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晓雯:遇上这样的大陆观选团,外媒的内心是崩溃的
关键字: 台湾台湾民主台湾大选观选团台湾选举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民主随后一位来自河南的24岁耿小姐冷淡地表示,“选举和我无关,所以我不准备关注。”33岁的简先生对着记者就推销起“中国经验”:“在中国大陆,人大代表将会出面投票,而普通人则不用”他说,“我们并不感兴趣,这个权利并不重要,只要国家稳定,人民想做什么都可以。”《洛杉矶时报》当然不会告诉美国读者,所谓“出面投票”的人大代表,也是被选出来的。
suixirenjia解读:
世界是多样性的,应该允许民主有多种形式,美国认为自己的民主好,尽可以自我享受,又何必拿枪炮逼着向别国推销?其实后面也有非常自私的心理---让别国也“民主”了,就可以做它的小兄弟,小家奴,小提款机,甚至小老婆。最好是世界有多国多制,不搞清一色。搞多极化不搞一国独霸。记得习总访美时,奥巴马现在也不得不承认的了。不过,事后,他又反悔说:不!美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可见已经肾亏了还强作阳刚。
受挫的外媒:这酸爽
不要以为这样就能打击到这群“好事者”,外媒的功力还不容小觑。
细看这些外媒报道,其中瞧不上台湾民主的,都是学生、劳动者或是普通人,理由无非是有钱任性,或是埋头打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算盘,一个个too young,too simple。BBC中文网2014年11月的报道里就说了,“国家媒体常常突出基层选举中的买选票和贿选,给人以‘民主’是个伪概念的印象。”——言外之意是,民众被蒙在鼓里。
各家外媒于是祭出专家学者,要为台湾扳回一城。
在出租车司机面前败下阵来的《华尔街日报》表示不服,调出2013年陈光诚应邀访问台湾时说的话,“今天的台湾就是明天的中国,中国必须遵循着台湾的民主道路。”此外,该报竟采用民运人士的言论为大陆代言。“游客们也担心向记者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他们相信共产党所说的民主会带来动荡。”“年轻时追求过民主的那些人,如今已经四五十岁,他们觉得民主不再有希望才自欺欺人地说我不要民主。”这位民运人士继续说道:“他们害怕,如果追求民主,政府会派出军队,但我不认为这些人就不想要民主了。”
也不知用民运人士代言大陆民众是什么逻辑?是不是和麦卡锡代言美国梦差不多?
被持续暴击的《时代》引用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冲平(Lin Chong-pin)的话,称“大陆学生不能像港台学生那样,徜徉在没有防火墙的自由媒体环境里。”——千万保护好林教授,别让天涯的网友伤害他。
BBC中文网渲染中国媒体刻意低调报道“大选”,称中国大陆官方电视台以及主要报章报导台湾选举的篇幅明显较港台传媒小,且在报导时不同程度地避免直接提及“总统”字眼。“在周六(1月16日)投票当天,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以及包括北京《新京报》、上海《新闻晨报》及华南的《南方都市报》等较有影响力的非官方报章均未以头版报导台湾选举。”而是将“亚投行”开业仪式放在了头条。
这一大通,真是冤枉啊!中国那么大,省换届选举这种事儿,上头也就是知会一声发个通稿。像是这样:
《纽约时报》也和中国媒体较上劲儿了,称“在国家新闻媒体报道台湾‘大选’的文章里、甚至在更自由的论坛上,都充斥着委婉语‘大选’、‘领导人选举’或是‘台湾地区选举’,即便‘总统选举’出现,仍是带着引号的,就好像这是不合法的一般。”
——嗯嗯,你们最懂引号了,外媒屡次三番给中国恐怖分子打引号的旧账,我们都还记着呢。
什么是真正的台湾“惊奇”
尽管外媒报道就那样了,但Quora上的一个问答却让人心头一热。有人问,大陆学生到台湾感到最惊讶的事是什么?
网友Zijun Yu回答说,这里的人对大陆人很友好,台湾人对待游客更多的是表现出“我们共享中国文化”、“我们是一家人”的热情。
一位匿名回答者客观对比了大陆和台湾各自的优势缺陷,比如台湾人积极拥抱日本文化,而这在中国大陆很少见。他自述并不是臧否中国,因为大多数的惊奇是由于台湾是一个小小的、相对孤立的、更容易管理的小岛,这里大多数人生活比较富足,而中国大陆则处在改革的道路上。
网友Stephen Yan说到,他25到35岁的台湾朋友都严重地受到教科书和政治的误导。虽然双方讨论中国古代历史时是一致的,但对中国近代史有所误解。他在台湾听到的第一首乐曲是《小苹果》,这让他意识到台湾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网友Kevin Cheng表示,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偏离常识。Pat Wang也表示,我们互相不够了解。“有些台湾电视节目充分体现了对大陆的无知,比如说买不起茶叶蛋云云。还常常把大陆的网络用语解释错,明明这些随便谷歌一下就能查到。”
网友Ling Xiang则表示,最让他惊奇的是,台湾不如自己想象中的现代化,“原以为台北会像东京一样,结果大失所望”。
这些回答里,没有媒体的立场,也鲜少偏见和激愤,更多的是冷静和客观。
在《纽约时报》2012年的报道里,第一次来到台湾的东北女孩走出九份火车站,站在雨中,为眼前的一幕感到困惑:一名国民党政客站在一辆敞篷小货车上,来来回回地在火车站外行驶,对着喇叭向路人大呼感谢。他刚刚赢得了台湾“立法院”中的一个席位。报道采访到一些大陆学生,他们说,觉得“自己有责任在学成后回家,告诉同伴和家人,民主是如何运作的”。
2012年,是台湾对大陆招生的起点,至今已经三年。当年的陆生已经经历过一轮选举,再不会“茫然地站在街头”。他们更多地像Quora网友,在几番惊奇过后,清醒地面对台湾的美好和疮疤。
推及陆客,根据台湾观光局统计,2015年1月到11月赴台旅客人数为941万6888人次,这个数字到了2015年12月已突破千万人次大关。2015年,陆客赴台人数占整体观光客的4成,达到400万人次,比两年前成长38.7%。随着更多大陆民众踏上台湾土地,这个小岛也将褪去神秘。
此时此刻,似乎只有外媒还停留在原地,只愿这次“打脸”能让他们醒悟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21“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21“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8“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90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70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刘非任杭州市委书记
-
打虎!副部级宋朝华被查
-
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同比减少15.9万对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