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子逝世30周年其弟撰文 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关键字: 海子逝世30周年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际诗酒文化大会”(sjwxdh)。
时值著名诗人海子逝世30周年,海子胞弟查曙明撰文怀念哥哥,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让我们跟着海子胞弟,一起走进海子的生活吧。
回忆我的哥哥海子
文/查曙明
海子是我的大哥,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怀宁县查湾村高桥屋。村子坐落在安庆市北郊一片田野之中,海子的童年和少年在此度过。我们的老屋门前不到十几米,便是一汪池塘,池塘边有几棵槐树和桃树。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槐花飘香。五六月,池塘中间便开满红、白相间的荷花,煞是好看。
有时,海子央求村里大人采摘来一枚含苞待放的荷花,把它插在盛满水的竹筒中,置于床前的矮桌上。宁静的夜晚,我俩躺在床上,竖起耳朵,聆听荷花开放的脆嫩声音,在一阵阵荷花的清香中进入梦境。我比哥哥小三岁,小时候,哥哥常带我到池塘里钓鱼,秋天的时候他还和我光着屁股到地里挖红薯。
1974年老屋全部拆迁,我们村搬迁至靠北几百米的一个山冈上,一直延续至今。老屋成了一片良田。此时哥哥已经十岁,寄读于离家五里外的高河中学;三弟查训成已经三岁;小弟查舜君也在这年呱呱坠地。我已七岁,需要帮父母照看两个弟弟。
海子周岁时留影
我们的父亲査正全,1933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出生于怀宁査湾。名字中的“正”应是“振”,表示辈分,因办理身份证时误写成了“正”。我们家世代以农耕为生,祖父体弱多病,祖母是裹小脚的农村妇女,家境贫寒,没经济能力让父亲去正规学校读书。
但父亲有超强的记忆力和洞察力,他十三岁当学徒,通过乡村老裁缝口传,学习缝纫,十五岁便凭着一把尺子,一块画粉,一把剪刀,走街串巷为乡亲们缝制衣服,二十多岁便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金牌”裁缝。父亲一直游走于手工业者和农民之间,他不会写字,不会记账本,到晚年也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一生全凭记忆,从未算错一分钱,没多收或少收工钱。他口口相传,带了几十名徒弟。
但父亲一直都崇尚文化教育。当年小叔不想读书,想跟他做徒弟,他苦口婆心劝小叔重返校园,小叔后来成为中学特级教师。当他发现幼小的海子早慧,记忆力超强,在海子五岁时,便跟同在乡村当民办教师的朋友操刚说情,请他收海子入学,接受正规教育。我们家那时生活再艰苦,哪怕借钱,父亲仍千方百计供我们四兄弟读书。
海子父母
母亲操采菊(身份证名误为操彩竹),1935年9月1日生于本地一个富户,为了爱情,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贫穷的父亲,并且不离不弃,恩爱一生。母亲一生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兄弟四人。从小她就教育我们要学知识、学文化,做人要善良正直,做事要坚持,对社会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生活要积极乐观。
在海子牙牙学语时,母亲发现海子对文字情有独钟,便千方百计寻来旧报纸旧书籍,启蒙海子识字、写字。海子三岁时,母亲教他识字“安徽文学”。
此外,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珍惜粮食。一次,哥哥和我帮母亲收割麦子,母亲远远看见有枚麦穗遗失在地头,她让哥哥去拾起来,与成捆的麦穗归拢在一起。母亲说:“每颗粮食都是老天的恩赐,不能随便糟蹋。”
上初中那年,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是手痒,寒假里的一个下雪天,我拉着哥哥,在老屋门前扫出一块空地,用一根系着细绳的木棍顶起一只竹器,在下面撒一把稻谷,学闰土抓鸟雀。我没耐心,等不来鸟雀,早去别处玩耍了,海子却默默收拾地上的稻谷。
