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很多人觉得消费拉不动经济,那是没看到中国震撼全球的生产力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46:442021年全球金属产出约28亿吨,分为铁矿石、工业金属、技术与稀有金属三类,中国基本有超过一半的产出或者消费。2021年中国消费14.2亿吨铁矿石,占世界62%,是第二名印度的8倍。前十种有色金属,中国2022年生产6774.3万吨,占全球56%,其中产氧化铝8186.2万吨占全球59%,精铜1106.2万吨占全球43.1%,是外国前12之和。技术和稀有金属中,2022年中国稀土矿产出占全球70%,稀土加工占90%,镓产量占95%,锗72%。
我国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巨大生产优势,就是化工。化工其实非常重要,是工业、农业、医药、建筑、能源等多领域的基础。化工特性是门类繁多、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很适合中国。许多化工项目投资极大,需要强大的投资与建设、运营能力,也需要生产技术。技术可以买,但化工厂粗放管理容易出事故,运营需要大量负责任的中低层技术人员,这方面中国优势很大,沙特、德国企业投入巨资合作。
2021年中国化工产值占全球43%,是美国4倍,欧盟27国的约3倍,政府规划是2030年占全球50%。中国并无化工资源优势,但是深加工做得好。化工产业产值很高,石化行业2022年出口3564.8亿美元。抓住了面板、新能源等多个产业大机会的合肥GDP狂飙突进,但是福州不声不响地GDP同时破万亿,几年来贴身肉搏压了合肥一头,靠的就是数个千亿产值的大化工项目。
由于中国化工产品需求太多,有机化学品和合成材料仍然是净进口状态,不过进口大降、出口增加。2022年,有机化学品进口量同比降26.6%,出口量同比增11.3%,净进口量2280.4万吨,同比降45.7%;合成材料进口量同比降9.7%,出口量同比增12.3%,净进口量2130.4万吨,同比降24.5%。化工行业的进口替代在快速推进,而中国化工产值占比如此之高,仍然要净进口,说明我国在全球工业生产中的占比超乎想象地高。
一个有趣现象是,中国不少产业的全球占比是30%,虽然GDP占比不到18%。如农业GDP占全球30%,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汽车产量占全球30%,发电量占全球30%。但是根据钢铁、水泥、金属、化工等基础产品的产出来看,一些统计应该是低估了中国的生产力。
如中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般是7%多点,美国是4.0%-4.3%,两国建筑业增加值中国要稍高一点。2023年一季度,中国建筑业增加值1982亿美元,占GDP比例跌到4.8%,美国占比4.0%,增加值2655亿美元,比中国还高三分之一。但是中国每年新建住宅数量约是美国6-8倍,钢铁、水泥用量是美国13倍、22倍。两国建筑业增加值相当,是因为美国增加值里包含了太多人工成本、附加成本,实际产出并不高。
再如2022年中国工业用电占全部用电比例是64.8%,全球是约40%。因此,中国工业用电占全球比例是约50%,与许多工业产出的数据就相符了。美国工业用电占比是26%,工业用电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2023年美国工业用电还在下滑。但是美国制造业增加值有中国的一半,说明单位用电的增加值比中国高不少。
不少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很多制造业产品在中国看来也没啥,技术上还能看看的不是太多了,但是增加值就非常高。如近来看到一款外国冲牙器700多元,中国160元的替代产品性能体验还要更好。这样震撼的产品价格对比已经有过多次,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发生。
以上多类数据能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力应该占到全球的50%了。这是靠多年来持续投资实现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绝招。可以说,投资本身就是在滚动指数增长的,前面的投资让后面的投资能力更强,其增速还高于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率。如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57万亿元,是1990年的126倍,而名义GDP只有64倍。
