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媒崛起 美国本土大报式微
关键字: 法新社普利策新闻奖媒体纸媒网络法新社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拍摄的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的一起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获得突发性新闻摄影奖,这是法新社首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通常只颁给美国媒体,颁给非美国媒体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上极为罕见。此次法新社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因记录去年12月6日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起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的一幅新闻图片获得此奖。
2012年度普利策奖于当地时间4月16日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这是充满惊奇的一届普利策奖。在颁出的14个新闻奖中,往年统治这张榜单的大报纷纷隐退,传统夺奖大户《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均颗粒无收,仅《纽约时报》收获两个奖项;而在获奖名单中,罕见地出现了一家非美国媒体法新社,获得突发性新闻摄影奖;此外,两家网络媒体也得到了各自历史上的第一次普利策奖。在文学艺术类奖项中,非虚构类奖35年来首次空缺(该奖项上一次空缺为1977年)。
法新社首获普利策奖
普利策新闻奖通常只颁给美国媒体,颁给非美国媒体在普利策新闻奖历史上极为罕见。此次法新社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因记录去年12月6日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起自杀式炸弹爆炸事件的一幅新闻图片获得此奖。马苏德·侯赛尼是法新社雇员,1981年出生在阿富汗。
对于此次普利策破天荒授予非美国媒体,普利策新闻奖网站编辑克劳迪娅·维斯伯格对外说,凡是刊登在美国国内报纸或者网站上的照片都符合普利策奖的评审条件,无论来源于哪家新闻机构。
实际上,2008年路透社曾获得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
《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颗粒无收
往年的夺奖大户《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中,仅《纽约时报》为这些传统大媒体挽回颜面,而它也只获得两个奖项。
《纽约时报》因关于美国富人寻找漏洞避税的系列报道获得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在这篇报道中,《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科西恩尼维斯基以一系列清晰的报道,穿过复杂的法律丛林,清楚地揭露了美国最富裕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经常钻法律漏洞、如何避税的。
此外,《纽约时报》记者杰弗里·盖特曼因对东非这个被人忽视但在战略上越来越重要的地区的饥荒和冲突进行了生动报道,为《纽约时报》拿回第二个普利策奖项——国际报道奖。
除《纽约时报》外,其他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媒体很多来自美国地方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也少有听说,其中包括《费城询问者报》、《塔斯卡卢萨新闻》、《爱国者新闻》、《陌生人》、《丹佛邮报》。从获奖内容看,今年的获奖新闻和图片涵盖了过去一年美国和世界重大新闻议题,从阿富汗、伊拉克、非洲到美国国家的腐败,到电影、体育、城市建设,甚至到地方小镇的性丑闻等等。
网络媒体再获奖
传统大报的萎靡,反衬出网络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崛起。其中《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和政客新闻网(Politico)两家新闻网站获得它们历史上的第一个普利策奖。但这并不是普利策历史上首次把新闻奖颁给网络媒体,在2010年,创办仅两年的非营利性民间新闻网站ProPublica曾赢得普利策奖,成为首个问鼎美国新闻界最高奖的网络媒体,当时有人视之为互联网新闻的里程碑式胜利。而在将来,这一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005年成立的《赫芬顿邮报》已经是目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他们的整个运作完全参照美国大报的采编流程,与《纽约时报》的唯一区别就是没有发行纸质版,而政客新闻网(Politico)至今还是非营利性民间机构。
