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晨: 中美“一带一路”合作,不妨从地方、企业入手
关键字: 一带一路美国得克萨斯州美国智库特朗普得州的积极心态是有深刻原因的。历史上,这里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地区,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因此,“一带一路”中蕴含的开拓精神与美国西部、得州自身的历史和集体记忆能够产生共鸣。比如,笔者在讲述“丝路精神”的时候,好几次被提问者联想到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虽然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但在开拓精神方面,确实有一定的相通。
现实中,目前得州正在掀起“南进运动”——得克萨斯在美国版图的西南部,东部和加州的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搬到此地。在小小的奥斯汀,已经有以“硅山”和“日落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而且产业链条在美国来说相对比较完善,奥斯汀产业园区里也聚集了若干第二产业及配套服务业。在笔者到访产业园区的过程中,不少从业者都表达了与中国加强商业合作的渴望。
不过,与当地对与中国合作的热情相比,中国的“知识供给”明显不足。当地高校、智库与企业均反映,虽然得州高校有一定的中国留学生,但从国内来的中国学者数量还是很少,能为他们讲“一带一路”的就更少了。他们热切希望能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知识供给”。与此同时,中国学者却有点“看不上”。好几位同行在听到笔者到访得州时,都觉得有些不理解,问为什么到那个地方。
短短三天的行程,收获很大,至少有三点启示:
第一,美国首都和中心城市以外,有一大片“广阔天地”,有潜力成为中美合作的热土,可大有作为。现在中美知识界交流越来越多,但中国学者的眼界仍不够开阔。中国学者不应当拘泥于华盛顿等中心城市、主流智库,应当多尝试到美国各州看看。不止是得州,而是具有一定普遍性。
第二,商界、企业家、从业者是中美合作的“先锋”。在这里,笔者坚持一个判断:商人比学者对机遇与风险有更敏锐的嗅觉判断。与“酱缸”里的政客和智库不同,美国企业界有务实、创新的传统,少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禁忌。因此,中国学者应当多与美国企业界加强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也多为他们提供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知识供给”。
第三,地方交流、企业合作是推动美国对接“一带一路”的“打开方式”。 尽管美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然而美国官方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仍然有迟疑。而美国地方州市、企业商界走在了前面。其中,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布朗访华,表示加州要参加共建“一带一路”。这已经让得州一些人士感到不能“甘居人后”了。
不过,目前中国智库对美国地方州市、企业商界的“研究供给”还严重不足,也缺乏对此的研究。因此,不妨从地方、企业层面入手推动中美“一带一路”合作,研究先行,树立并研究一些成功案例,从中概括出适合中美两国的合作方式,进而再推动更高层面的对接。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评论 93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评论 96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评论 134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评论 69最新闻 Hot
-
“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
内斗升级!“问关税怎么办,四个人四个说法”
-
特朗普粗鄙羞辱谈判各国
-
“你个共和党人,想造反”
-
美国:对不起,我们又改了
-
他喊话欧盟:对中国,还不快调整
-
日本:国难当头,要不给国民发点儿钱吧
-
马斯克又骂纳瓦罗“傻蛋”,白宫打圆场:男孩嘛,都这样
-
梁振英证实女儿梁齐昕不幸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
卢拉:特朗普想给全球定规矩,行不通
-
李在明辞职,准备参选韩国总统
-
美军指挥官发愁:武器都运到中东,对付中国咋办?
-
“复活”史前生物?美国一生物公司宣称培育出恐狼幼崽
-
“52%美国人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
-
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