笔者早就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并不是凯恩斯式的“经济低谷时增加投资”,而是持续30多年都是投资高增长。不可能几十年都是凯恩斯刺激经济,投资高增长本身就是一个模式。在这个阶段,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很简单,消费是投资的结果,投资形成产能与基础设施,消费才有基础。虽然中国消费增长也是全球最高远超其它国家,但其根源是投资。
1990-2022年,中国年均名义经济增长率是13%(以汇率计),而印度是7.6%。当初几乎一样的GDP数据,30多年长期下来,区别是五六倍。这样的长期经济增长,只可能用投资拉动实现,靠消费拉动绝对做不到。
这个道理以前争议很大,中国投资、印度消费,谁的经济模式更优秀,到2010年还是挺印的声音更大。中国内部容易看不起印度,其实印度的长期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中算得上优秀(32年能持续每年7.6%),国际上看好印度并不是没有道理。中国主要还是创造了投资拉动的绝招,这是发展中国家学不了的。
但是也要注意到,投资拉动这个道理,真的已经过了它适用的阶段了。道理很简单:工业产出都占全球50%了,规模太大了,量变导致质变。当然还要大力投资,但是每年50万亿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即使不增长,也是极大的规模,完成的建设会让别国无比震撼。投资本身的增长已经到尾声了,增长率不断下滑,从高峰期的20%到4%以下。就如房地产投资,中央判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要转入新阶段了。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理非常好,功劳很大,创造了极为震撼的发展奇迹。但是我们发现,要和它说再见了。这有个心态问题,往坏里说,客气点是投资“边际效应递减”,过去管用的经济模式不行了,不客气就说投资造成的大问题要“爆发”,提出“中国经济见顶论”。换位思考,任何发展中国家要有中国这个产能,都会是很幸福的事,但只能流口水。即使美西方也不时表示忧虑或者羡慕,害怕一个个产业被中国统治。
对投资的性质,可以果断地判断。一是我国还会有极大的绝对投资规模,不能否定投资的重要性,更不应该唱衰。投资会一直是我们的看家本事,哪里有机会,投资扑上去多半能占领行业或成为最大玩家,哪里需要优化,哪里就会有投资。例如房地产也不是不要投资了,建筑业会一直是重要经济部门,中国人改善居住的需求会一直有,而且会非常巨大。
二是投资规模本身应该就这样了,相对整体经济规模的比例会不断下降。投资规模不再需要大幅上升,因为主要的基建、产能,已经大体成型,工业产出规模也够了。近来外国人到中国到处拍视频流行起来,我们自己也惊讶地发现,所有地区的基建都不错了,看上去比发达国家不差。新基建、高新技术还需要大力投资,但从规模上不可能带动整体投资加速增长,也会饱和。
如果投资无法拉动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增长靠什么?很简单,就是靠消费。这个道理一定不要想太复杂了,越简单越好。中国投资出了占全球50%的工业产能,中国人的消费就有坚实的基础。手里抓着这么大的投资成果,不少人却在哀嚎“消费不行”,这是被一些不利的短期因素影响了,不是主要逻辑。一般人容易被短期信息影响,忽视长期趋势。
我们来看看,中国极为明显的长期趋势是什么,看看消费的情况。
消费概况
前一节论证了,中国的生产力极为强大,消费的物质基础没有问题。不要小看这个成就,意义之大怎么说都不为过。发展中国家只有我们是这个状态,一些所谓的发达国家是靠透支借债进口商品维持生活水平的。再考虑到我们占了全球工业产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地球唯一了。
中国、美国、日本、印度、越南最终消费占GDP比例,1990-2021
国际上用“最终消费占GDP比例”来评估消费占比,又分为居民最终消费以及政府最终消费两类。中国近年来的最终消费占比在55%左右,在大国里是最低的,只比爱尔兰、卡塔尔、新加坡、文莱、卢森堡等人口不多又情况特殊的小国低。美国是82%左右,日本约75%,印度约72%,越南约65%。除中国以外,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规模稍大的国家,最终消费占比基本在64%以上。中国固定资产形成与最终消费占比两个图,形成了一上一下的鲜明对比。
中国在90年代消费占比60%-65%,算是“相对正常”些的时期。后来投资力度上来了,消费占比就不断下跌,2010年到了48.9%的惊人低点。到2016年消费占比回升到55%,这几年上升势头受了影响,主要是房地产投资热潮,以及疫情压制了消费占比。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6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6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7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