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巴马历年国情咨文大盘点:经济是重点 中国不可少
关键字: 2015国情咨文奥巴马奥巴马国情咨文国情咨文共和党民主党美国国会美国经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1月20日晚9点(北京时间21日上午10点)发表国情咨文,这是他总统任期内第六份国情咨文。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是美国统治阶级的施政纲领,主要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美国惯例,每年年初,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
国情咨文现场
奥巴马上任以来已发表了五份国情咨文,在历次国情咨文中奥巴马一般都会聚焦经济增长和医疗改革法案等。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奥巴马的历年国情咨文。
2010年1月27日,奥巴马就任总统一年后,发表了他的第一份国情咨文。当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久,美国失业率达到了10%,民众面临巨大生活压力。因此在奥巴马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使用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谈论了美国的经济衰退问题,
奥巴马承诺首先解决就业问题,停止对富裕人口减税,不对低收入家庭加税。他还在谈到了他的医改方案,表示此方案将使美国财政在20年内赤字减少1万亿美元,剩余篇幅用于阐述他的安全和外交政策,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和美军必将在阿富汗获胜,还表示如果伊朗不改变核政策将受到制裁。
2011年1月25日,奥巴马发表第二份国情咨文。由于在2010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失掉众议院多数席位,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再次主打经济牌,欲重塑形象,从而加大2012年连任胜算的砝码。
此次国情咨文仍然主要聚焦在削减赤字、降低政府开支和提高就业率等问题上,奥巴马呼吁提高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但由于美国债务没有减低的趋势,最终导致了2013年美国政府关门。在这份国情咨文最后仍然是警告伊朗和重申从伊拉克撤军。
2012年1月24日,奥巴马发表第三份国情咨文。由于2011年反恐局势的重大进展,当年国情咨文演讲与以往以经济开篇略微不同。奥巴马以伊拉克撤军和本•拉登被击毙为开端,强调美军在反恐问题上所做的“巨大牺牲”和“成绩”。不过随后奥巴马仍然老调重弹了经济增长问题。
在国情咨文中他号召通过制造业、能源部门的增长来促进经济增长。“公平”成此次国情咨文的焦点。奥巴马在演讲中向全国民众描绘了一幅“可持续的美国经济蓝图”。表示政府将更多地扶持私营部门与普通民众,通过确保机会公平分配来推动经济复苏。
2013年2月12日,奥巴马发表第四份国情咨文。当年是奥巴马连任总统后首次进行国情咨文演讲,经济议题仍然占据了首要位置。奥巴马还“梳理”他的政绩,称美国就业岗位增多,住房市场正在回暖,股市也在反弹。
反恐方面,奥巴马当时称,发动“9.11”袭击的“基地”组织已名存实亡,但确实有更多分支出现造成了威胁,所以美军士兵必须在海外训练更多当地军事人员,帮助他们剿灭恐怖分子。这份国情咨文里还谈到了移民问题、控枪计划和提高最低时薪标准等。奥巴马还承诺,将“不再增加一毛钱的财政赤字”。
2014年1月28日,奥巴马发表了第五份国情咨文。他称2014年可能是美国的“行动之年”和“突破之年”。由于此前的政策主张在国会经历一系列挫折,奥巴马还显露出“单干”意愿,“威胁”在国会阻挠的情况下不惜动用行政命令施政。
奥巴马重申了增税和减支并举削减预算赤字的原则,还呼吁呼吁议员们不要因党派分歧阻碍“最基本的民主功能”,强调“美国只有团结一心才会更强大”。这份国情咨文外交事务着墨不多,主要提到如期完成自伊拉克、阿富汗撤军计划的承诺和反恐、网络安全、伊朗核、发展援助问题。
此外,在奥巴马的历届国情咨文中,都能找到中国的身影。其中2010年至2013年正式国情咨文中分别提到中国2次、4次、5次和1次。在2014年的演讲中,奥巴马2次提及中国,称要与中国展开经济、科技竞争,鼓励美国企业加快创新脚步。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赵晓明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142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23“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13“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4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73最新闻 Hot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
“牢记二战日军士兵勇敢精神”?美防长又被喷了
-
上个任期自己签的协议,特朗普可能也不认了
-
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
美防长秘密文件曝光,又冲中国来
-
“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
离大谱!美防长“迷惑行为”再+1
-
“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
丹麦忍无可忍,“怎么说话呢!”
-
尹锡悦“最后一搏”?文在寅遭检方传唤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