政客新闻网由两名《华盛顿邮报》老员工创办,除了鼎鼎有名的新闻网站,他们还出版一份纸质日报,而此次获奖的作品是马特·伍尔科尔的社论漫画,讽刺了席卷华盛顿的党派政治。“我用笔和墨水创作水彩画,我为老派媒体工作。”作者马特·伍尔科尔说。无论是《赫芬顿邮报》还是政客新闻网,这两家获奖网络媒体,其实它们的运作跟传统媒体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过分强调它们的网络身份,反而忽视了传统媒体力量在网络媒体中的影响力。
普利策新闻奖于1917年根据美国出版巨头约瑟夫·普利策遗愿设立,每年由哥伦比亚大学颁出。普利策奖共设立21个奖项,包括14个新闻类奖项和7个文学艺术类奖项。除新闻类的公共服务奖外,每个奖项奖金为1万美元,而公共服务奖的获得者将得到一枚金质奖章。
获奖名单
新闻类
公共服务奖
获奖者:《费城询问者报》
获奖理由:《费城询问者报》因对费城广泛存在的校园暴力做追踪而获奖,它用文本和视频材料详细描述了校园暴力现象和罪恶,呼吁社会改善教师和学生安全。
突发新闻奖
获奖者: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新闻》记者
获奖理由:《塔斯卡卢萨新闻》记者采用社交媒体及传统报道方式对一场龙卷风进行了有胆识和魄力的报道,该报通过其自身报道去帮助定位失踪人员,在电力中断情况下,该报不得不求助50公里外的印刷厂。
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者:美联社记者马特·阿普佐、亚当·高曼、艾琳·苏利文、克里斯·霍利及《西雅图时报》记者迈克尔·J.贝伦斯、肯·阿姆斯特朗
获奖理由:《西雅图时报》记者迈克尔·J.贝伦斯、肯·阿姆斯特朗揭露了华盛顿州一政府部门擅自更换病人用药的情况,该政府部门用便宜但危险的药物替换了安全但稍贵的药物。
美联社记者马特·阿普佐、亚当·高曼、艾琳·苏利文、克里斯·霍利揭露了纽约警方在秘密监视穆斯林社区的日常生活,报道引发了国会调查,并激起了关于国内情报搜集的辩论。
解释性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科西恩尼维斯基
获奖理由:《纽约时报》记者大卫·科西恩尼维斯基以一系列清晰的报道,清楚地揭露了美国最富裕公民及公司是如何经常钻法律漏洞、如何避税的。
地方新闻报道奖
获奖者: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的萨拉·加宁及《爱国者新闻》的记者
获奖理由:萨拉·加宁及《爱国者新闻》的记者勇敢揭露了涉及前足球教练杰里·桑达斯基的性丑闻。
国内报道奖
获奖者: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记者大卫·伍德
获奖理由:《赫芬顿邮报》记者大卫·伍德对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严重受伤的美国士兵在身体和情感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国际报道奖
获奖者:《纽约时报》记者杰弗里·盖特曼
获奖理由:《纽约时报》记者杰弗里·盖特曼来到东非,对越来越严重的东非大饥荒进行了报道,引起世界对这一被忽略角落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的关注。
特稿写作奖
获奖者:西雅图周刊《陌生人》的伊莱·桑德斯
获奖理由:西雅图周刊《陌生人》的伊莱·桑德斯根据一名在残忍攻击中幸存的女子的勇敢证言及案件细节,写出了该女子及其不幸遇害男友的遭遇。
评论奖
获奖者:《芝加哥论坛报》的玛丽·施米奇
获奖理由:《芝加哥论坛报》的玛丽·施米奇以其切实和内容广泛的专栏文章,展现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性格及文化。
批评报道奖
获奖者:《波士顿环球报》的韦斯利·莫里斯
获奖理由:《波士顿环球报》的韦斯利·莫里斯的电影批评智慧而又别出心裁,行文精确,其评论穿透于艺术影院与票房之间。
社论写作奖
获奖者:空缺
社论性漫画奖
获奖者:《政客新闻网》的马特·伍尔科尔
获奖理由:《政客新闻网》的马特·伍尔科尔的社论漫画讽刺了席卷华盛顿的党派冲突。
突发性新闻摄影奖
获奖者:法新社的马苏德·侯赛尼
获奖理由:2011年12月6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处拥挤的宗教圣地遭自杀人弹袭击,法新社的马苏德·侯赛尼拍摄了一张女孩在尸体上哭泣的照片。
特写摄影奖
获奖者:《丹佛邮报》的克雷格·F·沃克
获奖理由:《丹佛邮报》的克雷格·F·沃克以一组引人动容的图片,记录了一名伊拉克战争士兵回国后,经历的创伤后遗症痛苦。
文学艺术类
虚构类
获奖者:空缺
戏剧类
获奖者:奎亚拉·阿里格里亚·休德斯
获奖作品:《一匙水》
历史类
获奖者:曼宁·马拉布尔
获奖作品:《马尔科姆·X》
传记类
获奖者: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获奖作品:《乔治·凯南传》
诗歌类
获奖者:特雷西·K·史密斯
获奖作品:《火星生活》
非虚构类
获奖者:史蒂芬·格林布莱特
获奖作品:《掉头:世界如何进入现代》
音乐类
获奖者:凯文·伯茨
获奖作品:《寂静夜晚》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