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上半年国内车企召回数量排行及盘点
关键字: 车企召回投诉【本文来自车质网研究院】
2018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发布汽车相关召回公告95个(包含工程车辆及轮胎召回),与2017年同期相比减少19个。其中,涉及40余个汽车品牌,召回总量490余万辆,召回总量较去年同期上涨约2.4%。2018年上半年,召回次数虽然略有减少,但召回总量却有所增加,一方面 “高田气囊”事件影响仍在,另一方面则与上半年集体投诉事件多发不无关系。
为便于消费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上半年国内召回情况,车质网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告进行整理,按召回数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最终得出以下排名:
上半年度召回的主要特点如下:
1、集体投诉事件推动企业积极召回
2018年汽车行业集体投诉事件频发,年初的“机油增多”事件波及了部分日系品牌和自主品牌,蔓延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前所未见。在车质网的多次呼吁和推动下,相关厂家相继启动车辆召回程序,并针对“机油增多”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尽管一波三折,但最终得到了相对圆满的解决。其中,长安汽车于2018年3月2日发布召回公告,召回252,087辆CS75汽车,在给出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承诺对本次召回范围内的CS75发动机相关零部件实行终身免费质保。东风本田则在5月16日发布公告,召回130,455辆搭载1.5T发动机的2018款思威(CR-V)汽车,并且在召回的同时,还宣布了包括召回车型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终身包修、发动机如果因为机油增多损坏免费更换发动机总成、赠送500元代金券和免费保养一次等多项跟进措施。
在面对集体投诉爆发时,企业的应对策略不尽相同,但只有主动召回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对品质负责的态度,为用户的安全和生命利益考虑,愿意为自己的问题承担责任的体现。不难看出,当前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维权手段的日趋理性,集体投诉或许未来将成为一种常态,它对于推动国家职能部门更好履行监管职责以及企业加强自身监督自查都存在积极的推动意义。
2、召回并非万能 合理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2018年2月8日,因制动总泵缺陷,东风日产宣布召回部分新蓝鸟、新骐达、新生代骐达及轩逸、全新轩逸汽车,共计689031辆,成为东风日产国内召回数量最多的一次,同时也令其成为2018年上半年召回数量最多的车企。同样与集体投诉事件相关,不同的是,这次集体投诉事件是发生在东风日产召回之后。
针对召回车型制动总泵缺陷,东风日产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免费为涉及车辆的制动总泵加注专用硅油,防止因摩擦造成油封翻转,而对于油封已发生翻转的车辆,厂家会予以更换制动总泵进行处理。”。这一方案一经发布,便引起部分以逸轩为代表的车主的强烈不满,质疑厂家召回方案不合理,拒绝接受这一解决方案(详见:有隐情?部分轩逸车主拒绝东风日产召回方案),从而引发大范围的集体投诉事件,截至目前该事件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能主动实施召回消除产品缺陷,这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当下的环境也需要鼓励,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及时听取车主对召回效果的反馈意见。事实证明,主动召回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利人利已,用不好则损人不利己。当下,消费者不仅关注企业产品的品质好坏,更看重企业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因此,企业在面对产品缺陷时,不应匆忙实施召回来消除负面舆论,而需从维护用户利益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和分析缺陷问题,在有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后,实施主动召回,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