为此,母亲数落了我,让我向海子学习要珍惜粮食。海子去世后,读他的《粮食两节》中的句子“粮食头,上是火。下面或整个身躯是嘴,张开大火熊熊的头颇和嘴”,才知道,海子一直对粮食存有敬畏和感恩。而这,无疑受到母亲的深刻影响。
那时候生活艰难清苦。农忙之际,父母和村里劳力集体出工,忙种、忙收。农闲时,父亲作为一个手艺人,带着剪刀和尺子,走村串巷,为大家缝制衣服,换取微薄报酬,来缓解捉襟见肘的境况。母亲则在山冈较为平坦处开垦了几垄地,种上麦子,补充家中匮乏的口粮。十岁时海子进入中学后,便很少同我打成一片。星期天,寒暑假,他不是在家看书,就是帮母亲在麦地除草、施肥、收割。
海子高考准考证及高中毕业证书
海子从小就被村人视为神童,具有超常的记忆力,据说四岁的时候就能够背诵50多条毛主席语录。记得乡村夏夜纳凉时,乡亲们聚说三国故事,常找来海子补充情节。海子总是能够一五一十绘声绘色地把情节讲出来,让大家听得入神。
但海子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还是他读书的勤奋。夏夜,我躺在蚊帐中一觉醒来,看见海子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上身披着父亲宽大的村衫,两腿没在装满水的木桶中,仍就着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看书、写字。寒冷的冬夜,纸糊的窗外,北风呼啸,躲在破旧棉被里的我,夜半常常被冻醒,朦胧中,海子还坐在书桌旁,轻跺着双脚,揉搓着双手,眼睛仍盯着摇曳的煤油灯光下的书本。
从小学到中学,哥哥的成绩一直优异。十五岁那年他一举考上北京大学。全家人长久地沉浸在兴奋中。
1979年秋海子刚进北大时在北京某公园留影
- 原标题:海子逝世30周年|海子胞弟撰文,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责任编辑:陆雨聆
- 最后更新: 2019-03-26 14:50:47
-
日本“变态难”游戏出现这个字,中文解释火了
2019-03-25 18:40 -
剑桥大学回应承认中国高考成绩:非新闻 已执行数年
2019-03-25 09:29 中西教育 -
韩国网友欲为螺蛳粉申遗 柳州回应
2019-03-22 07:32 申遗竞赛 -
他是日本首位盲人导演,拍了部科幻片
2019-03-21 21:16 日本 -
中国人为什么要找仙人、游仙海、爬仙山?
2019-03-21 17:08 观学院 -
连吃两天这道菜 男子竟吐了血
2019-03-21 13:49 吃货俱乐部 -
加州四十年前就要建高铁,为什么到现在一公里都建不起来?
2019-03-21 10:08 这就是中国 -
载着3个娃的三轮车失控,她冲了上去…
2019-03-21 09:28 暖心闻 -
北京: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中考成绩,权重30%
2019-03-20 23:19 中西教育 -
《中国机长》杀青 9月30日上映
2019-03-20 18:37 中国电影 -
中国模式一届接着一届干,西方是一届对着一届干
2019-03-19 22:57 这就是中国 -
从张曼玉到章子怡周迅,被遗忘的中国银幕女主角
2019-03-19 16:30 中国电影 -
语文书上的插图,居然是他们画的
2019-03-18 07:55 中西教育 -
“难skr人”!是什么操作让撒贝宁目瞪口呆?
2019-03-18 07:43 -
新疆小河墓地25件腰衣完成修复,再现3500年前精美服饰
2019-03-16 22:21 考古 -
离开日语词汇,现代中国人就不会说话了?
2019-03-16 08:43 日本 -
意味深长!习近平今年两会到团组的5个小故事
2019-03-15 08:16 2019两会 -
多批大学生遭退学!教育部发文,毕业变难?
2019-03-14 18:30 中西教育 -
为啥中国人看完《绿皮书》想吃炸鸡?外媒分析上了…
2019-03-13 16:45 -
儿女陪在身边但蹭吃蹭喝,这种"陪伴式啃老",网友又吵翻
2019-03-13 10:25 中国电视剧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33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3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