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枪谈编剧话语权:剧集海报缺乏编剧署名,以前会因“背锅”愤怒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6-27 21:48:03【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10年前,我经常会因为‘背锅’而愤怒,因为愤怒而失控,因为失控而到处‘乱说话’,现在成熟了,我理解一个项目走到最后会经历很多环节,从剧本到导演和演员的二度创作,经过表演、剪辑、后期、审查、发行,最后得以播出时,和原始剧本能保持多大程度的一致,确实不太好控制。”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编剧王小枪表示,如今的他更愿意信任磨合过的导演。他从亲身经历和行业观察出发,与观察者网等媒体分享了自己对编剧话语权、类型剧“破局”、谍战剧创新等行业难题的看法。
从专栏作家到小说作者,再到写出《功勋(无名英雄于敏)》、轻喜国安剧《对手》、谍战剧《面具》和现实主义题材剧《县委大院》等口碑剧本,医学影像专业出身的编剧王小枪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类型剧、群像戏的脚步。
他笑称,提到编剧话语权好像在开“诉苦大会”,但是行业的现状无法忽视,“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这几天很多平台公布了片单,剧集海报上大多看不到编剧名字”,“就是没有想起来,就是忽略了”。
为什么有些编剧要转行当导演和制片人?王小枪以行业前辈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编剧及制片人)和张挺(《风吹半夏》编剧、《大明风华》导演)举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自己执导和制片至少能控制剧本的呈现不变形,“如果变形了还不好,我就活该挨骂,但如果这个作品不是因为编剧而变形,确实会有些遗憾。”
对于近年来类型剧扎堆、观众出现审美疲劳的现象,王小枪表示,一些涉案剧中正反派角色“脸谱化”是因为只展现了人物的一面,实际上人是多面的,编剧能做的就是为演员和导演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让后者有二度创作的空间,“如果你前面的土壤就很薄,可能也结不出什么果实。”
他还向观察者网透露,《对手》“铁三角”——他和导演卢伦常、制片人张海东再度合作,携手演员郭京飞打造的铁路反扒剧《黄雀》正在后期制作阶段,郭京飞在该剧中又挤进了“窝囊废”赛道,但其角色并非真正的“躺平”,而是有烟火气、没有“神探”光环的反扒警察,人物身上的“丧”劲儿透出的是普通人的不易。
6月26日,上海,王小枪与观察者网等媒体对话
以下为群访环节部分问答实录:
问:您有不少作品涉及群像戏,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创作品类,可以分享下您的创作经验吗?
王小枪:从塑造人物来讲,确实是人越多,难度越大。群像戏不像传统的男女主或者大男主、大女主戏,人物笔墨相对平均,不管每个人戏份有多少,都需要编剧在创作前半阶段就下功夫。人物小传数量、采风调研工作量等都会成倍增加。写40个人的故事和写4个人的工作量肯定不一样,而且从剧作角度来讲,任何题材都希望人物丰富立体,哪怕出场时间很短,也应该有这个角色完整的价值观和前史。
根据我的观察,现在群像戏在国内外都是一个创作趋势。从节奏、情节密集度、人物关系复杂性等方面来讲,市场已经不太满足于过去的单线人物关系叙事。在此基础上,编剧写起来确实不太容易,要让笔下的每个人有所不同,确实需要花费很多功夫和心思。
王小枪担任编剧的剧集《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单元
问:类型剧也出现了“脸谱化”趋势,反派大多走向“癫狂”,正面人物则是一腔热血,这种人设越来越难引起观众共鸣,您在剧本创作时会如何尽量避免这种问题?
