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园炒地皮 文化部叫停
关键字: 文化部文化产业园区房地产土地政策空心昨天,《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布,与以往文化发展中硬指标少的情况不同,这份“十二五”规划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提出了控制。
文化部:文化产业园区控制在10家左右
尽管目前各地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热情很高,但个别地区出现借建园区搞房地产开发苗头。对此,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表示,坚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要坚决防止以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开展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建设和经营活动。
自从2010年以来,文化部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都表明了对文化产业园区的鲜明态度。
吴江波表示,文化部至今共命名了三批总共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未来文化部依然要严格控制数量,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会严格控制在10家左右。并且要求园区内的非文化类的商业及其他配套面积不得超过园区总建设面积的20%,园区内文化企业的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要达到60%以上。
同时,文化部对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同样设立退出制度。对于出现“因政策或经营方向调整而改变园区性质”等8类行为的园区,文化部将撤销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称号。
产业现状:90%名不副实
近年来,许多地方发展文化园区建设呈现一哄而上的态势: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名目繁多。虽然国家承认的只有1300个,但实际上估计13000个都不止。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教授做过概算,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这四五年时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园。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2012年4月21日统计,“目前已建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共计1216个。”(上图)
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一家专门为各地做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机构。该院负责人表示,从2007年开始,各地做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需求就开始暴涨,目前,仅该设计院为各地做过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就有约上百个了。
文化产业园投资动辄几千万元上亿元,多则数十亿上百亿的也不鲜见,然而这些园区的产值却没有它们的规模和投资那么火爆。由于投资巨大,目前只有少数能维持收支平衡,多数园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
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投资方武汉致盛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慧说,园区投资几千万,运营成本每年都要100多万元,尽管现在一期园区已经饱和,但是要过六七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三年收回成本的原计划也无法实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的、较为知名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受国家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各地政府加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力度。但一些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一些事实和数据已经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已经开始显现,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
“我国上万个文化产业园区中,真正能称得上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只有不到5%。”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量大质不高”是我国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特征,也就是说,园区不少、产值不大、企业不多。
“借文圈地”: 文化产业房地产化趋势严重
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意义远远大于实质意义,聚焦文化创意内容的不多,占地面积不小,实际上却是打着文化产业的幌子发展房地产,更成了名符其实的“文化圈地运动”。
陕西西安曲江新区是文化部命名的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它的发展模式多年来也一直备受争议,有专家学者批评说,资产规模达170亿元的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文化产业产值才5亿元,是假借发展文化之名行房地产之实。
吕晓宁表示,曲江新区从2002年开始,先后投资300多亿元,建成了大唐芙蓉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在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了5700亩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10年间,新区房价也从每平方米3000元涨到了1万元。“曲江模式”制造了土地增值暴利,土地出让金成为曲江新区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是因为它紧邻西安市区,有开发房地产的市场基础,如果离市区远,买房人少,文化地产的增值链条就很难实现。
“文化产业项目我全赔了也无所谓,反正地拿到手了;地现在都不批了,借文化产业我还能最便宜地拿到地,以后地的增值,都能让我赚够。”一位投资打造文化产业园区的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一些专家指出,对于文化产业园项目,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核。特别是对于利用新批用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要避免企业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名义拿地,做没有文化含量的传统工业,甚至做地产开发。
这种借文化产业乃至其他国际扶持的新兴产业之名发展炒地皮的趋势,实质上是当前国家严控土地政策下演变出来的又一个打擦边球式的对策。其关注的重心并不在发展文化,而是在于地产开发。目前出现的“借文圈地”主要是看中文化产业获得的用地方面的政策优惠,这比房地产业通过拍卖获取土地成本更低,利润更大。因此,搞文化看起来是最堂皇的理由,实则是最危险的占地,毁地行为,实则侵害农民利益。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呼吁,政府有关方面应该高度重视这些打着新光环的“圈地运动”。
此外,政府对一些实需占地面积不大的文化产业严格审查,减少审批,也可以减少投机行为,使其发展应由目前的重“量”转变到重“质”上来。
“文化空心”:透支历史资源 制造文化泡沫
现在许多文化园区为打出“特色”牌,纷纷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兴土木,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副总经理季美娟认为,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但关键在于要找准对社会和国人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资源。她举例说,三国城和水浒城吸引游客并非三国文化和宋代文化,而在于《三国演义》文化和《水浒》文化。
地处武汉市江夏区的谭鑫培文化园占地3600亩,是全国最大的京剧主题公园。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蔡明贵告诉记者,文化园计划总投资6.6亿元,目前已由政府投入1.2亿元左右,建成文化主题公园、谭鑫培古戏楼。下一步,还计划在文化园内修建仿明清一条街、谭鑫培博物馆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游客稀少,谭鑫培戏楼因为演出成本较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蔡明贵表示,京剧大师谭鑫培生于江夏,区里想借着这个文化名人发展文化产业,但主题公园的维护费每年都在400多万元,实现盈利收回成本可能是一个较长的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认为,如果文化园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够深厚,很难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反而会透支破坏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学者、西安外事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肖云儒也认为,透支历史文化资源,过度策划趋势值得警惕,一旦脆弱的文化生态无法承载超负荷的策划和开发,反而会破坏固有的历史文化景点,弄得古不古今不今,实为不伦不类。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