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振清:民进党执政与台湾的新政治周期
关键字: 台湾台湾政治台湾大选民进党台湾经济马英九蔡英文
其次,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和台湾经济波动的小环境,给民进党执政带来了巨大的障碍。目前,美欧市场大幅萎缩,台湾的外向型经济正在因失去国际市场而萎缩。剧烈的经济波动导致台湾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由于对下一年度缺乏稳定、可靠的增长预期,很多企业在投资、薪酬、研发等方面都无法做出可持续的安排。因此,就业不稳、薪资停滞、发展空间压缩等问题接踵而至。而且,今后几年,台湾将进入严重的“少子化”和“老龄化”时期,大学倒闭、经济动力匮乏等后果将会浮现。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微观的企业经营和就业问题只会恶化,不会好转,而蔡英文一再描绘的美好的经济创新图景只会成为泡影。
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两岸紧密的经贸关系如果因蔡英文对两岸关系的政治主张而得不到维系和发展的话,那么台湾经济发展将失去可靠的动力来源。十多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占对外投资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参见图2)。而且,根据我们的最新实证研究,台湾对大陆投资对其GDP增长的拉动率是贡献最大的,其次是对大陆的出口(参见蔡世峰、郑振清:《两岸经济合作对台湾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之实证分析》,《台湾研究》,2016年第2期)。
图2:1996-2014台湾对大陆投资占对外投资百分比(%)(资料来源:“行政院主计总处”)
再次,亚太贸易自由化浪潮汹涌澎湃,对台湾构成严峻挑战。韩国、东盟国家的出口商品与台湾的出口商品同质化极高,中国-东盟FTA和中国-韩国FTA生效后,对台湾出口大陆构成直接挑战,将使台湾经济状况雪上加霜。2010年,中国-东盟FTA的签署迫使马英九当局加快与大陆签订ECFA,2013年以来中韩FTA的谈判进程使得马英九当局再次感受到压力,因此两岸签订服贸协议。不过,由于“太阳花学运”的冲击,两岸服贸被搁置起来,货贸协议的谈判也受到影响。如此一来,台湾错失了巨大的机遇,目前中韩FTA已经生效,中澳FTA已经签署,台湾商品在大陆的竞争优势一再流失。今后,如果两岸关系处理不好,台湾参与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只会缩小,不会扩大。更不用说,如果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下,由于政治原因而失去大陆广阔的市场,是台湾对外贸易“自杀性”的表现。
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政治浮沉是台湾经济社会变迁之下一个政治周期的结束。现在,蔡英文和民进党面临新的政治周期,美好理念还未得到检验,新的挑战就已经浮现:更有挑战性的两岸关系,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更加严峻的经济发展问题,更加脆弱的社会心态,以及不可预测的政治领导力。在这个新的政治周期里,台湾民众会用更加严格的标准来审视施政效果。
三、台湾政治周期下的“显性台独”与“隐性台独”
台湾大选过后,大陆若干退休将领提出“武统论”和大陆大批网民发起的“帝吧出征台独Facebook”是相辅相成的,反映出大陆民意的变化,亦即在强国心态下政治自信和国家统一情怀。不过,迄今为止,武统论基本上是一种应急式、惩罚性的决战思维,它并不考虑两岸关系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政治经济基础,也没有全 面考虑两岸所处的复杂外部大国关系和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武统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于威慑和制止各种“显性台独”,但难以对付“隐性台独”问题。
“显性台独”包括并且不局限于如下内容:以所谓“宣告独立”、“制定新宪”、“宪政改造”、“公民投票”等政治法律形式进行“国号正名”、更改“固有疆域”、“两国论”或“一中一台论”入宪等行径,以及通过各种政治、军事活动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制造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但是,武统论很难有效对付“隐性台独”问题。这里所说的“隐性台独”是指以各种教育、文化、艺术、社会传播、公共政策和涉外交往推行增强“台湾国家意识”、凸显“国家主权”、强化“台湾主体性”并与大陆进行政治区隔等活动。对台使用武力固然可以遏制“显性台独”行径,但长期看难以解决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疏离问题和敌对意识,这些正好是“隐性台独”的社会心理基础。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多年跟踪式民调数据,在台湾民众的认同趋势分布中,“台湾人认同”第一次超过“中国人认同”即发生在1995年大陆在台海试射导弹之后。今天,除非对台实行军事占领后再把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搬到台湾,否则要强行改造一个成熟的、发达的现代民主社会,无异于天方夜谭。
综合各方面信息判断,蔡英文上台后更可能走的是“隐性台独”道路而非“显性台独”。蔡英文当然不是马英九,没有“振兴中华民族”、“中兴中华民国”的信念,但是她也不是陈水扁,不敢大搞“法理台独”、“烽火外交”等冲突政策。在陈水扁任内,她当年的政务官生涯是“中华民国”体制内的保守派和理智派。民进党在野时期,她作为党主席试图在强化“台湾主体性”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论述脉络里,寻求与大陆“政经分离”,即只要台湾的经济利益,不谈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和政治愿景,并且以民主决策、自由选择、透明决策、公平分配等诉求挑战马英九的大陆政策。
考虑到蔡英文和民进党推动“隐性台独”的复杂前景,也考虑到两岸关系多年来积累的各种政治经济资源,应急式的武统论可以保持对“显性台独”的威慑力,但不足以对付阴柔的“隐性台独”,也不利于继续积累两岸和平统一的政经资源和社会基础。务实且可行之策,乃是通过引进新的政治干预、加强对台经济社会政策吸纳、逐步构建两岸安全共同体等方式克服和平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继续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蔡英文当选后,她本人的“隐性台独”作风,民进党部分精英对“台独神主牌”的供奉,以及时代力量党和独派社团的激进“台独”言行,势必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引发台湾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从而造就了蔡英文执政的困境。这种不稳定的两岸形势,与八年前马英九当选的情形相比有天壤之别。因此,两岸关系前景并不明朗,变数很多,蔡英文依旧面临台湾政治周期逆转之危险。
余论
民主政治不确定,分化社会无共识,这两条是现代公共政策执行的难关。大陆对台政策虽然还算不上完整意义的公共政策,但也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台湾政治发展的这两条逻辑。今天,台湾的社会分化和政党轮替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继续发展的激励因素,未来政策改进的着眼点应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在坚决反“台独”的基础上推行让台湾民众“有感”的政治干预,扩大对台湾新世代的政策吸纳,全面布局构建两岸安全共同体等。相信随着中国大陆全面崛起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经济发展溢出效应的扩大,台湾将更深入地融进大陆发展、改革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加深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开展政治协商,共同缔造统一的新国家,将是水到渠成之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