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叒见引力波 30亿年前一场用时0.1秒的大事件
关键字: 引力波黑洞合并认识黑洞的一块重要拼图
相较于此前两次热闹的引力波事件,这次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吗?对科学家们来说,意义不小。
如果你还记得的话,之前的两次黑洞合并,最后形成的黑洞的质量分别62(第一次)和21(第二次)个太阳质量。在LIGO探测到黑洞之前,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计算,宇宙中很难产生高于2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
即便是从观测角度看,我们在电磁波段看到的最大质量黑洞也只有15个太阳质量,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更高质量黑洞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
然而,LIGO给了我们一个惊喜!
更大质量的黑洞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之中。在这次探测中,人类又发现了49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进一步确认了更高质量黑洞的存在,扩大了我们对于黑洞的认知。
图4:引力波探测到的黑洞(蓝色和绿色)和电磁辐射探测到的黑洞(紫色)对比图,引力波探测到的黑洞质量都是比较大的。图中绿色的是新探测的黑洞系统GW170104。引力波探测到的黑洞(蓝色和绿色)和电磁辐射探测到的黑洞(紫色)对比图,引力波探测到的黑洞质量都是比较大的。新探测的黑洞系统GW170104用绿色标出。
此外,借助此次引力波事件,科学家们也对黑洞的自转做出了限制。
在天文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值,来表示黑洞转动的快慢。数值0意味着没有任何转动,1对应着黑洞视界面上的转动速度为光速。
限于数据质量的精度(误差较大),科学家们目前仅对合并后的黑洞转动快慢做出了限制,数值约为0.64,即黑洞视界面的转动速度约为光速的一半。
尽管对于合并之前黑洞的转动未做出很好的限制,但通过模型比对,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两个黑洞都存在着所谓“进动现象”(precession),也就是说,黑洞自身转动方向和两个黑洞绕转的轨道平面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一定夹角。
我们最为熟悉的“进动现象”,莫过于小时候玩过的陀螺——陀螺飞旋,除了自身的转动之外,还会围绕一个大圈进行绕转,这种自传物的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便是进动了。
而且,这一大事件还帮助科学家对双黑洞系统的形成机制做出了限制。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理论,用以解释双黑洞的形成:其一是原生双星系统,即两个大质量恒星诞生之初就在一起,之后一同演化到老,最终形成双黑洞系统;根据观测估计的话,银河系中有一半恒星处于双星系统当中,所以这种形成机制还是很有可能的。
另外一种形成机制是双黑洞形成于星团当中,最初的系统本来是一个黑洞和一个正常恒星,当该系统碰到另一黑洞时就会形成三体系统,恒星质量通常比黑洞小很多,所以恒星会被大质量的黑洞替换掉踢出系统,从而由原来的单黑洞系统变为双黑洞系统。因为星团中心通常比较致密,这种可能性也很大,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数值模拟,都已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那么,到底哪一种双黑洞系统的产生机制更靠谱呢?
按理论预计,原生双星系统诞生于同一片星云,两个黑洞的有效旋转方向和轨道运动方向通常是一致的。对于第二种交换方式而言,两个黑洞的旋转方向无需一致,可以指向任何方向,从而导致两黑洞整体的有效旋转方向和轨道运动方向不一定一致。
此次引力波观测拟合结果由此投出了重要一票:两黑洞的有效旋转方向和系统轨道运动方向不一致,倾向于第二种形成机制,是通过交换方式产生了双黑洞系统。
一条引力波研究的漫漫长路
惊喜不少,遗憾也还是有的。
因为实在太过遥远,我们看不到黑洞合并所在的星团,甚至连引力波所在的星系都没看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引力波的定位还是很差,毕竟几百平方度的范围之内包含着多达几十万个星系。
今年秋天,欧洲的Virgo探测器将一起加入观测,我们到时就有了三个探测器,观测的空间精度将会大大提高。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引力波源能有对应的电磁波辐射,我们就能够同时进行多信使(比如,X射线或者光学)的观测,从而精确确定其发生的空间位置。
LIGO每次探测到引力波事件,都会及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合作伙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观测到任何电磁对应体。黑洞系统在合并之前已不存在什么气体,所以不会产生任何电磁辐射,三次探测结果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但我们还有机会。
并非所有人类能够探测到的引力波都来自没有任何其它辐射的黑洞合并。双中子星合并、中子星与黑洞合并,以及超新星爆发等等,都会在产生引力波的同时产生电磁辐射。只不过受限于灵敏度,我们还没观测到而已。
可以确定的是,接下来随着探测能力的提高和更多引力波望远镜的建立,我们肯定会看到来自其它天体的引力波以及他们的对应体。
眼下,美国和欧洲的引力波天文台正主导着引力波的观测工作,随着LIGO探测的推进,中国的引力波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直接探测引力波的望远镜项目。
目前,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这两个空间项目正各自推进,将于地面探测原初引力波的阿里计划已通过立项,并开始建设。
除此之外,中国还准备利用刚刚建好的500米射电望远镜(FAST)和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SKA),以脉冲星计时阵的方式探测引力波。
引力波探测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昨晚的发布会上,有听众向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期待10年之后LIGO或引力波天文学能做出什么新发现呢?大卫·舒梅克回答道:“我期望着能有完全意想不到的、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事件的发生。”
宇宙就是这么奇妙,引力波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还将继续证明给我们看。
- 原标题:叒见引力波 关于30亿年前宇宙大事的科学家秘密会议记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孙武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16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35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45德防长劝乌克兰:别听特朗普的,这是投降 评论 220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31最新闻 Hot
-
匈牙利经济部长:这一点美国无法与中国匹敌
-
“韩总统大选前跟美国谈不成”
-
“美国的发言格格不入,基本被忽视了”
-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
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
“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的一个州!”
-
白宫官员称:下一个100天,特朗普还有更多“险招”
-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
美部长丢包案告破:被人用脚勾走的…
-
特朗普前首席经济顾问:我们最离不开的正是中国的产品
-
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
“没有中国烟花,美国明年怎么庆祝建国250周年”
-
特朗普:泽连斯基准备好了“割地”
-
美海军提议:日本可协助美军建造军民两用船
-
江西省国资委原副主任李键再次被查,曾因多次给苏荣送钱被通报
-
幸福航空突然停飞“五一”前全部航班,财务人员透露“没钱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