王小枪:从创作角度出发,抛开人物是正面还是反面,好人还是坏人,最重要是把这个角色作为人的不同层面展示出来,即剖面,如果能展示更多面,人物的丰富性也会随之增加。
为什么会有“脸谱化”?顾名思义就是只展现一面,如果是正面角色,这一面就是好人好事、每天工作努力、回家孝顺父母,而具体到生活中,实际上他可能有很多面,面对不同的人会展露不同的态度,不一定好或坏。如果编剧能在剧本创作时解决好这个问题,会给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二度创作提供比较肥沃的土壤,如果土壤营养丰富,长出来的花会更鲜艳、结出来的果实也会更好,如果你前面的土壤就很薄,可能也结不出什么东西。
王小枪(上海电视节)
问:现在有个现象,如果一个剧口碑不好,编剧会成为最大的“背锅侠”,您想为编剧群体发声吗?
王小枪:其实我年轻时,10年前,经常会因为“背锅”而愤怒,因为愤怒而失控,因为失控而到处“乱说话”、发朋友圈,但现在变得成熟一些,一个项目走到最后会经历很多环节,尤其是电视剧行业,从编剧写第一个字开始,经过导演二度创作,经过表演、剪辑、后期、审查、发行,最后得以播出时,和原始剧本能保持多大程度的一致,确实不太好控制,可能会有很多变化。
我现在更倾向于跟合作过的导演共事,这避免了一些磨合。编剧和导演的关系是需要运气的,影视行业有个特点,编剧和导演特别像“包办婚姻”,一部剧的编剧和导演定下来后,彼此并不了解,就像先结婚后谈恋爱,在过程中发现三观不合,也没办法,只能咬着牙走到最后,“离婚”的机会也不多。这样就会有一点“赌”和冒险的成分,如果能找到三观一致、审美一致、互相尊重的搭档,是很幸运的,这样的作品会很好,而反过来可能就变成一场“灾难”。
编剧相对比较被动,我和一些编剧交流过,为什么有编剧特别希望转导演或转制片人,比如刘和平老师(《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编剧及制片人),他就很坚决要转制片人,张挺(《风吹半夏》编剧、《大明风华》导演)就坚决要转导演,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是我写的剧本,那么我导的作品至少能控制不变形,如果变形了还不好,我就活该挨骂,但如果这个作品不是因为编剧而变形,确实会有些遗憾。
王小枪担任编剧的剧集《对手》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我相信,中国的内容会在全世界大获成功”
2024-06-27 17:42 直击上视节 -
“越南观众在开发阶段就已经盯上了中国的这些剧”
2024-06-26 19:31 直击上视节 -
“行业乱象在于门槛太低,甚至没有门槛”
2024-06-25 13:53 直击上视节 -
上海电视节今日开幕,“电视剧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
2024-06-24 16:36 直击上视节 -
底层人互相残杀,这部印度电影绝了
2024-06-23 16:01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局长凌峰被查
2024-06-21 15:21 廉政风暴 -
他找黄晓明来演智障人士,原因是…
2024-06-19 21:29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礼和被查,已退休7年
2024-06-19 15:06 廉政风暴 -
为什么很多年轻创作者转向短视频?日籍导演竹內亮这样说
2024-06-18 17:46 -
“不要一心奔着‘出海’去拍电影”
2024-06-18 11:42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中国这类影片太少,希望张艺谋抓住《三体》精髓”
2024-06-17 17:06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还原度最高”,宫廷西洋画家绘《康熙大帝肖像》来华展出
2024-06-17 08:32 -
“最懂中餐”西方人:老外嫌中国人啥都吃,是不懂奥妙
2024-06-08 13:57 观察者头条 -
读者出版集团原董事长吉西平被查,已退休近7年
2024-06-07 16:19 廉政风暴 -
山西唐代墓壁画发现“泡澡图”?“是在淘洗食物”
2024-06-05 14:51 考古 -
李书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2024-06-02 17:30 -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入围名单揭晓
2024-05-29 18:36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茅仲华,已任最高法党组成员
2024-05-21 15:50 高层人事 -
上海国际电影节“SIFF纪录”单元首批片单发布
2024-05-16 19:05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
上海国际电影节“名导新作”单元第一批片单发布
2024-05-15 20:03 直击上影节:电影之城
相关推荐 -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01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82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6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