常高,但是政府顶住了压力,去年大规模减税降税后民生社保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不能减少,同时今年政府安排的基础公共设施方面的政府投资也很大,财政收支压力会加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王军还认为,去年m2的目标设定13%,实际上只有11.3%,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量,今年将M2目标调低到12%,但考虑到目前央行有多种调控手段,这个数据的参考意义也在减弱。
来自美国的风险:贸易保护和美联储加息
除了内在的金融风险以外,各大外媒还关注了美国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风险。首先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众所周知,贸易出口占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较大一部分。而现在特朗普要求使用“美国制造,美国雇佣”,并且对外国进口增加高额关税,这都为未来的全球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
前IMF全球副总裁,前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一定会爆发,但是主导权在中国手中。美国不可能对中国征收45%的附加税,而中国有足够的手段进行反制。
另外一个风险是利率,美联储在3月份可能再次加息。朱民认为,这会对人民币会造成贬值压力,资金会从新兴市场回流到美国。也会对中国市场造成更大的波动性。所以中国公司、中国政策制定者应该要考虑这些问题。
而金融时报引用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刚的话来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易刚说,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稳定”“强势”,人民币汇率会在合理平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绝不会以贬值来促进出口,绝不会打货币战。
- 原标题:外媒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议题:重点关注GDP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张珩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02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105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82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