另外一件与东风日产类似的事件发生在大众进口车型——途锐身上。从2017年开始网络上陆续出现了大量车主反馈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气口设计有缺陷,导致车辆发动机进水的情况。而大众对于车主的投诉置若罔闻,一直到2017年8月底,才在官网发布了一条声明,称将为车主“拆下进气管道的不必要的排水阀”外,再无其他具体措施,并否认车主提出的“大众途锐存在设计缺陷”的质疑。这一简单粗暴的方案不但没能根本解决漏水的问题,反而增加了因缺少阀门形成进气涡流噪声的风险,此举再次引发了大众途锐车主的愤怒,途锐“进水门”事件投诉升级。
2017年12月,在多次与大众沟通无果后, 51名大众途锐车主被迫拿起法律武器,一纸诉状将大众汽车告上法庭,成为国内首例车主集体诉讼案。迫于种种压力,大众汽车在3月7日发布召回公告,宣布因“空滤进水隐患”召回33,142辆大众途锐汽车。这也同样成为国内首次由车主集体诉讼所引发并推动的企业被动召回事件。然而,大众途锐在召回公告中依然未承认进气管存在设计缺陷,更令车主愤怒的是,对于大众汽车提供的召回措施,不仅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油耗与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降低车辆涉水高度,引发新的危害。对此,在法院的调节下,参与诉讼的途锐车主对问题车辆进行了第三方鉴定,截至目前,鉴定结果尚未公布。
3、日系、德系成召回大户 召回总量超360万辆
从各国别来看, 2018年上半年日系品牌无论是在召回次数还是召回总量方面均名列榜首,共计召回30次,涉及车辆2,494,202辆,占比接近2018年上半年召回总量的一半。受“高田气囊”余波影响,上半年相关召回数量达1,118,596辆,涉及日、德、美、欧等17个车型品牌,其中日系车型占比高达94%。
德系品牌上半年召回次数仅次于日系品牌,共实施召回25次,召回总数1,284,769辆,日系和德系品牌召回数量总和超过了上半年召回总量的3/4。其中,一汽-大众奥迪因“发动机辅助冷却液泵”缺陷成为德系品牌中召回数量最多的品牌,共召回659,049辆汽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宝马530Le作为德系品牌中唯一一款召回的新能源车型,此次因“燃油泵回油管设计及装配缺陷”问题共召回2001辆汽车,虽然数量不多,但含义颇深。
反观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共召回9次,召回车型共计330,800辆,召回次数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召回数量有所增长。总体来看,自主品牌在对待主动召回的态度上,与合资和进口品牌间还有一定差距。如今,自主品牌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品牌和产品力均有明显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理性面对产品缺陷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能秉承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实施主动召回,修复产品缺陷,才是一个成熟品牌该做的事。
- 原标题:2018上半年国内车企召回数量排行及盘点
- 责任编辑:陈燕妮
- 最后更新: 2018-07-12 09:36:05
-
中汽协: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4.9%和111.5%
2018-07-12 07:27 汽车 -
福特中国为傲慢付出代价?10年7换高管 又遭18年来最大跌幅
2018-07-11 20:38 汽车 -
双积分首次交易供小于求,比亚迪卖积分比卖车赚钱
2018-07-11 16:44 汽车 -
年底量产到底靠不靠谱?FF美国工厂探秘
2018-07-11 08:57 汽车 -
苹果前员工要回中国加盟小鹏汽车?FBI:抓起来!
2018-07-11 08:45 苹果新“品” -
英伟达将与戴姆勒和博世共同研发无人出租车
2018-07-11 08:37 汽车 -
现场|小鹏汽车广州新总部交付延期 肇庆自建工厂依然荒芜
2018-07-11 08:31 汽车 -
-
特斯拉正式落地上海!应勇与马斯克共同见证
2018-07-10 20:00 汽车 -
长安汽车6月销量下滑19.1% 长安福特跌幅超50%
2018-07-10 19:44 -
想不到中德这两家公司的缘分续上了
2018-07-10 18:41 汽车 -
310亿订单!中企挺进德国“工业4.0”腹地设厂
2018-07-10 17:37 汽车 -
因排放问题 戴姆勒停止卡车发动机交付
2018-07-10 16:04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破百万 自主板块仍是主要增长点
2018-07-10 15:50 汽车 -
马斯克10日抵达上海 或与政府商讨建厂事宜
2018-07-10 15:10 -
动力电池大洗牌:宁德时代独撑大局,沃特玛黯然出局
2018-07-10 10:28 汽车 -
背景亮了!蔚来与博世签署战略合作
2018-07-10 09:52 汽车 -
五大地产商“卷款”造车!韭菜们小心
2018-07-10 09:11 汽车 -
宝马将从宁德时代购买47亿美元的电池
2018-07-10 08:26 汽车 -
神车思域终遭召回 本田何时把最后的烂摊子收拾干净?
2018-07-10 08:06 汽车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